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展望2007之银行保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3日 06:30 新京报

  银行理财:压力催生变局

  可关注挂钩股票、能源或奥运题材的人民币理财产品

  2006年,收益翻番、人民币出海投资、新品种不断推出,银行理财产品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

  但是对于2007年来说,在外资银行更广泛介入、人民币持续升值等因素的重重压力下,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将面临一系列变局。不过,挂钩股票、能源或奥运题材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仍然值得关注。

  人民币理财浮动收益产品渐热

  2007年,人民币理财产品将经历前所未有的外界竞争压力。

  一方面,2006年底股市的大牛市,让股票、基金非常火爆,减弱了收益率相对较低的银行理财产品的吸引力。尤其是基金,已经成为居民家庭除储蓄存款外拥有最多的金融资产。

  因此,银行理财产品需要在风险较低的优势下,拿出更具诱惑力的收益率。

  另一方面的压力则来自于外资银行。本地子公司的注册完成之后,外资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业务也即将开闸。

  目前中资银行的外汇理财产品以固定收益占多数,外资银行则更多是浮动收益产品,这类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更能吸引投资者。

  记者了解到,目前部分中资银行也开始加大浮动收益产品的力度。

  “2006年我们每个月都有固定收益的新产品推出,固定收益的产品占整个人民币理财产品的80%.2007年将加大浮动收益产品,估计每个月都会有浮动收益的新产品上市,其占比也会增加到30%-50%.”招商银行北京分行财富中心黄杨说。

  但是中国银行总行理财主管赵建平认为,由于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还有一定限制,其可操作空间有限,虽然外资银行也获准进入这个领域,但是大环境并不好,收益率也不会由此上升。

  外汇理财产品收益率料将降温

  受益于美联储连续17次的升息,外汇理财产品在2006年驶向了历史最高峰。

  2006年,银行3-6个月的外汇理财产品收益率达到4.9%-5.2%,比2005年的2.5%-3%几乎翻了一倍,银行该类产品的销售量也比前几年翻了好几番。

  但从2006年的第四季度来看,外汇理财产品已经开始呈现下滑的趋势。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美联储停止加息和人民币的升值。而这两个因素在明年仍将继续,甚至更加不利于外汇理财产品的发展。

  中国银行北京分行汇评师敖广娴认为,如果美联储再进入减息周期,加上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那么美元外汇产品的盈利空间进一步压缩,外汇产品的收益率势必减少。

  QDII产品投资需谨慎

  黄杨表示,2007年人民币理财产品有一些可关注的热点,比如在大牛市环境下,挂钩股票的结构型产品,还有挂钩能源、奥运题材商品都具有投资价值。

  而外汇理财产品方面,敖广娴表示,从产品的周期性来看,2006年高收益的状态不会持续保持。“因此在2006年下半年的时候,我们就建议客户做短期投资,但是当外汇理财产品开始下滑并到一定阶段后,明年投资者做外汇理财的话应该选择偏长期投资的产品。”

  特别要提到的是QDII产品,黄杨和敖广娴都一致认为,其诞生的象征作用大于其实际作用。

  2007年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只会扩大,而不会比2006年缩小,目前QDII产品的收益率没有任何竞争力。除非监管层对QDII的投资范围放宽,否则根本没市场。因此,投资者在投资QDII的时候应该谨慎。

  本报记者 苏曼丽

  新版健康险值得期待

  40岁以前投保消费型健康险合算

  很长一段时间,保险产品可选择余地小,如何买到合意的保险产品,一直都是目前中国老百姓苦恼的问题。

  不过,随着新版健康险在2007年亮相,健康险开始走上专业化道路,保险公司也将开发出更多细分市场的产品。新版健康险的亮相也因此被看作是2007年保险市场最值得期待的事件,有人甚至把2007年叫做“健康险元年”。

  纯消费型健康险降价六七成

  随着《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的正式实施,从今年1月1日起,返还型健康险全面退出市场,健康险将不再包括生存给付责任。

  在回归单纯的保障功能之后,如果消费者只希望为自己的健康加一份保障,现在可以很方便地买到纯消费型的健康险产品,而且价格也会比原来降低六七成。

  而对于仍然有返本需求的消费者,保险公司也表示会开发出定期返还的健康险产品。而且,目前市场上已经推出的健康险,也可以通过与人身险附加销售的方式实现返还功能。

  此外,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也将于今年初公布。在标准定义中,6种疾病被确定为必保,对除外责任的最大范围也做了限制。而且赔付时也将依据临床医学商定的病理标准,而不再以保险公司的各家说辞为准。更重要的是,“明年人身保险产品的趋势是更加细化,”一位外资保险公司理财师称。

  比如多家保险公司推出女性疾病险、癌症险等更加面向某个群体的保险产品,对于消费者而言,可选择的空间也越来越宽。

  先选公司后选产品

  理财师建议,买保险的时候“可以先选公司,再选代理人,最后才是产品。”

  对于投保人来说,买保险往往是一项长期投资,因此选择一家信得过的保险公司十分重要。注册资金多少、业务开展情况如何、理赔情况好不好等等,保险公司的这些基本情况,投保人必须心中大致有底。没有经验的消费者,可以先向朋友咨询了解,再去网上寻找各家保险公司的信息。

  对于保险营销员,首先要学会识别他们的身份真假。根据有关规定,保险公司保险营销员必须持证上岗,且必须有《保险代理人资格证书》和保险公司颁发的工作证。有不懂的问题一定要多问,一方面详细了解之后有利于选择到更适合自己的产品,另一方面也可以在问答的过程中检验保险营销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

  此外,保险经纪公司可以代理多家保险公司的产品,投保时也可以通过经纪人来选择适合的产品。但目前一些经纪人出于个人利益,哪家保险公司给他的佣金收入高,就向投保人推荐哪家公司的产品,这个问题也需要有所警惕。

  40岁前适合消费型保险

  理财师介绍,不同年龄、身份、家庭状况的消费者,其保险需求是不尽相同的。

  比如稍有积蓄的人往往注重保障;家财万贯的人则希望资产保值。因此,投保人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保险产品就显得尤其重要。

  理财师表示,一般来说,40岁以前的消费者适合买消费型保险,40岁之后买返还型保险就比较划算。

  “比如从25岁开始买消费型保险,一年500元,到40岁一共保障15年,保费7.5万元。而如果买返还型保险,每年要花2000-3000元,虽然到期返还,但资金却未得到有效利用。而40岁以后,保障内容相同但保费标准提高,消费型产品需要12万元才能保障至65岁,但返还型产品交10万元就可以保至80岁,同时还享有到期返还的功能。”

  本报记者 殷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