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明年能“炒”哪些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 09:11 新京报

  券商普遍认为,蓝筹股仍是重要力量,农业、医药、汽车、钢铁等行业已有复苏迹象

  2006年A股最热门的行业主题是银行、地产和装备制造等行业,较之于大盘,这些行业股票的涨幅惊人。年末多数券商发布的年度投资策略认为,这些行业在2007年仍可看好。同时券商认为,大盘蓝筹一般处于行业主导地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几大行业板块值得关注

  券商报告认为,迅速扩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都为中国经济带来了显著的收入贡献。机械等产品出口受益最大,出口因素将弱化这个行业的周期特征,使得行业增长更平稳。另外,国内大量高技术高性能设备长期依赖进口的现状也为这个行业提供了很大的进口替代空间。

  从2006年的市场看,这一行业的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科技等股票涨幅均超过100%.但中信等券商在报告中仍看好此类公司。

  另一方面,券商和基金公司均认为,受惠于人民币升值的行业仍然值得期待。银行、地产、券商等行业在今年涨势喜人的基础上,明年仍有上涨空间。券商认为,地产行业在今年宏观调控的背景下仍有较大的涨幅,说明这一行业并不像想象的那样脆弱。而对于银行业,分析师认为静态估值已经不适合于目前市场下的银行股,招商银行等股票虽然涨幅巨大,静态市盈率很高,但券商仍然看好其成长性,多数券商给予买入或持有评级。

  在今年行情的基础上,农业、医药、汽车、钢铁等行业已经有了复苏的迹象。

  随着工业资料型产品价格近年来的大幅上升,另一上游物资———农业资料似乎也显示出走出上升轨道的趋势,这对于证券市场中的农业板块无疑将是率先受益,特别是基础农产品型企业,代表公司如北大荒敦煌种业隆平高科顺鑫农业等。

  医药股有望温和走强。不久前,以跨部门的“医疗体制改革协调小组”成立作为标志,中国推进了多年的医改即将进入攻坚阶段。随着医改政策浮出水面,将继续出台涉及整个医疗卫生体系中各方的相关政策措施,中国医疗卫生体系必将经历一个嬗变的过程,医药行业走向规范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将加快,行业的集中度将提高,这使医药行业整体更具有投资价值,也使优势企业的长期发展前景更加明确。

  蓝筹公司仍是重要力量

  多数分析师和券商报告均认为,蓝筹股仍然是来年行情中的重要力量。中国石化、宝钢、工商银行等大盘蓝筹股在2006年下半年的行情中一路狂飙。这种情况使得投资者对优质大盘股有了更成熟的认识。

  券商认为,大盘蓝筹一般处于行业主导地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另外多数大盘蓝筹具有一定垄断优势;另外其业绩的稳定性也将使得这类公司有一定的风险溢价。

  在香港市场,恒生指数、国企指数、红筹指数共102只成分股交易量占到了主板成交的三分之二,而国内中证100指数的市场比重仅在三分之一左右。

  另外一方面,大盘蓝筹在明年的行情还来自于优质国企的回归。在今年末回归的中国人寿、大唐发电、广深铁路均属于这一类型。目前未在A股上市的公司还包括中国电信、交行、中铝、建设银行、中石油、湖南有色、首都机场等诸多大盘股,分析师认为这些股票的回归将使得A股蓝筹更具代表性,回归的蓝筹也将成为来年A股行情的重要推动力。

  本报记者吴敏

  ■圆桌

  “不要被大盘上扬的表象迷惑了”

  本期嘉宾:

  ●徐一钉(民族证券)

  ●余品鸿(武汉新兰德)

  ●李大霄(东莞证券研究中心)

  新京报:大盘走势会受到近期将上市的几只A股的影响吗?

  余品鸿:国寿等回归A股,对市场会有一定的影响。这主要看开盘的定位,如果在大盘蓝筹股可以接受的市盈率范围以内,就会对大盘产生推动作用;但如果超出大盘蓝筹股可以接受的市盈率范围,大盘就会震荡。

  李大霄:近期新基金的发行对大盘走势影响较大,比如嘉实就发行了400多亿的基金。随着基金发行数量的增多,进入市场的资金也不断增加,这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股指的上涨。此外,一些次新股,比如招商银行、北辰实业等权重较大的股份,也在推动大盘的上扬。

  新京报:目前,监管部门放缓基金发行,对大盘有何影响?

  余品鸿:监管部门对基金发行的适当控制,会对大盘后市产生缓慢的影响。如果控制过猛的话,可能会给大盘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徐一钉:最近一段时间,基金的发行数量很大,11月份有16只新基金发行,募集数额高达761亿,12月估计要超过11月。投资者的资金通过基金不断注入股市,大盘自然就上扬了。但目前证监会有意要控制新基金的发行量,到时候进入市场的资金少了,大盘就会下跌。

  李大霄:监管部门一方面在控制基金的发行数量,另一方面也在增加市场的供给,国寿、广深铁路和大唐发电等的上市就是例证,如果二者能够平衡的话,大盘就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新京报:2007年即将到来,对投资者有何建议?

  徐一钉:近期A股市场的开户数又明显骤增,这说明投资者的热情很高。但不要被大盘上扬的表象迷惑了,建议投资者采取逐步兑现利润的策略,不要盲目追高。

  余品鸿:建议新开户一定要使用闲置资金,不要使用养老金等生活必需资金,而且投资额最好控制在30%左右,保证风险在心理承受范围以内。

  李大霄:现在的暴利效应是很明显的,收益高但也伴随着高风险,建议投资者一定要谨慎,获利丰厚的投资者要适时收割。

  本报记者 赵侠

  ■机构

  中信证券ODI下做多中国

  对外直接投资(ODI)是中国经济中新的但却是日趋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中国经济而言,ODI不仅有助于改善中国的经济运行模式,而且国内因固定资产投资引发的周期波动将会被逐渐熨平。

  从ODI角度分析,投资品和周期性行业在明年的投资机会显著,但从今年市场运行特征来看,不同时间市场轮动热点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仍然非常注意各个板块的择时决策。建议投资者在近期关注机械(含汽车)、钢铁、石油化工、房地产、通讯五个行业。

  申银万国关注股权激励和并购

  展望2007年,大型国企A+H的整体上市和已经在海外上市的央企、大型国企A股回归将成为资产扩容的主力军,乐观估计,2007年A股市场的融资规模可望达到2000亿-2200亿元。股权激励和并购的浪潮已经开始掀起,将成为2007年上市公司的重头戏和投资者关注的主要题材。

  随着股指的大幅攀升,虽然新基金的发行节奏在加快,但是老基金面临较大的赎回压力,基金份额在2006年里,有所增长的不过19只,但是有121只基金份额有所减少,而其一半以上的基金份额减少的比例超过50%,最高减少了98.47%,已有6只基金份额的规模减少到5000万份以下,可以预计基金的推出机制可能会在2007年破题。

  QFII可能在2007年再增加四五十亿美元,集合

理财产品从目前的350亿规模扩大到500亿。

  本报记者 刘宝强

  ■股民

  股市疯涨喜忧参半

  

明年能“炒”哪些股?

  2006年12月18日,沪深股市沪综指突破了2300点大关。一位股民专注着最新上涨形势。图cfp

  12月14日,沪指创出了证券市场16年来的历史新高2250点。一名每天在证券营业部“上班”的投资者告诉记者,以往每到年底大盘都是要跌的,现在他手里的股票只出不进,看到股市继续往上走,懊悔不已。

  新股民蜂拥入市

  “十年不遇的大牛市,这个时候不赚还等到什么时候赚啊?”一位投资者说,“看来要改一改以往的熊市操作思维了,谁想到真会这么涨啊,我们都懵了,疯涨来得太突然了”。

  记者还从菜市口某证券营业部的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最近营业部大厅里每天都挤满了人,新开户业务也从11月份开始出现高潮。下午三时左右,该营业部开户窗口前竟然还排起了队。收盘以后,大厅里的人也并不见少,很多投资者仍在刷卡自助交易系统前查询当天的损益情况。

  一位新入市的股民告诉记者,“现在炒股就跟前几年房市疯涨一样”。不过,这位投资者也表示,自己对股市并不熟悉,心理上还是比较谨慎。据其透露,他就是想尽可能买将来大跌时能抗跌的股,尽可能在大跌前先涨30%(以便将来跌去),尽可能买入大跌时会最后一批下跌的个股。

  2007年或许新高不断

  “以后沪指创新高也许是很正常的事,股指在2100点剧烈震荡之前,我就看出来了,短期市场显然跌不下去,2007年股市很可能新高不断”。一位大户投资者认为,股指虽然有震荡出现,但是均出现在盘中,因此强势特征非常明显,因此后市仍可看高。

  这位投资者还表示,其实指数涨涨跌跌都不是最关心的事,关键是看股票的上涨空间。“总觉得市场现在的气氛太疯狂,买什么股票总觉得涨得太多了,持股也不踏实”他说。操作上,他认为可积极布局二线蓝筹品种,股指每一次回档都是低吸良机。他指出,股指期货对大盘蓝筹股价值重估的作用、2007年业绩增长都将在明年一季度末得到体现,因此,大盘蓝筹股具备很好的投资价值。

  本报记者 张慧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