新浪财经

B股:中国股市最后一块价值洼地(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6日 11:11 财时网

  [接上页]

  在国内投资者被允许投资B股的6年中,只有海航B(900945)、万科B(200002)和振华B(900947)三只股票曾经出现过反超A股的历史,目前仅海航B孤独捍卫着B股的尊严。

  而从2001年6月1日B股达到241点的最高位,到2005年7月的51点最低位,B股下跌幅度达77%,远远超过同期上证指数56%的跌幅,而在近一轮的空前大牛市中,A股指数上涨约5倍,而同期B股指数上涨竟达7倍左右。

  这一系列数据都是B股“散户效应”的体现。

  洋退国进

  尽管没有明文放行国内机构,但B股市场同样不缺乏机构思维和机构行为。

  作为国内某著名

证券市场专家的学术助理,王小姐对此颇有个人体会。在今年4月,有券商人士向王小姐推荐了伊泰B股(900948),并称“这个
股票
非常安全”,但当时在A股市场斩获颇丰的王小姐考虑再三,却没有开B股账户,理由是“B股没有概念,也没有机构”。

  半年后,当初不到4美元的伊泰B股涨到了20美元(复权)左右,而三季度季报显示,该股前10大流通股股东,全都是境外机构投资者。季报同时显示,该股每股收益达到2元人民币,成为深沪B股第一绩优股。

  更让市场人士荡气回肠的战例是在今年7月,景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金色中国基金和金色中国增益基金“举牌”古井贡B(200596)后,该股在25个交易日内,拉出18次涨停!

  不过有关统计数据却显示,境外投资者从2006年12月开始,在B股市场的投资比重就在逐渐下降。

  而与上述境外机构凭借“合法权力”兴风作浪不同的,是国内机构的暗流涌动。

  尽管接受《财经时报》采访的国内基金和券商人士都拒绝透露目前国内机构“变身”投资B股的具体情况和案例,但也全都承认,确实存在这种情况,而最普遍的情况就是以自然人的身份开户买卖B股。

  私募基金的操盘手丁胜则坦言,江浙一带的很多私募基金都在已经涉足B股市场。

  但他也透露说,从目前来看,前期出去做H股的资金大半都是碰得头破血流。同时也由于港股直通车缓行无期,今后一段时间,“炒H股的这笔资金会以回流为主,相当部分将流入B股”。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上一页] [1] [2]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