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一个摄影人眼中的哈尼梯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0日 16:28 建行总行

  

一个摄影人眼中的哈尼梯田

  欣赏和拍摄梯田,有冬季与秋季之分。冬季的梯田最为壮观,刚把田翻犁好,埂子修好,育秧的水也放好,却还未插秧;一丘一丘的梯田,不起一丝波纹的水面,在日出一刻的映射下,金光粼粼,摄人心魄;而秋季的梯田,则又别是一番景象,连绵成片的梯田里,有的稻子早熟,已被收割完毕;有的穗子飘金,黄灿灿、沉甸甸的随风摆动;还有背阴的一片,仍在翠绿摇曳,等待那成熟一刻的到来。

  今天,我们用欣赏和惊异的眼光看它,不仅仅因为这是哈尼人祖祖辈辈赖以生息的根本,更重要的是,这些经过千年岁月凝聚的哈尼族农耕梯田文化,以及令人叹为观止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留给后人不尽的

人生感悟……

  ——作者手迹

  

一个摄影人眼中的哈尼梯田
李蔚清

  祖籍湖南长沙,生于滇南小镇——弥勒。1988年大学毕业进入建行工作至今,长期从事文字工作。1985年学习篆刻,1999年学习摄影,未获名师指点,全凭刻苦自学,自娱自乐,亦有所得。爱好体育运动,工作闲暇之余,或闭门伏案奏刀,或球场上挥汗如雨;寄情于文字、印章之间,抒怀于山水、图片之中。做人有原则,工作尚勤勉;喜读书,兴趣广,为人厚道,乐于助人,颇受朋友好评。

  雕刻大山

  ■文字、摄影、篆刻:云南省分行 李蔚清

  1300多年的记忆

  在这个秋日的清晨,在环绕着哈尼蘑菇寨的山坡上,大片大片黄绿相衬的梯田在云雾缭绕中忽隐忽现,美轮美奂。

  哈尼山区一般全年的雾期有180天,常年降雨量为800—1800毫米,雨水最多的是6—8月份,形成茫茫云海时每天最长可持续15小时,当地有这样的民谣:“天和地隔得高,雨丝把它们紧相连;山和山离得远,云海把它们连成一片”。

  这就是哈尼梯田,这是一个流传了1300多年的遥远的记忆,在这份记忆中,既有炎炎烈日下耕山犁田的挥汗如雨,也有日落黄昏时村口老树下的悠闲自在,更有夜深人静围坐火塘边的寂寥与孤独。

  雕刻大山,一代代哈尼祖先留下的刻痕足以印记岁月的沧桑与无奈,大山用温润的胸怀包容着哈尼子孙们在这里繁衍后代,生生不息。

  面对梯田,是需要我们用心去解读和感悟的,在大自然的雄浑与博大面前,人类也许很渺小,但透过这满山满坡、高耸入云的哈尼梯田,我们分明看到了渺小后面蕴藏着的巨大能量,生生不息的渺小征服了亘古不变的伟大,而这种征服又是在人与自然紧密结合的和谐相处中缓慢完成。

  顺其自然,天人合一,其实,生命才是最伟大的。

  哈尼人与梯田

  哈尼族的村落布局非常适应梯田耕作,从远处观看,丛林密布的山峦连绵起伏,白雾缭绕,云蒸霞蔚,极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轴。哈尼山寨有着基本的建造模式:即村头是丛林密布,村边是沟水长流不断,村脚是层层梯田延伸至河边,整个山寨呈“森林、村庄、梯田、水系”四素组合的平衡状态,实为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生态环境。

  在梯田耕作中,哈尼族以奇特的方式把水贯穿于农业生态循环系统中。每座高山、箐沟森林释放的小溪都被引入盘山而下的水沟中,流经村寨淌入田间。水流顺着丘丘梯田的排水口从高而下,以田为渠,一丘接一丘,长流不息,最后汇入底谷江河,又蒸发升空积成雨雾和蒙蒙细雨,贮于森林植被之中吐放溪流,再顺着水沟进入田间。如此周而复始,形成“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奇景。山地、森林、水源、海拔等梯田耕作要素,为哈尼族提供了展示创造力的生存空间。

  关于哈尼族及梯田耕作的流源,现无文字记载确切开端。据《尚书》记载和有关专家学者的观点,哈尼族的祖先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代羌族,并以“和夷”自称在今四川大渡河一带游牧。他们于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独立的族体,在频繁的南迁过程中,民族内部结构不断发生变化,有的同源异流,有的异源同流,被迫迁徙途中为恢复政权曾多次与封建王朝抗争。公元六世纪到九世纪期间,哈尼族为保存自己的势力来到云南“两山三江”(哀牢山、无量山、元江、澜沧江、把边江)地区,依托封闭的地理环境,用最简单的劳动工具开山造田,休养生息,之后又在隋唐时期迁入被中原人视为“化外蛮夷之地”的红河地区。唐《蛮书?云南管内物产》中描述:“蛮治山田,殊为精好”。证明1300年前哈尼族的梯田耕作已有了相当高的水平。

  我们的晚餐

  天完全黑了下来,随行的小王从车子后背箱里搬出一箱白酒,再拎上两袋点心,我们跟着卢支书向河边的蘑菇寨走去。

  原来这是一个四代同堂的人家。正在打量,那边已经招呼吃饭了,小方桌上摆满了十来个大碗,当中正冒着腾腾热气的就是“哈尼鸡”。这是类似白斩鸡的做法,最有特点的并不是鸡肉,而是蘸水,做这碗蘸水要将鸡肠、鸡胗切碎放入鸡汤,再加上一个煮熟的鸡蛋捣碎,然后添入香菜、地茭(类似薄荷的一种香料)、苤菜、葱姜、小米辣和盐巴、味精、辣椒面,这就成了。

  房东姓林,很内向,不吱声,全凭卢支书在吆喝张罗。按哈尼规矩,妇女是不能上桌的,所以,93岁的老奶奶也只能在灶边的木板上吃饭,嚅动着没牙的嘴,很让我于心不忍。屋子里灯光昏黄,劝酒声和说笑声渐渐变得模糊,夜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环顾四周,一座座高低错落的蘑菇屋仿佛都有了灵性,在暗夜里向人们传递着一个声音:大千无限,一己渺小,可千万要耐得住寂寞呵,祖祖辈辈的哈尼人就是在寂寞的陪伴下一路走过来的。

  这时,93岁的老奶奶已经吃完饭,正靠着柱子坐在小凳上打盹。恍然间,我深深体味到了一种淳朴的慈祥、宽厚和包容,遂将酒杯倒满,起身一揖:“来,为了蘑菇房,干杯!”

  长街宴

  

一个摄影人眼中的哈尼梯田

  每年农历二月的第一个龙日,是哈尼族祭祀寨神的节日——“昂玛突”。这一天,哈尼族村寨中心要摆丰盛的街心宴席,人称“长街宴”,数百户人家的寨子历时两天,一般寨子举行一天,邻近村寨的亲朋好友及四方来宾均可入席,不分亲疏。饭席一家接一家像一条长龙沿街道摆设,家家都把最好的饭菜做出来,有煮泥鳅、竹笋、木耳、腊肉、鸡蛋等非常丰盛。开席时,由“祭主”举杯向村民和来宾祝词,众人开杯畅饮,席间有哈尼老人讲述民族历史,唱述《生产四季歌》,传授耕作知识,青年男女则载歌载舞沉浸在欢乐的热闹气氛中。

  金融服务

  目前元阳县新县城——南沙镇的金融机构共有建行、农行、农发行、信用社以及邮政储蓄;老县城——新街只有农行和信用社设有机构。其中信用社的网点较多,设到部分乡镇。

  南沙镇的建行和农行网点各装有一台ATM,其中建行的ATM功能有取款(外地卡需按5‰支付手续费)、查询、修改密码、自助转账、自助“速汇通”、贷记卡还款、基金交易、代收费及“理财卡”等功能,每月交易金额达100多万元。此外,建行的95533还可受理挂失、投诉及签约客户的电话银行服务。

  到元阳观赏和拍摄梯田,一般也就一天一夜的时间,因此无需携带太多现金。因为当地消费水平不高,南沙镇的宾馆平均每个标间80—100元,惟一的一家三星级酒店——云梯大酒店在新街老县城,每间150元;而一些当地老乡开的客栈就更便宜,每晚价格在30—60元之间。饮食也不贵,每桌按10人算,120元已经可以吃到本地最好的菜了(不含酒水)。

  温馨提示

  行车路线

  之一:昆明—半截河(昆石路)—弥勒—开远(227km)—个旧(40km)—元阳(南沙)(50km),全程约需6个小时。

  之二:昆明—玉溪(97km)—通海(50km)—建水(60km)—个旧(45km)—元阳(南沙)(50km),全程约需5个小时。

  景点聚焦

  元阳梯田最美的季节是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此时田里的稻谷收割完毕,经过翻犁和修筑田埂后,田里放满山水,每当日出之时,在茫茫云海映衬下,田水倒映金光,波光粼粼,景色尤为壮美。拍摄日出的地方主要有多依树、坝达景区;拍日落主要是老虎嘴景区。此外,还可于9月中下旬去拍秋景,此时的梯田既有等待收割的流金溢彩,也有尚未成熟的翠绿一片,与四周山坡上的红黄树木融为一体,色彩丰富,浑然天成,又别是一番景象。

  多依树景区

  位于新街东部25公里处,景区梯田三面临山,一面坠入山谷,状如一个大海湾。该景区共有由东至西横向的10000余亩梯田,水源充足,一年有200多天云海缠绕。日出、云海、梯田三位一体,让人流连忘返。

  坝达景区

  该景区距新街东部15公里,包括箐口、麻栗寨等连片的梯田14000余亩,面积大,线条美,立体感强,从海拔1100米的麻栗寨河起,绵延至2000米的高山之巅。清晨观日出,云雾缭绕,蔚为壮观;下午4时过后,白茫茫的坡海随着夕阳西下,逐渐变成粉红色、红色,再转为金黄色、白色,是拍摄梯田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好地方。

  老虎嘴景区

  位于新街南部20公里处,以自然景观和彝族人文景观为主,是研究和了解彝文化、封建领土经济及彝家风土人情的地方。景区6900多亩梯田形状各异,近百个田棚点缀其间,犹如小舟航行于碧波之中,被摄影家们誉为世界上最壮丽的田园风光,被法国报刊列为1993年度新发现的七大人文景观之一。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