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夏斌:解决中国国际收支失衡五字箴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2日 15:54 新浪财经

  

夏斌:解决中国国际收支失衡五字箴言

上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研究员夏斌。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6年8月12日上午,由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培养计划执行办公室携手第一财经日报共同主办的“第一届中国金融市场分析年会”在北京亚洲大酒店隆重举行,本次年会由新浪财经提供独家网络支持。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研究员夏斌提出了解决国际收支失衡方法——改、疏、堵、冲、内。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有的问题短时间解决不了,市场不要老盯住汇率,我不主张我们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应该主动的进行,并不是否定这个,我们只是说从大的方向看、从全局来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对此,我概括为几个通俗的词“改、疏、堵、冲、内”,就是解决当前经济问题突出的表现为国际收支失衡问题,我们不仅仅是人民币升值,我们有一个全方位中期、短期升值的同期上慢慢的扭过来。所谓改就是汇率改变,汇率改革有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也有外汇市场本身的改革,我还是愿意对我们的记者说,我们有些记者在机关呆过,有时候一句话、两句话的变化背后就意味着政策,一个标点符号是分毫还是句号是不同的意思,假设机关的文稿写的很美的话绝对都是讲究的。

  比如朱熔基总理就说,某一个部的文件出来像回事,某一个部的文件还行,某一个部的文件根本不行。就是说这个文字一看就不是长期机关的,我认为学生的文章和机关的文章不一样,那是政策的文件,你是随便写文章,人家按你那个办事的,绝对不一样。所以我还是说,我们有些人要注意,为什么讲到这儿呢?我主要强调汇率机制的改革,也要强调外汇市场的改革。汇率机制的改革就是浮动的区间、升值多少,怎么升值,有管理的浮动,所谓管理就是干预,怎么干预法这里面都很有技巧。具体我也不知道,定一个什么目标,干预几次我也不知道。这方面的改革要加大。

  外汇市场的改革我认为很简单,我们要理解就是把外汇市场相当于一潭池水把这个池做大、把这个池做深,所谓把市场做大就是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把这个外汇市场的池水做深,就是推出各种各样的金融工具,让你们在这里。提高中国企业及其金融机构对回避风险的能力,自己在里面先练,提高这样的能力。第二,池水做大、池水做深,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减轻了我们汇率升值的压力,就是让更多的钱在国内你们自己互相做来做去,这我说的都很通俗了。

  第二,疏,就是疏导,就是把多余的外汇资金赶紧用。我在也发表过,我认为当前从中国出发,中国目前的汇率制度债务规模达到2600多亿,从目前汇率制度债务规模、贸易状况等等因素出发,我认为我们有7千亿外汇储备就足够了,我们现在已经快到1万亿了,世界银行的最新预测是近两三年每年是1500亿的增长,所以外汇储备是越来越大。

  在这个情况之下,我认为从方向政策来说我们要慢慢的调。我们比较一下日本,日本的外汇低于我们,他比我们少,但是日本的金融机构、日本的民间企业所持有的外汇和持有外汇在境外投资的规模远远大于我们的企业和民间的规模,起码他这样的做法我们就可以学。

  另外,7千亿的外汇储备怎么疏导?我最近也在研究。我个人认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遇到了两大挑战:

  第一大挑战,是全球经济失衡对中国经济的挑战,也就是想我们现在外汇储备多要求我们汇率升值、人民币升值、贸易保护储备等等,所以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捣乱的声音会越来越响。

  第二大挑战,我不是讲官话,我们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要解决的和谐问题就是我们现在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粗线条看地区的不协调等等,我认为最主要的不协调就是整个的社保体系、老百姓的教育、就业、住房、医疗等等民生的基础条件,这是在GDP为全球第一、外汇储备为全球第一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要解决的问题,这是中国社会能不能继续增长的一大问题。

  这是两个挑战,面对这两个挑战我同时认为这又是一个机遇。简单讲,中国的内部矛盾使我们的外汇储备太多了,我们要解决一系列的穷人老百姓的生活问题我们是缺钱,一方面是钱多的害怕一方面是缺钱,我们能不能进一步的解放思想、调整政策思路,把这部分钱用到老百姓身上去,真正加快速度,以非常规的方式和速度来尽快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

  好多人说这个钱,就是说外汇储备一花又通货膨胀了看你怎么花,我说我的原则是我们要花外汇储备不能在国内花,要到海外去买东西,买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在国内花,国内给他他也不能花,最后又去换汇,货币供应量又增加,不是这么花。必须拿这个外汇实实在在到外面买东西,想办法通过一定的形式再变成我们需要支持的领域、支持的群体,贫苦群众啊、进行脱贫活动等等,具体怎么操作需要进一步研究。

  第三,疏。这个疏导还包括战略性的并购,包括适当逐步的寻找机会买点黄金。我也注意到参考消息,海外有一家报纸评论,简单化,一说买黄金,说你买黄金你把全球一年生产的全买下来也就用了你外汇储备的5%。我的意思说这都是我们的政策方向,就是要直接买黄金,因为作为和平崛起,从大国的地位来说,我们的国家储备中间黄金比例太低,和大国地位不相称,当然我们的人均还很穷,我们要看到这一点我们的比例太低了,应该悄悄的买。说买也不是现在买,现在黄金增长不是又亏了嘛,要有这个方向、要有这个想法,就怕我们多少年来没有这个想法,穷惯了,没有外汇怎么想买黄金去呢。

  这里有一个给大家介绍一下,1979年国家的外汇储备是8.4亿美金,1979年到1989年改革开放11年我们国家外汇储备平均年均储备39亿美金。我老说一不小心10几年过去了,变成了全球的经济问题,这要有一定的政治智慧,怎么来充分的利用这个机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尽可能的延长这个机遇,加快速度,解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中的问题。充分利用这个尽可能的,倒不是说货币供应量不要改变,尽可能的延长这个历史机遇期,为中国人民谋点好事。

  第三,堵。堵住各种各样的违法违规的外汇,按照中国的结构比例来说不缺资金,因此我提出我们中国开放政策的策略要进行调整,开放政策是我们28年取得伟大成绩的伟大动力,这个旗帜要高高举起、永远举起,过去、现在、将来我们仍然要坚持发展,但是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本身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举起开放政策的同时,我们要实事求是的对我们原来定的一些政策进行调整,所以我提出的观点是过去的开放政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目的是什么?管理也要赢、资金也要赢,什么都要,经济刚起步,按照罗斯福经济体制的要求,当时最早经济起飞的资金没有,到今天上万美金,国际收支失衡的情况下,我认为一切有助于我们继续引进海外先进管理和技术的资金我们要大胆的吸取,一切不助于引进海外管理和技术的资金坚决拒之门外,把好中国的金融之门,QFII越大越好。

  所以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我认为我们好多政策要调整。举个例子,比如外贸政策,是不是外汇越多越好,我们的外贸政策对不利于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耗能型产生、资源型产品的出口部不。在夏季办的一个什么前沿班上我们讲课都很坦荡的告诉大家,外汇储备不是什么样的外汇都要,外贸政策要调整。

  招商引资政策要调整。中央在有关的文件里已经讲到了,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我个人认为在目前的环境之下我们要下有关的文件、采取措施,限制各级政府不讲任何原则条件,想尽办法在领导班子成员中间、有关部门中间摊派招商引资的任务,只要是外资就引,不讲土地问题,不讲技术标准问题,不讲劳动标准问题,等等到今天我认为都应该调整。

  海外上市政策。今年中,4月16日我刚说完,然后香港南方早报发表社论进行反驳。我这里面还是讲到要鼓励我们的好企业、大企业上市。当然香港市场如果不去海外的话不能像现在的这么发展,我个人认为港、沪深三个交易所怎么发展,要好好研究通盘的情况之下有合理的安排,但是怕的是没有通盘的考虑。作为国家的金融战略要不要有所想法,从宏观平衡角度说,国内外汇这么多还在海外上市把外资引进来,我们引进管理、引进技术怎么操作是另外一回事,从政策操作上是另外的调整。实际上我个人感觉已经在调了,某行在这儿上市了,两地上市了,某行谁先上谁后上报纸上标题很多。

  外企融资政策。我们要不要鼓励他到外面找管理、找技术,与此同时找资金。外企来投资,他控股,他老大,他说了算,因此当他需要采购海外的设备和生产线的时候能不能发美元债,让中国的企业、中国的个人买他的美元债到海外去采购,引进海外的生产线,能不能鼓励当不需要到外面去买,到中国买的时候,能不能鼓励中国的经营机构向外企发放本币贷款,能不能鼓励海外企业在中国的A股上市,尽可能把我们的股市搞好,把我们的资金运用效率提高。当然限制不能限制,你要采取政策刺激他、鼓励他,主动用境外的美元,减轻国家的外汇储备压力。

  房价政策。在国际经济失衡的情况下我们想到了调整我们的宏观政策,但是管住了前门后门没人管,所以应该对境外资金大举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必须提出有限制的政策,不是一点不欢迎,必须提出有限制的政策。

  外汇管理政策。简单讲,原来鼓励外汇进来,现在应该想办法限制外汇进来鼓励外汇出去,大家在海外留学,包括每年两万美金可以随便换,实际上据我所知基本不是你想换就换了,包括现在大家拿到双币卡到海外旅游,卡上没有外汇,去消费回来再给你人民币换汇还债,这一切都是鼓励大家出去。因此在股市上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要有意识的清醒的认识到QDII和QFII哪个应该有所控制、哪个应该有所发展,答案非常清楚。

  还有,现在在各种名义之下短期资金的流入。这方面的漏洞还是很大,我们短期外债的管理可能还要完善,几个部门之间要协调提高效率加强监管水平。

  还有一项,并购政策。我个人认为应该抓紧修改我们的贷款通则等有关金融制度。报纸上现在纷纷扬扬的讨论的是什么收购,这是常见的事。外企这么进来收购,有的是资本金,有的也是在外面借了贷款来收购,有的也是私募资金收入,为什么中国这么多的资金不能组织起来收购,为什么我们的银行还限制企业的并购融资。企业与企业之间收购,银行贷款不可以,银行贷款贷的都是贸易、商品、生产,所以我在呼吁赶紧放开这个市场,鼓励中国小企业收购比自己的差的企业,资金不够银行贷款,尽快与外资抢速度,壮大自己的资金。说抢速度又显得可怜,制度是你自己定的为什么不赶紧给呢。

  还有,国家储备的管理政策。7千亿以上我们可以花,7千亿怎么办,我们也应该有一定的政策对待。过去二八开、三七开,20%或者30%能不能不买国外的债券,我们能不能搞点基金投资去,可以搞,为什么不可以搞呢。当然怎么搞,几个部门谁搞,谁批,怎么合作,据我所知可能几个部门之间又在协调了,所以咱们的效率,报纸上老说人民银行、财政部之间到底什么关系,谁来管。我作为研究人员我认为应该尽快的在国家储备管理政策上也要进行调整。

  还有,税收政策,和这一系列制度相关的。原来是拼命的鼓励资金进来的相关政策我认为应该进行调整了,比如出口退税政策等等,要一项一项的进行研究、进行调整。

  总之,解决当前国际收支失衡这个突出问题的时候,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们在80年代初在外汇匮乏的时候定的一系列政策,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全方位的思考。

  第四,对冲操作。我认为还有余地,存款准备金、提高利率等等,不要一味的感觉到外汇储备多了中央银行无能为力了,因此就赶紧升值吧,我认为中央银行在这方面还有能力、还有空间。

  我前面已经提到,大家仔细去分析这几年的货币供应量和基础货币,基础货币的增加根本不高,央行已经控制住了,货币供应量这么高为什么,基础货币的增长根本不高。尽管我们的外汇储备一不小心一万亿,央行拼命的对冲,做的不错,增长速度和前几年相比增长速度在下降。

  第五,扩大内需。因为说的很多了就不说了,扩大内需有的专家又讨论了,投资那么高还要扩大内需,本来扩大内需不仅仅是这个意思,我个人认为现在调整以出口为主导的战略,发展以消费为主的内需。这方面的基础工作,又是平时讲的社会领域的事,社会不稳定的问题就是社会保障、住房、就业、医疗,老百姓那么一点钱不敢花、不敢看病,你想办法让他花、让他看病,把他基础生存的东西建立好,在这方面财政应该更多的调整政策。当然现在财政的投资制度已经很少了,财政减少投资,增加公共服务产品的支出,多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支出一点,把社会稳定的基础扎实了,与此同时刺激消费、刺激内需。

  这是从国内政策调整面来看,我们应对国际收支失衡、应对人民币压力的又一措施,当然这是慢工夫,不会那么快,但是要意识到这是一个大问题,一点一点的调,一点一点的纠正。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