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下梅:原汁原味的文化名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 16:48 建行总行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下梅与茶的渊源。其实,要是没有晋商与下梅邹氏联手从事武夷岩茶贸易达数十年,下梅很难形成武夷山清代茶市,邹氏也没有雄厚的财力造出那么多座豪宅和雄伟气派的家祠……今天,就请跟随记者的脚步走进这个仍保持原生态的文化名村。

  >>> 如果你来下梅

  >>> 关于下梅

  如果你来下梅

  ■本报记者 薛 洁

  下梅,一个正在被唤醒的角落,一个仍然保持着原汁原味的古村。如果一定要把她和国内景点比较,这里有江南古镇的风韵,徽州式的凝重与纯厚,阳朔的懒散悠闲,可能还有一丝丽江的风情,却没有乌秧乌秧的游人。我以为,下梅是武夷山美丽珠链中最耀眼的一颗。

  第一次来武夷山游玩的人不会注意下梅,因为它没有九曲溪的张扬和显而易见的美丽,但如果你是喜欢静静地走、静静地看、静静地想、静静地体验的那类人,一定会“嗅”到下梅。特别是当你遇到一个博物馆式的人物,就更有理由停下来。

  如果你来下梅,首先要找到邹全荣。今年50岁的邹全荣是土生土长的下梅人,现为

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武夷山乡土文化研究会会长。他边挖掘边积累史料,慢慢地成了武夷山的“文史专家”。因为多年来对武夷山古老文化的关注与开掘,不但在当地,就是在整个武夷山的文化界,他也算知名人物。他最引以为豪的是1999年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申报资料的写作。或许是邹氏后辈,或许是理想使然,邹全荣对下梅似乎有一种浑然天然的使命感,他对下梅古村文化历史更是熟悉到了如数家珍的地步。有人说,邹全荣加速了下梅的成名。事实上,下梅村的文史资料都是他整理出来的,连导游词都是他写的。

  一把竹椅,一杯功夫茶,二三知音围坐一起,听邹全荣讲述下梅的故事,是记者此次下梅之行最意外的收获。

  如果你来下梅,一定要先了解当溪。它是下梅一切美丽风景构成的要素。就是这条当溪,把不大的下梅拦腰斩断。在它的两旁,是清代遗留下来的骑楼和古街道,当地人称这些古街道为“街路”,沿当溪两岸,与街路相连的是两排长长的“美人靠”,与徽州古宅中的美人靠相比,这里的太具规模,也太过公开透明,完全不是古宅深院中小姐们靠着做梦的完全私人化的空间。小桥、流水、人家、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以及坐在溪边忙于拣茶的妇女,这一组画面是那么静谧和谐、悠闲安逸,仿佛时光倒流……刹那间,你的心一定会变得柔软,一定会产生留下来的冲动。

  事实上,全长900多米的当溪是清朝初年人工开凿出来的。从村中间穿梭而过的当溪据说是福建最美丽的人工运河。这条人工运河把梅溪连接起来,在下梅编织了一张水运交通网,方便了下梅的货运和与外界的联系。邹全荣不无骄傲地告诉记者,开凿这条人工运河的,是当时的下梅首富邹氏家族。而在那之前,下梅一直默默无闻,因而正是一个富豪家族让下梅古村有了历史记忆。

  如果你来下梅,还要了解这里曾经拥有的财富与景观,皆是武夷岩茶所赐。据邹全荣讲,邹氏原籍江西南丰,公元1694年邹元老带着他的儿子们入闽,来到下梅村择居创业。经历了几代人的艰苦创业,邹氏才发展成为闽北有名的商贾。地方史料载,下梅邹氏与晋商合作每年获利百余万两银子,取得成功后,建

豪宅70余座(这些古民居大多建于清朝早、中期),“修当溪建码头,立家祠设文昌阁,大兴土木,传教化,重教育”。

  在这些精美繁复且相当实用的建筑中,你最不应该错过的就是邹氏家祠(有专家称,中国古村落中的宗、家祠就是一个宗、家族的精神中心,其作用相当于国外的教堂)。这座家祠与南方古村落中常见的没有特别的不同,但其中记载的邹氏与晋商共创财富的故事倒颇引人深思。邹氏家祠应该是下梅邹氏与晋商合作经营武夷山茶叶获得巨大成功的丰碑,也成了整个村落的标志性建筑。

  据记载,它建于1787年,占地约200平方米,为砖木结构。门楼气势宏阔,砖雕图案丰富多彩。门两侧的“本木”、“水源”,是两幅篆刻横批。意思是说一个家族的繁荣昌盛,如树木一样,有赖于深深遍布在乡土中的根;又如江河之水,有赖于源头的涓涓细流,揭示了邹氏追思祖先,不忘根本的理念。我们还看到门楼左右两侧圆形砖雕图,分别刻着“文丞”、“武尉”的象征意义,希望子孙后代能文能武,人才辈出。家祠的门础上,立着一对抱鼓石,构成了“户对”,门楣上方原来是四只半尺左右长的雕花石柱,叫“门当”,据讲,门当户对是建筑部件,起着镇宅求安的作用。

  大厅正堂原有二十四孝木雕鎏金门四扇,雕刻着我国传统孝道的二十四个经典故事。神坛上供着祖先灵位和邹氏艰苦创业时的扁担麻绳。每至清明祭祖时,都要供奉扁担麻绳,借此激励后人牢记创业的艰辛,不忘祖先功德。为此,邹氏祖先让工匠巧妙地设置了象征团结寓意的四片柱。

  如果你来下梅,会发现这里没有许多旅游景点的商业气息,有时你甚至会抱怨这里的卫生条件过于乡村化,饭菜过于粗简。一位台湾记者曾经说过,“是贫穷使下梅得到完整保存”,是的,原汁原味固然让人“称道”,但是,面对祖先为后人留下的耀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我们会深思:除了贫穷,除了贫穷让我们继续啃食先人留下的财富,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

  关于下梅

  下梅村位于武夷山东部,距武夷山风景区8公里,武夷山市区6公里,村落面积2.2平方公里,2500多人口,住户居民500户。商周时期就有了新

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迹,隋唐有了村落,宋朝有了里坊,清代形成街市。现留有清代古民居建筑30多座,古民居“三雕”景观资源尤其丰富。村落中祠堂、古井、老街、旧巷与民谣、山歌、龙舞、庙会交融出村落独特的魅力,蕴藏着丰厚的人文景观资源。下梅村能获2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殊荣,得益于下梅村的先民1000多年来的艰苦创业,数十代人共同营造的风水意象鲜明、民居建筑风格依然完好。下梅村的现存历史传统建筑的建筑面积在两平方公里以上,大大超过了国家规定的2500平方米以上这个标准,对村庄管理者来说,很有必要把下梅这个国家级的文史精品古村落保护好。追溯下梅历史的发展,康熙、乾隆两朝下梅处于鼎盛时期。养育了宋代大词人柳永、大理学家朱熹的梅溪,全长50多公里。下梅村位于梅溪下游,故得名。

  相关链接

  武夷山于2000年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工艺技能及习俗》,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下梅村清代茶市风貌街、民间斗茶活动遗址天一井,已作为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了保护范围。

  金融服务

  下梅村很小,没有任何金融机构,但武夷山市区银行网点随处可见,如果你住在武夷山市渡假区,金融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在网点和ATM取现都很方便,您可根据消费预算备一定现金即可。

  

下梅:原汁原味的文化名村

  邹氏家祠是下梅的标志性建筑邹全荣/摄

  

下梅:原汁原味的文化名村

  

下梅:原汁原味的文化名村

  

下梅:原汁原味的文化名村

  下梅村现存500余幅“三雕”作品,皆以“求福”、“求寿”、“求财”、“求子”、“求平安”、“求俸禄”等为主题,具有丰厚的人文内涵。

  

下梅:原汁原味的文化名村

  下梅全景邹全荣/摄

  

下梅:原汁原味的文化名村

  家祠的门础上,立着一对抱鼓石,构成了“户对”

  

下梅:原汁原味的文化名村

  现存下梅的“眉寿保鲁”匾,据邹全荣讲是一块男性寿匾

  

下梅:原汁原味的文化名村

  在下梅,人们能看到不同历史时期的印记

  

下梅:原汁原味的文化名村

  当溪、骑楼、街路和美人靠是下梅最具风情的景象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薛洁摄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