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办公室主任许玉道演讲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2日 17:51 新浪财经

    2006年8月12日上午,由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培养计划执行办公室携手第一财经日报共同主办的“第一届中国金融市场分析年会”在北京亚洲大酒店隆重举行,本次年会由新浪财经提供独家网络支持。以下为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培养计划执行办公室主任许玉道演讲实录。

  主持人 : 基本上今天专家的演讲差不多都结束了,最后剩下我和大家分享一些观点,我的时间基本上已经被他们给全部消耗了,时间这个东西不像黄金,黄金是不灭的,时间消耗掉就没有了,我只能抓紧时间给大家简单的说一下。

  许玉道 : 我今天本来想跟大家谈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国金融高端人才的培养,说具体一点就是银行业人才培养的问题。第二个是,中国金融分析师。关于高等人才的培养究竟放在什么位置,坦率地说我这个也是经过多个专家和领导的交流,上海经营报刚刚跟我约了一个文章,我的题目定的是“把中国金融中高端人才的培养提升到一个战略高度”。

  大家知道我们近几年的金融改革和开放广度是非常大的,基本上从资本金的充实到股份制改造、重组、并购、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包括商业银行上市,然后包括尤其最近两三年金融相关制度和法律的完善,说穿了是金融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资本金的充实,第二阶段是股份制的改造,第三个阶段是相关制度和法律的完善。具体里面涉及到的法律、怎么改造等等,我这里就不谈了。

  谈到这里我再谈一下我的观点,或者大家都能够认知到的,实际上我们的金融改革是围绕着什么动力在推动着这个事情走或者根本的动力是什么呢?基本上是这么一件事情,是如何确保在国际接轨的同时,就是金融开放的背景下面,能够确保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实际上这是根本上推动商业银行改革的原动力。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一系列的动作或者包括到银行、到政府金融机构、到商业银行一系统的动作之后,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提升了吗?毫无疑问是有变化的,体现到最近几年的盈利往上提升。但是从金融企业管理的角度,所有我刚才提到的都是框架上面的,真正的银行业的提升最后会归结到自己的创新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等等,会归结到具体的业务本身。

  涉及到这块,实际上当前制约的我们基本上归结到一个问题,当前制约我们竞争力提升除了刚才的这些制度性问题或者一些框架性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个人才问题。我这里提几个在人才的问题,在报纸上实际上已经刊登出来了。

  第一,职业道德和职业准则的缺失。大家应该都知道最近商业银行的大要案发生了不少,实际上基本这些大要案发生都是职业道德缺失的危害形式,也就是说商业银行里面普遍的职业道德普遍的低级形式我们都能够体会得到,刚才提到像大案、要案的发生只是高级形式。

  在西方,金融从业人员都要进行严格的职业道德教育,甚至每个行业都有详尽的职业准则。在中国的职业道德教育经常流于形式,甚至职业道德根本没有,职业准则只有几页,文字寥寥,语言不象。在香港我们注意到他们的很多表达七八十页,但是究竟什么叫关联交易、究竟什么叫职业缺位,他们都是详尽的表达的,不同的人不同的理解。

  我们有一种普遍的现象,在论坛上也经常能够看到,中国金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准则的缺失是普遍性的。经常发现一些人以打探和炫耀的形式透露一些内部消息,职业道德的缺失性大大的降低中国金融业的风险底线,进而损害竞争力。中国的说服式教育大家已经烦了,实际上在金融领域特别重要。

  表现出来的一种形式就是金融家人才队伍的缺失。这个大家都应该知道,尤其是中信集团领导层的调整,最后导致金融公司连锁效应。今天上午有的专家和领导都谈到了,当然金融家的任命、考核和激励制度的不完善也暴露出来了,同过前段时间这个事件也表现出来了。

  第三个金融人才的缺失,基本上综合性金融人才的缺失。综合性金融人才我这里也就不说了。

  第四类,国际化金融人才。大家知道李扬在去年发表一个观点,中国的企业要走出去,中国的外资金融机构又进来,中国的企业应该走出去,我下面问走出去怎么走出去,有没有金融国际市场的人才呢,基本上没有,这还是一个缺失。

  另外反映出,人才确实有,但是人员臃肿。人才效率非常低下,人才的竞争能力不强。大家都知道像花旗银行全球第一,我最近看到一个数字汇丰银行总资产进入第一位的,大家知道花旗银行全球大概只有10万人,在美国本土大概有3万人,无论是中国银行或者哪个银行,动不动就10万、20万。

  实际上最初有一段时间中国引进外资的时候,讲过素质人才的流失非常严重,我从招商银行总部的研究人员和中央银行的研究人员得到确认,大家知道招商银行是最好的银行,但是他们的人才流动也是很频繁的。

  最后还涉及到中国人才培养体系的缺陷。大家知道中国的金融监管基本是井水不犯河水,我是搞证券的,基本上银监会就不管,我是搞保险业的,银监会也不管,只是保监会、证监会、银监会等四套马车管这个问题,大量的在做学术性的、基础性的教育,大家都在干本行业的事,但是综合性的人才没有,大家知道这是一个趋势,在国际上基本上没有边界的,大家基本上都是综合性的金融机构。所以他在做工作或者做业务创新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有综合业务眼界的,不是说我只是操纵上涨和下跌购进股票,不是这么简单的,可能需要了解其他相关的知识。

  根本的问题不是钱的问题,不是稳健制度的问题,实际上最根本的是人的问题,我想这个观点和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的王院长也交流了,他非常同意,大家知道所有金融机构创新不是说有多少钱就可以了,关键是有没有这个人,如果这个人把钱装到口袋里就成为罪人了,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基本上就降低了。

  下面大概用十分钟的时间来谈一下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是什么?这个背景有两个,一个是中国的金融开放、金融改革。一个是在金融开放和改革的背景下国际金融机构开始进入,他以资本为后盾输入他们的游戏规则,对本土的金融企业带来冲击力非常大,现在即使感觉不到,尤其是银行业马上也会感觉到。同时在金融开放的背景下面,中国也在逐步的进行改革,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呢?中国的政策法规,金融市场,包括金融产品投资渠道,都迅速的与国际接轨。也就是说实际上在打开国门的时候,国外的东西带进来,影响着我们,也主动的在向我们靠拢,我们的方向基本上是跟国际金融接轨的。

  如果我们抛开这个因素再来看中国金融机构的风险分析以后,能力普遍是不高的,包括分析能力、研究能力都不高,大家想一想你在银行业里面有的干了十年、干了五年,当跨领域问到你金融市场的东西、关于保险业的东西,基本上一无所知,哪怕当到支行的副行长,天天在拉存款、天天放房贷,非常单一。但实际上银行为了盈利可能其中占三分之一都不到,这是一个背景,就是说他对综合的经营,对金融的风险防范,对金融分析提出了几个比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像狼来了的时候和与狼共舞的时候都是一个需求。

  企业的财务行为复杂化、投资渠道多样化,企业参与金融业经营扩大化。企业的财务人员已经不再计算成本是多少、利润是多少,实际上频繁的,尤其是上市公司和现代的股份制企业,频繁的和现代的资本时常发生关系,同时还有另外一个情况,上市公司参股和控股证券公司的情况国内是普遍发生的,中国的五百家股份制参股上市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的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所拥有的不但能够对以生产为导向的经营情况做分析了,而是要频繁的对资本市场发生关系。

  实际上正是在这么一个大的背景下,大家知道美国的CFA注册金融分析师进入中国,我记得在有一些会议上谈到CFA,我们有一些合作伙伴说不要这么说,这么说侵犯国际知识产权。注册金融分析师基本上都是全英文的体系,英文的授课、英文的教材、英文的考试体系,而且是以美国的金融市场、进法规为框架、金融产品为研究对象的等等。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测试,跟美国合作在中国的商业银行做了一个辅导班,结果98%以上的人反馈是垃圾,什么概念?听不懂,即使听懂觉得跟客户沟通没有价值。你想听懂80%已经不错了,基本上80%转化为英文又丢失一部分。最后我们是把这套体系完全的本地化,和国际的CFA一块,是谁在领导这件事了?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所,同时还有美国的Stalla Review,确保这个体系专业化。

  如果普遍以市场为主导,大家说你这个权威不权威、谁认帐啊,出现这个问题。但是如果以官方机构为主导的话,像好多部门基本上掏钱就有证书,变成低品质了,没有服务了。所以官方一办基本上就死,市场一办就办不成,这就是中国的特点。大家知道CFA在美国是民营机构在办,实际上正是通过激发市场的力量才能够提升品质,如果大家都不学这个就没有办法了,实际上来自于市场的压力。不是说领导发一个红头文件,所有人必须读这个才能工作、读完这个才能涨工资,这个东西一定没有价格,想一想你们拿的证书是不是这么回事。

  关于金融研究所是谁、关于美国的Stalla Review是谁就不介绍了。

  我们的中国的注册金融分析师做成什么东西呢?我们就希望能够在中国建立这么一套体系,今天好几个专家都提到了,中国是一个大国,大国不可能没有自己的标准,什么都是和美国照抄的,连语言都是英文考试学英文的,所以我们希望建立一个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的品牌,而且这个体系是完全能够跟国际接轨的。

  第二个目标,十年的时间为中国培养大概十万高端分析师人才,这个也不是我们拍脑袋主观上说十万、五万,也许到时候做了二十万、三十万,这都是看实际的情况。

  第三个目标,以“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培养计划”为核心,构建一个中国金融专业骨干人才终生学习、交流的网络和平台。现在我们很多人都全国各地飞,基本上钱收了读完之后就没事了,我们希望做一个连续的学习。大家知道在座的有一些是中国金融分析师的学员,大家都是免费的听这个会议,如果以后会开的多,大家都免费的听,听一两次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都在各个城市举办我觉得会有压力。我们会有一个长期的服务网络和平台,我们也很乐意干这么一件事情。

  我在这里简单的列举一下对商业银行的帮助,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说半天跟商业银行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在是借贷。

  第二,商业银行和管理银行的流动资金也是本培养技术的重要环节。

  有的人会问不学这个不是做的挺好的嘛,我要告诉大家的是现在大家所做的金融交易、所在的金融市场不是一个完全放开的金融市场,包括中国的商业银行在过去两年利润收益往上还是明显的,这基本上是一个管制的范围内,如果未来的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的话实际上商业银行的盈利是很成问题的。

  这是华尔街日报曾经做过的一个评论其中的一句话,商业银行处理得金额非常庞大,风险管理不可或缺。如何运用衍生工具做风险关系,也是本课的主要部分。实际上我们知道衍生工具,可能银行里面有不少的工作人员对衍生工具的操作基本上没有涉及到,也不太懂,觉得这些东西风险都是很大的,但实际上这也是一门科学。

  还有一个,商业银行的新的业务和独立投资公司相同,为个人客户做财务投资的策划。也就是我们的理财了,实际上这点不但是个人客户,我现在想这里面主要还有一个金融客户,就是给他们提供一种投资的组合,就需要有一种非常开阔的眼界,要综合的分析,有全球的视野。未来你对客户的选择、对服务的选择,可能是全球的比较,尤其是这些专业性的客户,如果你要是达不到这些,根本不懂这些游戏规则,没有这个知识的储备可能就很难提供相应的服务。

  实际上我认为刚才这些主要是技能方面的,除了技能方面注册金融分析师特别特别重要的还是刚才我谈到的,中国金融市场缺失方面最重要的地方,就是提供一个补充的,就是职业道德和职业准则。大家看到职业道德是这么一个职业,职业准则是从事这个职业的严格要求。

  CFA能力做到今天很重要的动力就是对于职业道德严格的要求。我觉得这个未必可信,但是也说明一个问题,说全球的犯罪人员没有一个人持有CFA的证书。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中国的金融分析师也借鉴了这个非常闪光的特点,每年我们都会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准则方面的考核等等,类似于协议性的,而且还会对你的机构进行反馈。

  我们基本上分成三级,CFA有三级,我们这里也有三级,但是和它不同的是,我们每个级别是独立的,就是说你通过一级就会有一个级别的证书,对这个一级证书的能力有清晰的了解。CFA三年以内拿不到三级证书就要重来,我们觉得不太符合我们的实际安排,我分析美国人可能没有中国人这么忙、压力这么大,实际上中国人很累的,连着三年读下来是不可想象得。我跟光大银行的一个老总聊,说我读二级拿到了,三级实在没有时间了,眼看就作废了,只能作废了。

  关于三级的特点就在这里不专门的展开说了,一级基本上是一个基础性的,二级是具备独立的进行金融分析和研究的能力,第三级基本上可以做到对冲操作、风险管理,就有独立的项目、部门和业务管理的能力。

  另外它的特点我也在这里给大家简单说一下,一个特点就是主办机构不是银监会,也不是中国人民银行,也不是哪个行业协会,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另外还有中国企业研究会,还有美国的Stalla Review,Stalla Review主要是保证我们的培养体系能够专业,我们和国际合作,共同成立了“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培养计划执行办公室”,我就来干这个事,当这个办公室的主任,主要是打杂的,但是今天大家看到开会的时候给大家做一个上下的传接。

  第二,用中国金融市场中客户的语言进行授课,就是用中文授课。我相信史教授要听到了非常高兴,他提到必须用中文对话,原版的教材,我们开发这个教材大概用了四年的时间。另外中文的授课、中文的作业、中文的考试。我觉得这个培养计划里面比较有特点的,我认为比较好的有一点,是这个师资,跟当前国立的培养计划特别不同的在于,实际上我们现在有一些学员在杭州上课,在全国各地有五个城市开课申请已经递交上来了,有的人认为是中国的黄埔军校,我觉得强不是这样,因为这个行业在中国是一个明珠,在美国的收入是15万美金,大家知道MBA的收入也就不过10万美金,我们的要求都是在国际金融机构关键岗位工作5年以上的,同时用双语教学的,当前为止大陆只有一个,就是讲金融法规市场的,就是讲这么一个课程的,是一个中国人,当然这个中国人对这方面研究很透的。其他的基本上都是从香港、新加坡,有的是从美国,大家不要以为在美国的就对中国市场不了解了,实际上他们也是很了解的,他们的反馈还是挺好的。

  第四,一个强大的顾问团队。大家在上一周的时间,原来像高盛、摩根斯坦利、花旗银行等等这些老总、行长,基本上都是正式的接受我们的邀请作为这个项目培养计划的顾问,这些顾问都有明确的任务,包括与学员的就业都有关系的。在过去两周时间,包括像交通银行的董事长、招商银行的行长马蔚华,还有广发行的行长,还有南京商业银行的行长,还有易方达基金,像银行证券的等等,会有一些金融家进入进来。实际上我们希望能够发动社会的力量,最后对这些学员的品质做一个认定,对学员未来的提升能够有帮助,当然品牌方面也很重要,我们如果请的这些人都是官员,都是这个司长、那个司长就悬了。

  第五,认证权威、方便。有三级认证,因为我们看了美国CFA这套体系之后,我们是判断中国金融机构不同岗位的人或者处在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人,未必都需要拿到三级。所以我们实际上每一级都有独特性的,我们基本上三级证书都具有独立性,每个证书都有防伪的标志。

  所有的课程体系和美国的CFA体系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多了一个中国金融市场的法规。希望学完读完这个之后能够有通用性。

  第六,俱乐部。加入这个里的学员能力假如一个终生交流、学习的俱乐部。加入俱乐部里面,当今在中国能够像我们中国金融师培养计划是今年2月份成立的,能够在4月份举办培养论坛,大概有三四百人,能够有我们这种号召力的我暂且不谈官方机构了,官方机构一般做这个事情应该是能做的,但是他们做的比较少,具有这种能力的行业协会也不是特别多。我们背后的这种资源还是很便捷的、还是很便利的。如果加入这么一个俱乐部,学员将来也能够就共享一些东西,包括参加这样的会议都是很便捷的,而且大家都能够参加这种会议不论是有没有掏钱还有记者朋友,大家都知道我们谈这些议题的人基本上都是在全国内我们认为最有发言权的,有的人可能认为他的发言权更大,但是我们可能不这么认为,因为我们打交道的专家可选择的余地还是挺大的。

  另外还有一个特点,起码是站在香港金融中心的角度来看,包括我们谈像汇率、包括像黄金、有色金属这些东西,大家关起门来谈这些东西意义不是很大,我们基本上没有话语权,我们基本上跟着。

  第七,工作推荐。最后我们每年都有《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培养计划蓝皮书》,现当年通过二级以上考试的学员的名单都将全部列出来,通过三级的学员名单将我们指定的全国金融、经济类媒体上刊登公告。类似于整个社会对您的监督。

  最后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和中国企业联合会的工作推荐。当然也不排除对特别优秀的学员会直接的选出来,通过每次的考试、考核练习直接选出来向金融机构推荐,但是有一些委培的人员我们就不能再推荐了。

  我想今天在座的代表已经能够感受到,我刚刚说了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原来说一年以后,也就是明年的时候我们大概会有两千名学员基础的时候,我们将会举办一次针对中国金融、财务核投资顾问的专业高峰研讨会。我们也会考虑未来研讨会会不会全国布局,当前为止可能主要放在北京、上海,也许将来会有深圳,也许还会有香港,当前包括澳门、香港他们申请授权的机构,我们经过考察的已经授权了,台湾有两三家机构已经申请了,希望能够作为中国金融分析师的培训机构,当然涉及到台湾的问题第一就是政治问题,我们挺紧张的,这个事也在那儿压着,我们也担心台湾的政府拿这个说什么事,说产业争夺等等,说让台湾空心化,不希望搞的这么复杂。所以台湾现在还没有开始,香港已经开始了,上次谢国忠在香港接受我们的邀请,也成为我们这个项目的顾问,就是在香港举办这个项目的发布会,专门做了记者招待会。

  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我们会利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的资源和美国Stalla Review的资源,我们会专门成立一个研究中心,会向我们的学员每年提供独立的资讯产品,研究报告或者分析的观点。为什么说这点我自己感觉到挺重要的呢?因为大家现在在中国金融市场上报告满天飞,大家到处都能下载说这里哪里哪里的报告,但是报告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大家发现工作报告基本上差不多,不能说套钱的,但目的是套钱的。为什么呢?因为它是利益相关者,因为自己也在投资,也在操作,所以对他的报告独立性显然是很难把握的。因为我们自己是不做这个,而且我们对学员有服务的承诺,所以我们的研究相对会独立、客观一点,也许对大家的帮助会大一点。因为由美国Stalla Review的合作,包括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研究,可能也会比较到位一点。

  我想关于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大致的情况我非常快的速度给大家过了一遍,也花了30多分钟,大概的情况就是这样,最后再给大家分享一下当前的进展到什么地步。

  当前浙江省我们开了第一个班,当时是浙江省银监局的副局长和我们金融所的巴曙松共同揭牌的,他们也会下下周整体参加我们金融市场分析的年会。另外申请开班的,但是现在还没有上班的,包括像石家庄、湖北荆州、大海、哈尔滨、上海,大概我的脑子里面记的还有新疆,新疆这个地方挺有意思的,新疆这个地方已经报名100多人了,我们原则上控制一个班不希望超过60人,为了确保效果,所以他们可能要做两个班。北京这边实际上也有几十个人报名了,但是因为授权北京这个地方离中央非常近,首都无小事,所以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也怕出差错,我们希望全国几个城市完整的培训结束之后北京再开始,在座的不知道有没有光大银行的可能也参加过考试,光大银行可能给我们提供几个人,包括今年在4月份的时候杨行长在我们金融改革高层论坛上也谈到了,中国工商银行已经把金融分析师的培训当成了整个行业队伍培训集中的一个重点,还有一个理财师,还有一个风险管理师,他在会场上主要谈到了金融分析师和风险管理师,但是后来我知道他在正式的文件里面好象还有理财师,甚至有的机构如果通过之后还可以给予一个学费的报销,像新疆那里报销一万元钱,其他的地方也有不同形式的。

  大概关于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的情况就是这些。

  记者 : 考CFA的和这个会不会冲突?

  许玉道 : 不能重叠。

  记者 : 有的人可能已经过CFA二级了。

  许玉道 : 我们当前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一级、二级都有一个考试的条件,在座的今天我默认了都可以来报,是没有问题的,根据我们的条件里面基本上拿到美国CFA的可以来读我们的,但是不能跨级别,最低从二级开始,因为我们是中文的。我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CFA在中国学员成份是什么样的,学生基本上占到一半,就是英文非常好,实践能力比较差,我们的是更注重事件的,所以包括我们的练习、案例都是金融实践具体的案例,课堂上可能一练就是几十个,所以可能不是特别的一样,我没有说美国的CFA比我们低,只是语言的概念。大家知道托福GRE的考试在美国是最高的,CFA的通过率也是挺高的,到现在通过的也不到500人的水平,但实际上已经是在全球通过率最高。如果你站在国务院金融发展研究中心的考虑,如果你提到战略地位的,你还觉得中国的金融人才培养还要依赖CFA这样的体系嘛,4年时间培养了500人,所以必须有中国自己的一套体系。

  记者 : 能不能介绍一下费用的问题。

  许玉道 : 至于费用的问题我们只能做统一的价格,具体的价格可能有10%的浮动,最终的定价权在我们授权城市的机构,他们会根据他们运营的成本,我们要作为市场化来运作,不能说人家赔本,显然没有动力。包含教材、考试费一套全都下来了,我的印象一级的费用是12000多,但是如果通不过可能还要重修,重修是免费的但是只有两次机会,实际上已经非常人道了,你知道你考美国的CFA成本是很高很高的,关键是你必须三级通过之后才能够有意义。

  记者 : 那二级呢?

  许玉道 : 二级的价格比这个高,但是三级的价格还没有出台。二级的价格大概是14000元,三级的价格,因为大家已经通过一级、二级,也没有那么多钱了,有一种意向是价格会明显的降低,但是大家会知道三级对师资的要求是很高的,所讲的这些东西是非常有挑战性的,涉及到综合的业务。当前我们培养的计划最高的费用是花在什么地方呢?大家都是做金融分析的也骗不了大家,大家回去稍微一算就能算出来,主要是师资的成本,当前在我们说设的师资要求门槛上面,能够讲这个课的师资非常少,我们在大陆不是说没有,根本我现在所接触的这么多专家里面基本上没有的,除了讲金融的法规与市场是大陆的,因为需要非常了解国际的金融市场,这点来说挑战是非常大的。而且我们希望能够用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有什么作用?是不是具备双语教学的能力,我们现在有一些人可能读美国的CFA,有的可能关注国际金融的问题,这块我们的辅导必须要有英语的。所以基于这一点,我们的师资在这儿讲一天的费用都是1万多元,我所知道的,我为什么说是皇冠上的明珠,也许我们太笨可能做不到,希望做成一个皇冠,还不至于做成一个草帽,因为基本上构架是在这儿决定的。

  师资包括差旅、住宿,很多都是五星级的酒店,加上飞机,大家知道去一趟新疆培训,我听了一下做第一个班的,包括我们这个办公室,包括跟国际企业联合会做的渠道管理,一分钱都挣不到,因为每一个师资坐飞机多花3千元钱一趟,往返6千,大家想想12天课是多少钱,所以成本是特别大的,但是我们想未来的成本能不能降下来,做成本管理是我们的方向,但是我们必须最初要确保这个师资的品质,不是说降下来最后拿出来就行了。根据我们手头这些专家,就我这个电脑里放的金融专家、行长,大家觉得行长没有问题,行长讲讲肯定过瘾。两个概念,行长考中国的注册金融分析师未必能通过我们的一级,不是说他们的水平低,是就金融分析师这件事情来说,所以咱们这个师资根据我们现在掌握的情况。

  另外,我们当前的师资全都是通过美国CFA的,而且是为美国的CFA学员做辅导的,大家想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可能现在师资可以说是一个瓶颈,因为美国的Stalla Review是负责师资这块,未来的师资这块我们可能不排除全球招募师资的形式,包括在中国也要招募,我们希望中国如果有合格的师资这是我们未来降低学员成本的方向,如果师资都从美国来,本来Stalla Review最初的想法是说我们认为香港的师资都未必行,我们从美国给你派师资,你们全程派翻译,我说这个钱还不收到5万了,只有行长能参加培训了,普通的人根本不行了。

  包括中国的注册金融分析师,我们这个办公室,我们的金融专家直接给我这个项目做顾问的,也是美国Stalla Review在中国区的首席代表,也是加拿大人,也是华人,很小就在加拿大,也在美国,也是通过美国的CFA,我们这种构架向前对品质的判断应该说是比较高的。

  记者 : 第一个问题,关于培训机构的认证问题,怎么能够保证你所授权的机构能够按照你的标准实施?第二个问题,你作为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要打造一个品牌,作为一个资格认证,如何起到国家的权威和授权?当然我知道咱们本身就是国家政府机构。第三个问题,所有的教材都是由美国CFA教材来引入的,而且经过翻译的中文版,是不是说你所使用的所有教材全国都是CFA刻成的中文译本。你们这些老师有没有教材手册,我刚刚看有新疆班,包括香港、澳门都要办班,如何保证你的教学效果的统一性?第四个问题,教学质量有没有一个认证体系来保证?你是参加什么体系,是国际的还是国家的,有哪些体系保证你这个培训达到良好的效果?

  许玉道 : 这四个问题是非常专业的问题,如果这四个问题的关过不了我们就不敢对外发了,实际上我们是准备好了。

  这个培养计划是4年前开始准备的,当然最初的时候准备更多的还是在培养这种模式,包括这种课程的内容,后来上升到师资的准备,未来最高形式就是考试体系了,大家知道考试体系做的不好就叫鱼目混珠了。到去年,应该说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测试,当我们请中行的李行长做我们的顾问的时候,他的秘书我们也交流过,基本上你的这个问题他差不多都问过了,那个时候我们基本上已经解决了,我现在回答第一个问题。

  你的第一个问题是授权机构怎么来管理他的品质。您是不是也在一个研究院?

  听众 : 我是中国银行总行国际金融研究院。

  许玉道 : 最初我告诉大家一个降低成本的想法,我把整个培训体系拿在手里面,我们全国各地的培训经过一个流程和审核之后放手让他们来做,当前很多的金融机构包括劳动部、认识部组织的培训特点,叫职业经理人,弄的滥的不得了。最后所有的这些提议都是否定的,告诉你影响培训核心的东西都在我们金融办公室来控制。第一师资,所有的师资都是通过美国Stalla Review提供的,国家院发展金融研究所认可,而且师资的考核我们有一系列的标准,包括经验、持有的国际证书、有没有授课的经历等等,都是有要求的。

  教材体系是我们统一的教材、统一的体系,全国的计算机统一考试。地方的授权机构在干什么呢?地方的授权机构是在给大家做服务,所以你这个担忧应该没有了吧。也就是说他是当大家上课的时候给大家倒咖啡的,我们去杭州的时候就是这样给大家倒水的,是服务的,当然也是在各个地方推广的,比如发个通知或者拜访你想不想参加这个培训,具体沟通。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才问题,教材是这样的,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刚刚大家看到了我们的一个愿景,前面叫做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中国的金融分析师一定是中国的大国要有自己的标准,未来理想的模式是把美国的金融市场作为一个参考,以中国金融市场为研究对象,我说的金融市场不是泛泛的,包括像我们的股票市场,包括像我们的外汇、衍生品市场等等。在中国金融市场法规的框架下面来做金融产品创新的研究,做风险管理的研究,做信贷分析的研究,做企业投资分析风险的研究,这是理想的。

  我们既要有战略的,也要有战术的。大家知道美国的CFA做了多少年吗?50年。有缺陷吗?有。CFA这家机构发CFA证书的,希望我们还是做英文的,是想收买我们做他们的事,这是不可能的。Stalla Review是做教材,希望我们成为他们的教材代理商,所以这个理念和我们做中国品牌的理念合适,只有Stalla Review愿意跟我们共同做这个东西。

  我们张所长的原则观点是,大家看到最初的背景实际上已经谈到了,一个是中国市场的金融政策在和国际接轨,另外国际的金融政策在走到中国。我们所用的这些体系很快会变成现实,有很多。你也要知道,在当前中国金融变动这么快的前提下,要设计一套及时的作出响应是非常难的。回顾一下,连法律都在经常的修改,中国的金融市场是一个迅速多边的阶段,变的非常快。如果你现在围绕着它来设计一套体系,大家看到设计体系不是花30万、50万的问题,可能是几百万的问题。大家知道银行业协会现在做一个风险管理师,给他们赞助了一千万美金,我告诉你他能不能最后做到我们预期的风险管理师的水平打一个问号,中国有几个人明白风险管理是怎么管理,把中国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的人都叫过来,基本上可能性不是没有,是水平不是很高。所以我们希望首先我们先借鉴他的,逐步的改善,当中国的金融市场相对稳定的时候,我想到那个时候的改善可能比较有价值,大家知道出这样的体系可真不是三年、五年的问题。所以基本上我们和美国的Stalla Review是完全接轨的,知识体系都是完全的一样,就是多了一个中国金融市场的法规。

  未来是一个方向,但是一步做到那个阶段很难。

  听众 : 据我所知中国的银监会正在推动一项资格认证制度,也就是说理财师和风险管理师,这个我都专门拜访过。

  许玉道 : 我知道他们做了这个事情,而且世界银行的人都参与的,这些事情我都知道,而且银行协会的秘书长都是我们夏老师的手下。我想有这样的事情,一个是官办,一个是市场的。资格证书怎么定义呢?在我们的观念里面资格证书定义成门槛,把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定位皇冠上的明珠,但是有一个概念了,是做人才的培养,很多行业是在做行业门槛的准入,定位都完全不一样了。但是大家又知道,做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傅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做合适呢?因为中国金融包括市场、风险、公司财务,我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明白井水不犯河水,如果有一天证券业协会,因为今天在座的不排除有银行业协会,他推出来比如证券协会推出一个做银行高端人才的培训,你可以想想银监会是什么态度,中国官方市场叫四龙治水导致的结果,所以官方的,包括行业协会的服务是远远走不到的。我告诉你中国银行业协会有几个研究人员?一个都没有,你想能到吗?根本做不到。

  我们最近有一个关于理财师的培训,最初的理财师是由香港传入到中国,我在香港的时候跟他们理财协会的会长见过面,最初在南方非常火,后来刘教授就开始利用金融教育基金会做理财师,坦率地说刘教授做了很大努力的,品质也还是不错的,他培养了很多人,这个市场好象大家也感觉到是挣钱,后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也进来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是和一个大学合作,这个市场就出现了三家机构在这儿狼多肉少,都在做理财师,竞争的结构是,不少地方出现了只要花钱就能买到证书,这就是市场发展到今天的情况。

  另外,最新的一个消息,银行业协会也要做理财师的培训,银行业协会也是一个行业协会啊,也是名正言顺啊,实际上观念没有放开的,理财师不但是银行,在西方理财师是完全跨越银行这个行业门类的,包括保险不是卖保险是做理财顾问,包括我们发现今天大量的证券分析师做证券分析,西方很小的门脸就做投资的分析,所以银行业协会理直气壮的做这个,最后中国的行业就是这样的现状。当有一天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这么一个皇冠上的明珠,一个高端的品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证书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国际的玩笑。知道为什么吗?这么一个高端金融的,它跟金融根本不沾边,金融这种高端的东西就缺乏这种工作人员,怎么出一个证书,最后要求我是官方吗,所以要在研究中国的金融认证体系,从2003年开始政府推出,行业协会、民间组织、市场来发动,包括国务院都认可的认为这是有问题的,大家知道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一个电动的证书、水暖工的证书还是可以的,为什么?技术含量不高,但是发一个金融分析师的,中国目前还没有多少人做金融分析师的,他发这样一个证书我觉得是很可笑的。这就需要有一个专业机构,而不是有一个官方,而且官方跟这个完全没有关系。

  我想未来可能也会存在有一个,刚刚你谈到发现,我顺便说下去,当市场上都认可这个东西,或者市场的品质都出来了,不排除将来有哪个机构管理这个事情,但是是哪家不知道,这是上面的领导负责的事情,我主要负责是什么告诉大家。

  认证体系是这样的,实际上跟国际上的标准认证体系没有什么区别,就是考和证分离,考试体系基本上美国CFA提供一个类似题库,或者一系列供我们参考的案例,我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作为最后的考试体系官方的发布机构,考试鼓励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作为主导。另外里面也会有一些专家,就是专家委员会,这是关于考试。

  关于全国培训的组织是授权中国企业联系会做培训体系的运作,关于专业师资的提供或者教材的提供是美国Stalla Review在中国做的事情和在美国做的事情没有什么区别。Stalla Review提供的东西很多,想消化是不容易的,所以我们的办公室里面都有他们的工作人员给我们提供帮助。

  究竟你说体系里面怎么样,文件好几本,很厚的,关于细节的流程,标准是什么,等等都有,因为中国的企业联合会也是民政部授权来做这种培训体系管理、培训体系开发,所以他们也参与制作,这是非常严谨的,包括各地的授权评估都是按照这个体系。

  听众 : 据我了解上海就有一个比较好的机构,就是精诚教育,他们也在激励的推这件事情,我不知道跟你们接触过没有,跟劳动保障部、银监会等等沟通过这个事情,另外已经把CFA所有的教材汉化了,这里面有一个中国人自己的资源怎么整合的问题,比如你们这边也在做,国内很多机构也在做,将来资源如何整合的问题?

  许玉道 : 你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我这次到新疆说理财分析师只要掏钱就能拿到证书,我说这是垃圾。刚才我说了解的情况跟你们所了解的不同,中国自己的一套金融分析师只有我们自己在做,而且国内找到第二家机构适合做这个,现在还没有发现,比我们能够做的更权威的我当前还没有发现。

  因为其他金融行业协会有他们的顾虑,所以他们做起来未必特别方便。

  还有一个,刚才你谈到金城教育网、金城培训他们的老总姓许,是在金融机构、跨国银行里面做过老总的,上周我们通过电话,严格说这个圈里就这么几个人,也不陌生的,他们在做企业内讯,完全两码事,未来他们参与到CFA的培训里面。

  我们授权的是上海人才紧缺办,有六家,上海市教育局、上海市金融工委、科技局等几个机构联合做这个事的,为什么我们只授权了做上海市,为什么?回到我们的定位,我们希望让市场认识这个品质,我们用这个品质说话的,不是压下去,我们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一个文件你们做不做,他们各种顾虑来做,不是这样的。这就需要我们授权的机构非常有活力,要市场化,我们不希望他是守株待兔、是官方机构,他一个人做了20个培训项目,这只是一个,肯定做不好。我们这次在杭州市开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权会议的时候,上海市的领导做的非常狼狈,因为没有做好这件事情。上海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都找我们夏所长,希望来做这么一件事情,后来我们一个城市只授权一家机构,我们不知道争论。

  听众 : 在北京有授权吗?

  许玉道 : 在北京现在申请授权的机构不到10家,但是在我们审批里面一家都不能达到要求,

  听众 : 希望把这个机构申请的标准在网站上发布?

  许玉道 : 实际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申请授权的时候,比如要求有自己成功的培训能力、要有资源、要有资金、要有培训场所、背后有培训的资源,比如原来做经理人的没戏,不懂,学员的水平很高的,没法跟他们做沟通,服务也做不好,反正不是这样的原因就是那样的原因,总是不太满意。在我们的战略里面北京稍微放的慢一点,说白了其他的地方出一个差错是地方性的问题,实事求是的说大家都明白这件事情,在北京市出一个差错是全国性的问题,而且带着国务院的品牌在里面,所以这都是大事情,所以比较慎重,包括在北京学员现在做一个班的都有了,甚至有的钱都交了,要赶上第一期,告诉其他的人说第一期感觉不一样。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