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别开理财的玩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1日 16:27 新浪博客

  我总结过一句话:21世纪,你不会走路可以,但不会理财你就完了。不要开理财的玩笑,因为你输不起。。

  因为你的努力赚钱而不会投资理财,永远无法追上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穷人和富人的差别就在于你是否关注了自己的财商。

  中国人的投资习惯普遍很差,主要是不够理性,跟风严重。

  比如很多人听说基金赚就开始买基金,可惜的是,他们几乎很少有人能持有超过三年,我敢打赌!因为我深入研究过国人的投资心态,买了基金之后,打开报纸就会找自己基金的净值数目,或喜或悲,是有两种场景。。。

  其实基金投资是长期投资行为,基本要持有3年以上。不能拿基金当

股票来玩。

  有的人以天生就“没有数字概念”、“天生不擅理财”等借口回避与每个人生活休戚相关的理财问题,还带着一些调侃,那意思好像是说,我会赚钱,根本不需要浪费时间理财。。。

  “理财”绝不是你会不会、爱好不爱好的问题,就跟吃饭、睡觉一样,你能说不爱好?不擅长?

  本世纪初,多少盲目的“理财者”倾其毕生的储蓄,投资于股票,而后无法生活质量大打折扣的?

  没人的财商是天生的,都来自于学习和实践,关键是不要自以为是,在误区中还不知道。

  误区1:理财=赚钱

  美国理财师资格鉴定委员会对个人理财的定义是:“个人理财是指如何制定合理财务资源规划,实现个人人生目标的程序。”

  我的理解是:你要为自己及家人建立一个安心、富足、健康的生活,实现人生各阶段的目标和理想,达到财务自由的状态,才是成功的,否则你就还需要提高。

  一般来说,越是年轻,理财心态越不成熟,往往期望能一夜致富,我去考察过广东惠州那边的传销现象。20出头的小伙子,初中都没有毕业,坚信投资2000元,一年内可赚取1000万!这是什么回报概念?一年内足足让投资涨5000倍!

  如果真的有这么高的回报率,也许索罗斯早就来这里干传销了吧。

  而学历高、收入高的公众认知就相对成熟。

  理财关键是要最合理地分配你的资产和收入,争取达到财务自由。

  这期间你既要考虑财富积累,又要考虑财富保障;

  既要为获利而投资,又要对风险进行必要评估;

  既包括投资理财,又包括生活理财。

  理财规划涉及到人生目标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因此,个人理财首先要保证满足自己正常的生活需要,其次是对剩余财产进行合理安排,合理划分生活开支与可投资资产。 一般来说70%的钱还是要拿来生活的,30%用于投资,投资于保险、基金、学习等等。

  误区2:只存钱在银行

  公众大部分都很聪明,因为他们知道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而银行风险最低。

  他们的想法千真万确!

  可惜他们不知道:钱长期存在银行也会消失。

  “消失?怎么会?”这是一次我的讲座课堂上一个老者激动的话。

  我就问他:他银行存了多少钱,他说15万。

  我再问:存多少年了?

  他说:90年左右。

  我就问老先生:17年前,您的15万能买个房子,而现在还能买到同样的房子吗?

  他恍然大悟,可惜已经太晚了。

  误区3:轻视专业人士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

  能借助专业的、熟悉理财领域的理财师,在投资理财过程予以指导,投资者更可少走弯路,及早有所收获:

  一、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大众不易再以传统方式,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二、市场现有的理财产品,需要专业知识去了解、认识与选择。普通人很难了解透彻,因此宜委托理财师相协。

  三、资本市场变幻莫测,无太多规律可循,尤其我国没有完全市场化的资本市场,影响因素更多,通过委托具丰富经验的理财师,有利于规避风险获取回报。

  四、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得以接触大量资讯,但其中不少属无效、虚假信息,仅靠个人难以甄别,此时就需理财师协助进行筛选分析,提供理财咨询。

  五、个人从事理财规划,缺乏足够的精力与时间。委托理财师操作,在时间、精力与财富增值方面,都是划算。

  误区4:没空理财

  现代人把“忙”挂在嘴边。

  每天都觉得时间不够用,同时也感慨钱不够用。

  每人都想把24小时变成48小时来用,1个铜板掰开两半才好呢。

  如何成为“时间的富人”?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因为今天的富人比的的多自由,你再有钱,如果连办公室都离不开,你和囚犯有什么区别呢?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这是肯定的,你有没有时间,你自己决定,自己承受后果。

  和他人一点关系都没有。

    本文来自新浪博客文章:

    财商:不要开理财的玩笑,因为你可能输不起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