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央行谈转存:百姓增加总体收入锻炼投资能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7日 22:05 新华网

  央行宣布,自3月18日起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7个百分点。存款由现行的2.52%提高到2.79%,贷款由现行的6.12%提高到6.39%。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此次加息是央行继2006年8月19日以来再次对人民币存款利率进行调整。利率调整,对市民的理财将带来哪些影响?是否需要调整理财产品的种类?不妨听听银行、股市以及基金等业内人士的建议。

  新华网北京3月27日电 (记者 王优玲)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存贷款利率上调后,各地银行出现定期存款转存热。那么,如何转存能使收益最大化?商业银行是否应自动为百姓转存?加息与百姓收入有何关系?为此,记者27日专访了中国人民银行有关人士。   

  加息总体增加百姓收入

  中国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郭建伟处长说,央行此次增加存款利率,目的之一是提高存款人的收益,让老百姓愿意存款。

  “从总体上说,加息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郭建伟说,“但每人每户多得的程度是有区别的,因为存款基数、存款期限和存款分布结构都不一样”。

  他认为,央行通过利率杠杠虽然可能将即期消费需求转移成下期消费需求,有利于减少经济中略微过热现象,但这种需求在时间上的暂时转移与我国扩大内需的战略始终是一致的,因为居民消费主要是由其可支配收入决定的。

  据介绍,目前,我国农村居民偏好定期存款,而城市居民由于投资工具和渠道增多,储蓄存款中已经呈现存款活期化趋势。数据显示,定期存款占所有储蓄存款的比重由2006年1月的65.16%下降到了2007年的62.67%。

  “要估算出此次加息为老百姓增加的存款总收益,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容易了。”郭建伟说。

  定期存款:存款人和银行间的对等商业行为

  针对目前“定期存款转存热”和有关“希望银行为全部定期存款都自动办理转存”的报道,郭建伟解释说,定期存款是存款人和银行间的约定,是一种对等的商业行为。存款人是投资者,需要自己作出投资决策。

  “央行加息,为存款人带来获取利益的机会,如果减息,则会给存款人带来失去利益的风险。”郭建伟说:“因此,存款人要养成独立思考和算账的习惯,尽量获取信息,判断国家经济走势,培养获取利益的能力,这样将减少盲目随从别人而吃亏的可能。”

  他认为,在银行与存款人的关系中,银行处于强势地位,银行要加强对存款人的

理财服务、提供业务咨询、增加政策宣传,并针对因加息可能出现的各种存款行为变化做好充分准备,提前做好咨询宣传准备,疏导盲目的存款行为。

  郭建伟说,如果存款人将一笔资金存了定期,那么在固定期限内,银行将投资这笔资金用获得的收益来支付固定利息作为存款回报,其中在存款日所约定的利率和期限不能随意变化。如果存款人要提前支取,约定条款因存款人而发生变化,那么,提前支取的那部分存款需按活期利率算息,存款人要承担因单方面违约导致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利息差损失。

  转存需使总收益最大化

  郭建伟提醒广大存款人,在办理转存前,一定要算算取出再存是否能使总收益最大化,是否达到了最合算的临界点。

  他举例说,要将100元存两年定期,现在过了一年,今天取出再存,第一年以0.72%计息,100元一年得0.72元利息,第二年以高利率2.79%计息,得2.79元利息,存款人总共得3.5元利息。

  如果按原来的约定利率3.06%计算,两年可得6.12元利息。那么,转存就不合算了。

  郭建伟还提供了一个存款人可以在家计算的简单算法:用0.72%除以360乘以本金再乘以天数,等于提前支取所得利息,然后算出“从转存之日到原定期取出日”所得固定利息:对应期限的年利率除以360乘以本金再乘以剩余天数,等于转存后所得利息。最后,存款人将以上两者相加,看总和是否大于不转存的利息。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