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月是他乡明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6日 16:18 建行总行
元旦——新年的第一天。 随着这一天脚步的临近,掐算着在他乡的日子,猛然想起又到了年终盘点的日子。 一轮清凛的纤月,如约似地在每一个窗棂前驻足,像个广袤的心灵憩站,给那些在异乡打拼的人带去安然、思考、梦想和希翼。 本版的几位作者,都是正在京城打拼的异乡人,无论已钵盈盒满的、渐渐功成名就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正奔波在理想的路上…… 一年又一年,伴随着痛苦、烦恼、困难、得意、收获、成就……只是,由于人们追求幸福的指数不同,所以,我们总能撞上自己的终点线。 2007年,你我依然不放弃理想!
>>> 有工作就有欢乐 >>> 同城迁移 >>> 水手和舵手 >>> 胡同里的波西米亚人 >>> 在希望的田野上 有工作就有欢乐 ■郦锡文 时光如梭,岁月如流。一晃到北京、到建行总行工作已经25年了。这25年的人生体验真可以用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来形容。 酸是说我们那一批77级的学生刚到北京来时的寒酸。其时改革开放刚刚拉开序幕,我们的国家还很穷,老百姓的生活也很拮据,建行也处于恢复后不久的初创时期。一如我等“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毕业生,纵然算得上是时代的“幸运儿”,但月收入仅四五十元,七八个人蜗居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宿舍里,且不说毫无个人隐私可言,进出房间只要不前额碰后脑、后脚踩前脚就不错了。当时谁要是交个女朋友,是没法往宿舍里带的,因为每个人除了有一张不足2平方米的上下铺外,可以说是一无所有。 而苦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司空见惯。别人说“生在皇城有三分福”,但我们这些来自异乡的穷学生,似乎很难品尝到“福”的滋味。即便来到天子脚下,即便后来成了家,但我们中间的一部分人仍然过着两地分居、牛郎盼织女的“苦行僧”日子。本人也曾是其中的一员。尤其令人愧疚不安的是,每当家中老人病卧在床,本人却不能在病榻前侍奉汤药、略尽孝心;老人临终长逝前也未能再闻一声、再见一面,以至成为长久之痛而挥之不去。 至于辣和咸更是家常便饭。本人在建行职场行走25年,部门变换了六七个,并曾二度到一级分行任职,可以说一刻没有轻闲、懈怠过。经历了建行从财政出纳式银行到股份制上市银行全过程的变化,其间在知识、观念和精神上有过许多适应和不适应,但不管是游刃有余的轻快,还是负重爬坡的疲劳,抑或是不被理解困惑时的咸涩,从这些或辣或咸的生活中总算是走出来了。 平心而论,生活于我感觉更多的仍是甘甜。这主要得益于国家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得益于领导、同事、家人等的信任、尊重、帮助和支持,当然也得益于自己对建行的满腔挚爱。是建行的兴旺发展,给个人搭建了报效国家、服务建行、展示个性、维系家庭、回馈社会的平台。扪心自问,不管是在哪个岗位上,自己都敢说没有虚度时光,没有碌碌无为。20多年来,自己写下了数百万字的文字,每当看到一页页论文手稿变成铅字出现在报刊上或汇集成书时,内心的成就感比起历次获奖、晋升、加薪等还要充实和甜美。因为它不仅记录着个人的人生历程,更承载着对未来金融事业的美好期盼。它可以昭示历史,也可以传承未来。而这些功能不是金钱、职位可以换来的。正因为如此,我对这25年的建行生活,始终怀着一颗崇敬、缅怀和感恩的心。 尽管职场生涯有限,但生活之路仍然漫长。我想,无论是生在当地还是客居他乡,无论是身在职场还是淡出岗位,无论未来的日子是喜是忧、是进是退、是褒是贬,它们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既不能选择,也不能回避,只能勇敢、诚实地面对。只要对生活忠诚、对国家忠诚、对事业忠诚、对朋友忠诚,对家人忠诚,我相信,社会就会眷顾我们,生命之树将永远常绿! 同城迁移 ■佟 潼 住房是近几年讨论比较多的话题。安居乐业嘛!有房住,不断住新房住好房,多少反映了普通中国人在这领域应对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我也想从这里开始说说我的“人生追求”。 1986年,费翔一曲《冬天里的一把火》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也被这把火烧到了北京。 记得刚来北京,总行集体宿舍是玉泉大旅社,晚报到的都被安排在古城招待所,水房和卫生间都是公用的。那里还住着很多从各地调京的拖家带口分行人员,我住的房间还经常有来京公干入住人员。属于自己的东西只有行李和那张床,生活条件确实艰苦。可我们年轻,我们能找乐,古城招待所的水房就是我们快乐的地方。水房是我们的音乐厅,各路英勇都可在这里一展歌喉;水房是信息站,歌声告诉大家他(她)回来了;水房是SPA,早晨各位急急忙忙洗梳的狼狈全都熟视无睹。在那里,我第一次尝到了云南同事做的红烧小黄鱼;在那里,我用粮票置换了第一批家用物件;在那里,我结识了一位好朋友…… 1989年5月,我们全体搬进了总行集体宿舍——玉泉大旅社,开始了稳定的真正的集体生活。两人一间还带独立卫生间,夏天有太阳能供应的热水,生活条件有了好转。为了适应计划经济时代的特点,我买了一台雪花冰箱应付每月禽、肉、蛋的福利,开始了简单厨房的饮食、起居生活。 因为那时还是福利分房,领证结婚等房是再普通不过了,所以,家不在北京的单身们,把宿舍当临时新房也就成了大旅社的一道风景。简单、温馨,令人羡慕。在一个分房高峰来临之际,原来可以随便撞进去的房间,就得瞧一瞧,问一问了。麻烦是麻烦了,但他们是一个家,万物具备呀,只要敲敲门大家就可以集体进去看大旅社最稀缺的电视了。1990年的世界杯就是这样观赏的。 1991年夏天,总行集体宿舍又搬家了,条件也更好了。 1992年11月,我离开了集体宿舍。开始了家庭生活,以后搬过四次家,我想还会再搬,还会越搬越好。 20年前,从住招待所开始启动的职业生涯轮子转到今天,我高兴着自己的幸福,收获着自己的耕耘,明白着“白天有事做,晚上睡得着” 的不容易。岁月的脚步不停止,我的追求也将继续。 水手和舵手 ■黄浩云 12年前,当我带着三分胆怯,五分兴奋,六分期待,七八分不舍,离开某大国有银行,创办自己企业的时候,我知道,我是离开了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离开了一个水手的位置,纵身投入浩瀚的商海,做了一个小舢板上的舵手。 水手和舵手,是两种不同的人生。 也曾失落。记得九二年和单位领导到过一个沿海支行,奔驰车开到机场来接,生活琐事都有人安排,当地同仁对我也是格外客气。等我下海后,再去拜访,一切都要自己安排,客人也请不出来。茫茫商海,举目无亲,毫无身份…… 也曾彷徨。当最初两年连续亏损,而单位昔日的伙伴们升副主任主任了,上哈佛进修了,京官外放当地方行行长了,免不了有点儿心酸心痒。 但一路走来,不停步,不回头,这只小舢板没有被大海吞没。今天,它也许算得上是帆船,或者,是我们小时在江里面坐过的那种机动船了。那个当年就没有上过甲板经过风浪的书生水手,如今也可以算一个实干家了。 因此,现在,每当我看到想到这艘航空母舰时,我感激她,曾让我见过世面,开过眼界。我欣喜地而不是心酸地看着当年的伙伴们有更大的进步。 12年来,在工业界,我还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小老板,有过我这样的金融背景。每当和人们追述以往,也没有人不为我扼腕叹息,觉得大好的金融背景没有用来成就大业,真是可惜。但生性谨慎,又没有大略,只能做成一分小事,这是性格即命运的一个好诠释。而正因为如此,我们一开始就是走的真正的市场经济。今天,当残酷的竞争来临的时候,我们反而有一点点先机,在一个小小的产品上做到全国第一,客户遍及欧美。1994年创办这个工厂的时候,我给单位一负责人写过一封信,说道:“我打算在北京办一个小工业企业。这或许是一条艰苦之路。但一则‘实业救国’是我少年梦想,而我本来是工科学生出身;二则自忖性格平实,投机取巧,随机应变,常不如人;而步步为营,长期努力,一定不落于人后;三则想痛改书生眼高手低的通病,从小处着手,从实处下力”。于今回想,有幸而言中,也算小有所成。有收入,有纳税,有就业,有书看,也曾捐过希望小学设过贫困学生奖学金。平凡如我,也可以了。更大的作为,是英雄们的事业,还没想过呢。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至少,我无愧于曾经是航空母舰上的水手,并欣喜地引以为荣地看到她在全球化浪潮中的雄姿。虽然,我还没有借过她的钱。 在小舢板上,我向航空母舰敬礼! 胡同里的波西米亚人 ■向 勇 又是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下午,富力城的工地轰鸣得我烦躁不安,只好清理一下房间。抹去电视机上厚积的灰尘,我想我又多久没开过电视呢,泱泱大国几十个频道,为何都入不了我的法眼?如此说来,鑫诺二号的迷失是不是一个幸运的止损,以避免资源的更大浪费呢? 胡思乱想中,信手按下了开机纽,画面定格在一部国产电影,左下角显示的片名是《胡同里的波西米亚人》。被陈导、张导折磨得胃口大坏,对国产片我也是久无兴趣了,连同国足一起打入冷宫。正要换台,片中一位戴眼镜的男士突然开口了:“为什么我们努力了,梦想依然离我们遥远,有时候会觉得是别人不懂得欣赏自己,回过头来看看,也许是自己有问题。”有点意思,我决定再看一会。 影片讲的是四个北漂的艺术青年,挤居在北京的胡同里,挣扎着追求理想。没有唯美的台词和热烈的镜头,情节的演绎只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渐渐地,生活的无奈让人心碎,理想和现实矛盾重重,友谊还在继续,爱情却已到了尽头。绰号海明威的青年作家的书稿终究没能发表,他选择了离开,但他在车站,借用海明威的话描述了对北京的怀念:能够在年轻的时候在北京生活过,我是值得庆幸的,在将来的任何地方,你都会感受到它所带给你的感觉,像流动的圣节一样。 影片的最后,朋友们各奔东西,男主人公深夜里登上四合院里空无一人的舞台,演唱起他心爱的《多么冰凉的小手》。他唱的是意大利语,我一句也听不懂,但是我浑身冰凉。 窗外,工地的喧闹突然平息了,四下里寂寂无声,只有这意大利的咏叹调,愈加高亢,平地拔起,又坠落下来,沿着北京城四通八达的街道,弥漫开来。 冬日的暧阳,斜斜地移进厅来,一米,两米…… 在希望的田野上 ■蒲公英 每次都是在夜里,火车轰隆隆穿过长长的隧道,没有一点光亮。我总是躺在铺上,彻夜难眠,饥肠辘辘,拒绝吃任何快餐,闭着眼睛拼命地想:要是昨天走之前再撑着吃下一碗妈妈做的手擀面,再喝下一碗“原汁化原味”的面汤,该多好啊!可是,身后,我的家乡正消失在无边无际的夜色中……6年了,当我每每以为已经习惯离开家乡的时候,在火车上颠簸的夜晚无时无刻不在脑海中浮现。 19岁我离开家上大学,爸爸对我说,要好好努力啊,上大学的机会多么不容易啊!我知道,上大学是爸爸缺失的梦想,很多像爸爸这样的人历经沧桑的时代,和梦想擦肩而过。我们这一代之所以被称作骄子,一定意义上,是帮助他们圆了这个矢志不移的梦想。 大学毕业后,由于成绩优异被保送到北京一所著名大学读研究生。传统的中国人总是希望一代代人能够走得更远,看得更多。爸爸也不例外。他鼓励我打拼,鼓励我勤奋好学,吃苦耐劳,在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走出自己的天空。 找工作的那段日子里,我几乎跑遍了大大小小的招聘会,参加了门类繁多的考试和面试。屡屡被拒后,我对自己也产生了怀疑。我究竟能做什么? 我曾经在暮色中独自站在立交桥边,看车来车往,人聚人散;走上西单的街头,簇拥着人流前进,深深地吸口气,刹那间,我希望自己能够被拥抱在这人流中;硕士毕业,我多么希望能够将我的价值融入到社会价值中,得到认可和肯定啊! 压力很大的时候,我给爸爸发了一条短信,说竞争激烈,我一个人在北京无权无势,没有背景,真的很难。许久,爸爸才回了我,只有六个字:“麻烦就是人生”。顿时,我潸然泪下。 我喜欢这座城市,喜欢它的文化内涵。在数不清的拒绝与被拒中,我逐渐成长,逐渐成熟。我明白自己缺少什么,需要什么,直到自己手中同时拿着几家单位的offer时,蓦然回首,成长、蜕变的轨迹痛苦而又清晰。 最终,我如愿进入到自己最喜欢的单位。签约那天,我进入单位大楼,差点掉下眼泪。“锲而不舍、永不放弃终能美梦成真”这句祝福的话原来没有错…… 我完成了从学校到工作的转变。生活很平淡,工作很琐碎,但我很知足,很感恩。不是每个人都像我这么幸运地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在以后的日子里,还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麻烦和困难,但我决不能退缩,因为所有的麻烦终有它解决和消散的一天。而究竟什么是麻烦,不取决于事情本身,恰恰取决于你对待它的态度。学会用乐观的态度善待生活,麻烦就是成长的另一个契机。 闲暇之余,我喜欢绕着护城河散步,坐在河边看书,看立交桥上奔流不息的车流。我留在了自己喜欢的城市里。若干年后,这里就是我孩子的故乡了。父亲在故乡依然笔耕不辍,我在这里辛勤耕耘,开始新的生活。我们在这样的土地上生生不息,奋斗不已。不管是故乡抑或他乡,这块土地都是我们希望的田野。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