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24日 18:58 新浪财经 微博

  新浪财经讯 9月24日消息,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再出《对目前流动性危机中各方关心问题的说明 兼驳部分媒体的不实报道》的公告,公告内容如下:

  9月24日,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再出《对目前流动性危机中各方关心问题的说明 兼驳部分媒体的不实报道》的公告对投资者越来越热的维权事件做出回应。公告解释流动性危机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

  1、 泛亚风控机制的遗憾,

  2、 泛亚交易制度调整的隐患,

  3、 股市风潮的冲击,

  4、 幕后势力的操纵和煽动。

  这一解释和此前7月份的公告一致。泛亚此次解释流动性危机的性质称,泛亚危机是参与交易所平台业务的企业由于诸多外部市场因素造成的流动性风险,累积成泛亚业务盘中的兑付风险。而交易所作为一个交易平台,每一个委托受托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都是实名制的协议双方自主发出交易指令直接成交,形成清晰的两方债权债务关系。“并非泛亚交易所直接向客户借钱,先形成与客户的债务关系,再转手借贷给第三方企业或客户。泛亚称,目前交易所开户绑定并有实际交易的有效客户为8万余,而不是22万;危机爆发前期由于许多客户顺利了结出金,现剩余受托金额约360亿元,而不是430亿元。

  泛亚表示自2011年4月26日开盘运营以来,一直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专业监管下合规经营。交易所的资金存管体系与交易所自有资金账户严格分开,杜绝了挪用资金的可能。即泛亚强调自身为交易平台,否认与参与交易的客户形成债权债务关系。作为平台企业,交易所不参与任何交易,交易所盘面价格是参与交易各方通过大量交易形成的交易价格。泛亚模式绝非“庞氏骗局”。

  泛亚还称从未发行任何理财产品,从未进行零风险等不实推广。交易所从未在任何法律文件、业务描述、官方推广中使用“零风险”、“固定收益”、“保本保息”等词汇。其否认现货委托受托交易业务“日金宝”为理财产品。但实际上,有投资者称其在和泛亚的授权机构(包括银行)签约时即被告知为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有资料显示,日金宝被宣传为“适合普通投资者的专属投资方案”,该产品每日可获得万分之3至万分之3.75的收益(年化收益约11%-14%),按日付息、本金随投随取,“普通投资者几乎没有风险,资金随时可以退出,而且收益较高”。

  对于近期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副总裁张子诺等高管的离职,泛亚解释道,“确实有部分高管无法承受压力或因其他个人原因离职,交易所理解和尊重每一个职员的个人的选择。”但同时公告还称,张子诺女士目前仍担任交易所董事。

  对于交易所危机的解决方案和出路,泛亚表示,有上下两策,上策为在政府支持下,依法依规完成交易所清理整顿收尾,促进交易所股权战略重组,制定实施包括资金支持、债转股等一系列根本性解决方案,逐步盘活市场,最大限度保护投资者利益;下策为立即清算,这对于交易所和债务人都是一个快速解脱,因为债务人已经经营困难捉襟见肘,而交易所是轻资产公司,历年股东收益均未分配且大部分已垫付给投资者,按法定破产清算程序实施。

  泛亚同时还表示,幕后势力一直在通过不良媒体丑化泛亚、妖魔化泛亚。反对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把政府监管部门严肃的监管工作丑化为:贪污腐败不作为;把政府监管部门与泛亚严格监管客户资料数据的工作造谣为:资料损毁、数据丢失;把交易所的合法合规业务造谣为:“非法集资”、“卷款潜逃”、“抽逃客户资金”;把多因素引发的流动性风险情况定性为:诈骗;把平台上形成的利国利民保护稀有金属资源的商业收储丑化为:恶意收储;把交易所严格的宣传推广捏造为:交易所官方推广“保本、零风险、固定收益”;把泛亚平台上交易双方形成的委托受托法律关系抹黑为:泛亚欠钱不还,投资者血本无归;把客户自主开户、自主交易的行为定性为:购买理财产品;把市场的流动性危机妖魔化为:泛亚是“庞氏骗局”;把交易所管理层努力工作的商务旅行丑化为:“意欲潜逃”;把企业正常应对舆情的内部工作妖魔化:“其监控手段让美国安全部门甘拜下风”;把高管离职变动抹黑为:“转移资产、毁灭证据”。

  以下为公告原文:

  泛亚交易所流动性危机的原因

  交易所流动性风险爆发自2015年4月8日,原因是多方面的:

  1、 泛亚风控机制的遗憾

  交易所自2011年11月7日推出委托受托业务(当时名称为“委托交收制度”),连续四年保持高流动性,已受托资金每日均能实现申报转让了结,并实现T+1日到账收回,正常运营期间客观上做到了资金随进随出,包括千万级、亿级的大资金。委托受托业务并非刚刚推出的新业务,逐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风险管理制度,连续四年实现了有效管理。但同时交易所也认识到,因为38号文的验收迟迟未能收尾,导致金融机构、国企、上市公司难以参与交易所业务,使得客户资产难以有效结构化,无法应对多因素并发的极端风险。为此启动了平准基金制度、洽商保险方案、推动通过38号文、启动上市计划为企业增信等措施,在此进程中,仍未避免各种综合因素导致危机爆发。

  2、 泛亚交易制度调整的隐患

  交易所按照省市两级清整办依循证监会[微博]要求落实T+5政策,将现货交易制度由T+1 改变为T+5,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现货交易市场先例,这一交易制度的实施破坏了现货挂牌业务流动性,绝大部分原交易参与者退出市场,直接的后果是现货买卖交易量急剧萎缩至不足原来的1%,同时也导致无法卖出违约受托方代持的货物,削弱甚至丧失了风险处置能力。

  2014年底,为配合云南省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工作的顺利完成,交易所取消了卖出申报交易,使得盘中原有约50%结构化业务资金成为全流通业务资金。

  以上两点持续叠加发酵,风险不断累积!爆发危机已成必然。

  交易所从2015年1月开始,持续不断向监管部门口头、书面汇报,恳请监管部门尊重市场规律,改变交易规则,恢复行之有效的市场风控体系,同时尽快完成清理整顿备案收尾工作,恢复交易所信用。时至今日仍在等待相关部门的审批。

  3、 股市风潮的冲击

  今年初罕见的急剧上涨股市吸引了大量资金集中离场转投股市,爆发交易所业务挤兑风潮,也成为上述累积风险的导火索。

  4、 幕后势力的操纵和煽动

  危机发生后,有幕后势力恶意打压泛亚主要交易品种价格,并通过个别媒体和网络不断恶意编造和传播谣言,曲解诽谤,损毁交易所信誉。建立并操控客户QQ群、微信群,制造和煽动客户恐慌情绪,同时刻意煽动客户无视法律关系、无视合同文本,非理性维权,扩大挤兑危机,使得危机初起时交易所做出的努力不断被更多的恐慌性挤兑抵消而付诸东流。

  同时,全球宏观经济局势导致包括稀有金属在内的各类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使泛亚盘面雪上加霜。

  泛亚交易所流动性危机的性质

  泛亚交易平台上以买入委托交易方式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由于多个风险因素并发,全球稀有金属价格大幅下跌,交易所业务盘中的批发商、生产商等稀有金属行业企业在巨大资金兑付压力下,经营困难,短时间内难以集中承兑、赎回到期货物;危机后期,部分客户溢短资金不能及时补足。

  我们认为泛亚危机是参与交易所平台业务的企业由于诸多外部市场因素造成的流动性风险,累积成泛亚业务盘中的兑付风险。

  债权关系:交易所作为一个交易平台,每一个委托受托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都是实名制的协议双方自主发出交易指令直接成交,形成清晰的两方债权债务关系。并非泛亚交易所直接向客户借钱,先形成与客户的债务关系,再转手借贷给第三方企业或客户。交易所未与任何参与交易的客户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因此,泛亚危机不是交易所参与交易,无法偿还债务发生的资金链断裂危机,而是使用资金的委托方企业在短期内无法兑付赎回而产生的流动性危机。

  政府支持和专业监管下的交易所运营

  泛亚自2011年4月21日开盘运营以来,一直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专业监管下合规经营。

  合规文件及对业务性质的认定:

  2010年12月27日,昆明市人民政府发文《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市场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昆政发[2010]110号文),该办法对交易所设立和监管及交易所参与者、交易品种范围、主要交易模式做出了明确规定。

  2012年2月24日,云南省政府复函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云南省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依法运营有关事项的复函》,明确“我省正在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开展各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工作,在此期间,支持你公司按照《决定》(38号文)要求,依法合规运营”。

  2014年1月3日云南省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呈递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整改现场检查验收情况有关事项的报告》(云清整办(2014)1号)中明确“未发现泛亚有色在其交易模式和交易机制中采用集合竞价、连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未发现其违反国发(2011)38号、国办发(2012)37号文的相关规定;未发现其开展的委托受托业务违反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为此,我省对泛亚有色整改工作予以验收通过。”

  2015年6月3日云南省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给交易所的《函》通知“你公司是我省拟保留的19家交易场所之一。”

  现场检查

  按照38号文清整的要求,从2012年2月开始,交易所接受了每年不低于三次共计十余次省市两级清整办的现场检查,交易所的运营始终在政府支持和专业有效的监管之下。例如:2014年11月24至12月15日,由省市两级金融办牵头,会同银监局、证监局、人民银行[微博]、公安局、工商局、工信委、发改委、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期货专家、证券期货专家、IT专家等共40余人驻场检查。

  数据报送

  2011年开市至2014年11月以前,向省市两级监管部门每周报送运营数据;2014年12月始,每日向省市两级监管部门报送运营数据。

  历次现场检查均提供了各类交易数据的纸质和电子备份,尤其是上述2014年11、12月的检查中,检查组委派专家组到交易所机房备份了自开业以来所有的数据带回核查并存档。

  2015年7月,再次到交易所机房备份了自开业以来所有的数据并带回核查和存档

  2015年8月底,交易所按要求将交易服务器移交市清整办存管。

  综上所述,交易所一直处于政府持续不断的支持、鼓励创新、专业有效的监管下,不存在数据造假、毁灭数据的情况和可能。

  泛亚交易所盘中业务资金存管及流向

  资金存管

  泛亚作为现货交易平台,交易资金全部以总对总合作银行各类保证金账户按照集中式银商转账方式管理,实施第三方存管。这是目前国内主流现货交易所通用的资金结算银行存管模式。这种存管模式下的交易资金只有两个出口,一是依据系统对接及协议规定的资金划拨,如按交易系统设定的业务手续费提取和各银行间头寸调拨;二是接受客户指令出金到客户结算账户。

  这一资金存管体系与交易所自有资金账户严格分开,杜绝了挪用资金的可能。

  必须说明,交易所不仅没有挪用客户资金,反而在此次危机期间动用2014年及2015年未提取的营业收入为客户垫付资金9.3亿,且已全部为客户出金。

  从2014年12月开始,交易所按监管部门要求向政府监管机关每日报送经营数据(包括资金、出入金记录、交易量、交易额、库存货物变化等数据),接受政府的严格监管。

  资金流向

  现货委托受托业务资金流向:a资金受托人银行结算账户— b资金受托人交易所交易资金专用结算账户二级账户-- c(现货委托受托业务)-- d卖方会员交易所交易资金专用结算账户二级账户— e卖方会员银行结算账户。

  其中a和e点只接受账户户主的指令,完成出入金操作,b点到c点为交易商(会员)在交易所交易系统自主操作提交申报参与委托受托业务,申报成功时系统自动将资金由b点直接划转进入d点。

  泛亚交易所货物监管情况

  泛亚交易所交易盘中参与交易的钱与货是一一对应关系,所有出售、代持、流转货物均是已办理入库、质检、保险诸完备手续,并存储在泛亚指定第三方交收仓库的现货,不存在虚拟不实、亏欠短缺货物。

  交易所监管各品种货物均在第三方物流仓库存放,这些仓库包括中国物流、中外运、云南新储、上海飞平等大中型企业所属14个仓库,货物在第三方仓储公司、保险公司的严格监管下。

  2015年4月,交易所委托国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完成了对交易所监管货物的审计;2015年7月,昆明市清整办对交易所的货物库存实施了全面的盘点清查。以上审查均未发现交易所监管货物存在问题。

  泛亚价格

  作为平台企业,交易所不参与任何交易,交易所盘面价格是参与交易各方通过大量交易形成的交易价格。

  在开市以来将近四年的交易时间里,泛亚盘中价格一直在引领盘外价格包括国际市场价格,产生了重要国际影响。英国金属导报、英国金属网、路透、彭博都购买和采用泛亚价格,泛亚价格也是以上机构唯一认可的中国现货交易所价格。以图一铟价格曲线为例,两者存在约20%的合理价差,但一直保持类平行趋势,恰恰说明泛亚价格的国际话语权在逐步增强,具有较强的趋势引领能力。

  泛亚危机出现后,因为对泛亚市场的悲观情绪,场外现货市场包括国际市场价格直线下降,场内由于T +5等规则的限制,已不具备风险处置能力,致使场内外价差急剧扩大。

  以下因素也构成泛亚价格和传统场外实体贸易价格的合理溢价:货品质量差异、税收差异、形成坏账风险差异、仓储和保险等服务体系成本带来的差异。

  必须看到,世界上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盘中盘外、不同品种、不同时期价格都存在一定差异,与传统贸易相比或不同交易市场相比都存在升水贴水,这是合理和自然的。

  综上,泛亚交易所某些品种的价格相对传统贸易和其他市场价格存在合理差价,有高有低,有的持平,均由市场决定。此外,除泛亚交易所外,全球没有其他可比较的规模较大的、有实际货物支撑的现货交易所数据,唯一可用来比较的其他资讯平台数据是无成交量支撑的报价,而非有交易量支撑的最终成交价,加上合同账期等成本,其价格与真实成交价并不一致,可参照性较弱。

2

  泛亚交易所使国内相关行业隐形库存显性化

  中国稀有金属产业小而分散,稀有金属库存原本散落在各上下游企业的库房,难以统计,体现为隐性库存。由于行业企业大量参与泛亚交易所交易,这些库存得以成为显性库存,这些真实的、公开的数据为行业上下游企业进行正确的商业决策提供了基础,也为国家行业监管提供了依据。

  泛亚模式绝非“庞氏骗局”

  所谓庞氏骗局的典型特征是将后来投资者的钱用于支付前期投资者的收益,而交易所业务平台成交的委托受托交易,双方都有明确的对手方,资金直接提供给委托方使用,而受托方即投资者的收益由委托方支付,不存在用后来投资者的钱支付前期投资者收益的情况。在危机爆发前的正常交易情况下,资金使用方一直在有序支付日金收益并到期还款赎回货物,只是在巨量挤兑危机爆发后才难以赎回和支付日金。

  庞氏骗局的另一个典型特征是:资金一般并不投入到实际能升值的经济领域,是简单的金钱游戏。而泛亚平台上融通的资金是真实投入到稀有金属产业的生产经营中,解决了稀有金属行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真正服务了实体经济。

  泛亚模式绝非庞氏骗局。

  泛亚交易所的客户风险告知

  参与交易所业务的客户必须自主开户、自主银商绑定,用独立密码登录账户后在交易端提交指令参与成交。

  在开户阶段,有明确的风险告知,客户在填写《开户申请表》时,已明确表示“本人有能力承担风险”并签名确认。

  客户在交易客户端需点击同意《风险告知书》才能开户成功,其中流动性风险提示为:

  1.您作为委托方会员,未在180个自然日(节假日顺延)内终止委托受托关系,依照交易规则,您的委托资产将被代为处置,由此产生的损失将由您全部承担,且该损失有可能超过您最初的投资;

  2.您作为受托方会员,您有收益不确定的风险,例如其他会员没有委托需求,您将无法获取相关的收益;在某些市场情况下,您可能无法主动终止委托受托关系,承担因此导致您的资金或货物不能及时回笼的风险;在某些极端市场情况下,您可能存在因为代持委托资产价值减少,而委托方会员未能及时补足该部分款项,导致您与委托方的委托受托关系终止,而由此给您带来损失将由您承担。”

  交易所官方宣传页中有明确的风险提示。

  交易所执行《交易商会员适当性管理制度》,详见官网www.fyme.cn交易规则相关内容。

  泛亚交易所从未发行任何理财产品

  交易所从未发行过理财产品,也从未在官方推广中宣传任何理财产品。客户在泛亚投入资金获取受托日金收益,需要自主开户、绑定、入盘提交交易指令,是一种基于交易规则的交易行为,和购买基金份额、保险等产品有本质区别。

  泛亚在盘面设立现货委托受托交易业务,因其能获得稳定日金收益,后有客户称之为“日金宝”,但这一代称从未改变委托受托业务的性质、法律关系和操作规则和流程。交易所交易系统中从未有理财产品购买的任何设置。

  泛亚交易所从未进行零风险等不实推广

  个别媒体造谣诽谤交易所宣传推广中使用“零风险”、“固定收益”、“保本保息”等不规范说法,交易所再次郑重声明: 交易所从未在任何法律文件、业务描述、官方推广中使用此类词汇。相反,这是交易所在营销和对授权服务机构管理中明令禁止使用的“红线词”,交易所对服务机构制订了严格的奖惩细则,禁止使用这些与事实不符的营销语言。

  泛亚模式导致的商业收储

  交易所作为现货交易平台,随着稀有金属交易的活跃,以及各方对稀有金属市场的看好,客观上形成了货物在交易平台的聚集,形成了商业收储。商业收储是市场和客户的选择,并非交易所单方面的意愿,在交易所业务平台上货物是自由流动的,形成一定的商业收储是市场预期和博弈的结果。

  泛亚交易所客户是否知道资金用途

  所有客户的交易行为都是客户通过密码登录独立的自有账户为前提完成的。客户完全知晓其资金用途,并自主决定其资金用途。

  以客户出资参与受托业务为例,必须自主开户后,用自己的账户密码登录交易客户端,发出选择受托货物品种后发出“受托申报”交易指令与委托方成交,客户完全知晓自己的资金是为哪一个品种的交易垫付资金,交易所实行全面的实名制,成交对手的公司名称或身份证名清晰可查。

  泛亚交易所在危机发生后做出的努力

  自危机发生以来,泛亚不逃避不动摇,始终坚守责任,努力解决问题,主要措施有两种:

  1、 应急性措施

  危机初起,交易所并未限制客户出金,而是保持正常出金,期间曾发生连续三日每日出金10亿、20亿直至约30亿。在资金短缺接近枯竭,才采取了限制了结手数、限制出金的措施。

  动用风险准备金、平准基金入市参与受托业务改善流动性;

  交易所在此次危机期间动用2014、2015年未提取营业收入9.3亿为客户垫付,全部用于出金;

  平移泛融:建立结构化资金缓解危机,积极协调委托方企业承担相应刚兑义务,实施了部分业务平移泛融的方案。

  2、 阶段性方案

  进一步寻求政府支持,加快推动清整工作收尾;

  完成系统升级,为恢复市场流动性、盘活交易市场做准备;

  引入战略重组方整合交易所;

  对现存委托受托关系及代持货物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实施债转股方案。此方案目前正在广泛征求意见。

  3、工作态度

  自4月8日爆发危机,泛亚已经度过了5个多月艰难的时期,在此期间交易所及各授权服务机构的所有管理层、员工顶着巨大压力,承受着从谩骂围攻到过激暴力等各种人身威胁。但他们都从未放弃、勇敢面对、持续不懈地努力工作,寻找、制定和实施各种解决方案。

  泛亚交易所的客户服务

  在部分客户非理性谩骂,不理智行为不断发生的情况下,交易所在保护员工人身安全的前提下,仍然遵循监管部门要求坚持接待客户。400客服电话始终保持通畅,在咨询量成倍猛增导致人手不足的情况时,抽调专人为客户提供远程服务,危机后期客户电话接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泛亚交易所的授权服务机构和客户的现状

  目前交易所开户绑定并有实际交易的有效客户为8万余客户,并非个别媒体宣称的涉及22万家庭、100余万人。危机爆发前期由于许多客户顺利了结出金,现剩余受托金额约360亿元,而非个别媒体宣称的430亿资金。

  交易所目前仍运营的授权服务机构379家,并非个别媒体宣称的41家。

  泛亚交易所高管的离职

  应对危机,交易所所有职员工作繁重,压力巨大,确实有部分高管无法承受压力或因其他个人原因离职,交易所理解和尊重每一个职员的个人的选择。

  另外,2015年初交易所为兼顾泛亚集团其他企业的发展,在元月份决议副总裁张子诺从交易所离职。并非危机爆发后离职,张子诺女士目前仍担任交易所董事。

  泛亚交易所危机的解决方案和出路

  上策:在政府支持下,依法依规完成交易所清理整顿收尾,促进交易所股权战略重组,制定实施包括资金支持、债转股等一系列根本性解决方案,逐步盘活市场,最大限度保护投资者利益;

  下策:立即清算,这对于交易所和债务人都是一个快速解脱,因为债务人已经经营困难捉襟见肘,而交易所是轻资产公司,历年股东收益均未分配且大部分已垫付给投资者,按法定破产清算程序实施。必须指出,投资者不是优先偿付对象,甚至不是偿付对象。而承受最大损失的将是投资者和中国稀有金属战略产业,唯一的受益者是想打垮泛亚和稀有金属战略产业的幕后势力。平台型企业,倒下容易,再建很难,果真如此,投资者将永远丧失最大限度维护权益的机会和希望。交易所希望投资者能够理解所有解决方案都取决于在目前危机状态中有限的条件,面对现实、放弃不切实际的理想化要求,回归理性,回归法律文本,回归契约精神。交易所一直在全力以赴努力解决这一复杂危机。近期交易所将就后续解决方案广泛征求授权服务机构和客户意见,力求在面对现实和最大程度保护客户利益的基础上达成共识。

  不良媒体和幕后势力的作用和危害

  幕后势力一直在通过不良媒体丑化泛亚、妖魔化泛亚,把复杂的危机简单化脸谱化,甚至以“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的勇气不断造谣抹黑。

  他们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

  把政府监管部门严肃的监管工作丑化为:贪污腐败不作为;

  把政府监管部门与泛亚严格监管客户资料数据的工作造谣为:资料损毁、数据丢失;

  把交易所的合法合规业务造谣为:“非法集资”、“卷款潜逃”、“抽逃客户资金”;

  把多因素引发的流动性风险情况定性为:诈骗;

  把平台上形成的利国利民保护稀有金属资源的商业收储丑化为:恶意收储;

  把交易所严格的宣传推广捏造为:交易所官方推广“保本、零风险、固定收益”;

  把泛亚平台上交易双方形成的委托受托法律关系抹黑为:泛亚欠钱不还,投资者血本无归;

  把客户自主开户、自主交易的行为定性为:购买理财产品;

  把市场的流动性危机妖魔化为:泛亚是“庞氏骗局”;

  把交易所管理层努力工作的商务旅行丑化为:“意欲潜逃”;

  把企业正常应对舆情的内部工作妖魔化:“其监控手段让美国安全部门甘拜下风”;

  把高管离职变动抹黑为:“转移资产、毁灭证据”;

  凡此种种恶劣行为,通篇没有任何证据,蓄意造谣诽谤,文末一概声明“以上信息未经证实,我媒体不对其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以上缺乏基本职业道德和操守的行为不但误导客户,煽动恐慌情绪并挑起过激行为,严重打击了各方化解危机的努力,使危机解决方案的实施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

  泛亚交易所

  我们深知企业公告应该平和中庸,但目前危机日益严重、客户被误导已深、幕后势力日渐猖獗,若任此发展或将三人成虎,最终损害的是八万余客户和中国稀有金属战略产业的根本利益,故在此真诚直言,或有不周,敬请各方谅解。

  交易所理解投资客户在此危机中承受的压力和焦虑,为此深表歉意。正是出于最大限度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责任感,交易所全体员工不退却、不懈怠,竭尽全力正视危机、解决问题。

  Ps。正告一些无良媒体,你们的做法是与投资者根本利益背道而驰的,我们欢迎本着常识、良知和职业道德,以专业精神和态度,以法律为准绳的客观报道。不欢迎那些与特殊利益群体沆瀣一气,造谣诽谤,完全无视法律文本、无视契约精神,无视公检法机构,直接对企业进行审判定罪等无所不用其极的行为。相信政府、相信法律会给市场、给客户一个公正的解决方案,保障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