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02日 10:58 《钱生钱》 

  在北京时间8月24日晚间,美股一开盘就暴跌了1000点,美股股指期货骤停,竟然终止了交易!由于全球股市处于恐慌的非常时期,很多投资者把目光投向了世界“老大”,寄希望于美国股市能“力挽狂澜”,可让很多中国投资者没想到的是,美股不但开盘暴跌,而且还来期指骤停这一出,估计很多人生出了无数疑问,同时伴随着脑海中万匹奔腾的草泥马。

  这是啥?这叫做“熔断机制”。A股其实也有哦,只不过大家更适应证监会[微博]“手动”叫停股指期货或相关风险交易。不仅美股有熔断机制,港股其实也有。投资者陌生是有道理的,但经历了这一次活生生的“骤停”,以后可就别在这种情况下惊讶了。《钱生钱》为此紧急加班,为投资者奉上一篇“扫盲贴”。

  美国现行熔断机制的诞生可追溯至1987年10月19日的全球股市暴跌事件,当天也被称作“黑色星期一”,道琼斯指数下跌22.61%。所谓熔断机制,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设立的一种保护机制,即在交易过程中,当价格波动幅度达到某一限定目标时,交易将暂停一段时间,类似于保险丝在过量电流通过时会熔断以保护电器不受到损伤。根据美国证交会的最新规定,当标普指数在短时间内下跌幅度达到7%时,美国所有证券市场交易均将暂停15分钟,即所谓“熔断机制”,但对于美股交易时段以外的股指期货交易,标准略有不同。美国股票交易时段为交易日期间美国东部时间上午9点半至下午4点,股指期货交易时间则远远长于股票交易时间。除上述针对大盘的熔断机制,美国证交会对个股还设有“限制价格波动上下限”的机制,即如在15秒内价格涨跌幅度超过5%,将暂停这只股票交易5分钟,但开盘价与收盘价、价格不超过3美元的个股价格波动空间可放宽至10%。

  2010年5月6日,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在20多分钟内暴跌约1000点,降幅达9%,被称为“闪电暴跌”。这一事件的罪魁祸首是“高频交易”,如今大型投资机构主要利用高速计算机按照交易模型在极短时间内自动做出投资决策,以期先于市场其他投资者进行交易,但高速指令产生的错误可能给股市带来灾难。再比如,香港期交所在世界性股灾之后的1987年10月20日宣布停市四天,以减少股灾损失,但此举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累积的市场风险如溃堤之水泛滥成灾,开市之后香港的恒生指数又下跌了33%,多数会员因保证金穿仓而无法履约,违约事件频频发生,交易所几乎破产。熔断机制的设立旨在避免再次发生“闪电暴跌”事件。

  中国股市虽然起步较晚,不过熔断机制也已经存在。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的熔断价格为前一交易日结算价的正负6%,当市场价格触及6%,并持续五分钟,熔断机制启动。在随后的五分钟内,买卖申报价格只能在6%之内,并继续成交。超过6%的申报会被拒绝。10分钟后,价格限制放大到10%。这足以让交易者有充裕的时间考虑风险管理的办法,不仅给股指期货的交易者提出了一种警示,也为期货交易的各级风险管理提出了一种警示。这时,包括对期货股指期货的交易者、代理会员、结算会员和交易所都有一种强烈的提示,使他们都意识到后面的交易将是一种什么状态,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而使交易风险不会在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设置熔断机制的目的是让投资者在价格发生突然变化的时候有一个冷静期,防止做出过度反应。但是,A股没有针对个股的熔断机制,因此,近期股价瞬间暴涨暴跌似乎成为了常态。

  熔断机制对于股指期货,乃至整个期货市场的风险控制都是非常有效的。事实上,自从1988年美国股市引入熔断机制之后,已经有18年没有发生股灾,其作用可谓功不可没。希望这一次,熔断机制能够再次“拯救人类”。(文/博闻 图/网络供图)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