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23日 18:22 新浪财经 微博

  泛亚“庞氏骗局”详解

  本周,一群投资人集聚在中国证监会[微博]门前请愿。他们请愿的内容与股市无关,而是因为从7月就已爆发的泛亚兑付危机。其实早在本次请愿之前,云南、上海等地已出现了多次泛亚投资人的公开维权。究竟这个泛亚是何方妖孽,又怎么能让22万投资者430亿资金血本无归?

  泛亚是谁?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是一家主要交易稀有有色金属现货的地方性交易所,交易所位于云南昆明市。仅从泛亚的主营业务来看,泛亚是一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货交易市场,几乎不存在风险。但其实并不然,仔细剖析泛亚的商业模式后,不难看出这其实是一个“庞氏骗局”。

  1.泛亚平台现货“只涨不跌”的秘密

  泛亚的现货交易主要模式是利用信息和平台优势操纵商品价格,维持平台上商品的高溢价及价格的持续上涨,吸引新进投资者。

  相对于线下现货市场,泛亚交易所上交易的各类商品的价格都享有较高的溢价,以铟为例,泛亚有色交易在2011年4月开盘时,铟曾经历过连续多个涨停板,电子盘价格一度高达857元/百克,而同期现货市场的现货价格则只有500元/百克附近,溢价率高达71.4%。

  理论上而言,不同市场间出现如此高的价差,套利资金应该会蜂拥而至套取其间的无风险收益。然而并没有,普通投资者根本无法实现将其他市场的商品拿到泛亚平台销售的动作。原因有两点:

  其一,泛亚采取“批发商售货制”。仅有泛亚平台认证的批发商有权限在平台售货,普通会员根本无法在泛亚平台销售。泛亚的对此的解释是,“因为普通会员交售的货物质量难以保证,也支付不起监测费用,所以不接受”。

  那么怎么才能获得批发商资质呢?很简单,向泛亚缴纳500万席位费即可,并没有所谓的资质的认证。500万的批发商席位费也成了泛亚巨额收入的来源之一。

  其二,泛亚在平台上控制了商品的交易。经济观察报报道指出,泛亚“控制了卖出方的交割,泛亚有色的盘面价格很高,想卖出交割的一方要提前向交易所申请,但交易所很多时候都不会同意交割,这就造成了一般人只要选择抛空就会死掉”。

  正因为如此,买卖双方申报差距悬殊。以2013年5月9日为例,根据泛亚公布的数据,卖方交收申报量为894万手,而买方交收申报量则仅为4.96万手。买方交收量仅为卖方交收量的0.55%。

  基于以上手段,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将自家平台上的商品价格操纵在很高的位置。

  2.“日金宝”运作模式

  泛亚平台主要涉及三类参与者:一是生产商和批发商,商品的持有者,即空方;而是交易商,商品的购买者,即多方;三是泛亚特色的受托者。

  从上文我们可知泛亚平台商品的溢价率很高但交割率很低,尽管平台上申报交易量很高,但实际愿意交割的人却很少。泛亚最主要的盈利模式便来源于此。

  泛亚交易所规定,交易一般采取每日交收申报,当日完成商品交割。如果当日不能完成交割,便需要每日支付万分之五的延迟交割费,其中1.25给交易所,3.75给交易对手。

  由于泛亚平台交割不畅,所以大多数时候买方是要支付递延交割费。2012年的时候多头支付空头的延迟交割费,一度持续了10个月没有间断。

  为了持续的引入新的投资者,泛亚推出了一款叫做“日金宝”的理财产品,入市门槛10万元,之后又降低至2万元。这一业务吸引了大量的散户投资者,加之泛亚获得了银行等优质渠道的推荐,投资者迅速扩大到22万人之多。

  所谓的“受托业务”,即由受托投资者以现金全额买下贸易商的货物,同时将这笔货物在平台上出售。之后无论商品价格是涨是跌,投资者都可以保持盈亏平衡,此外受托投资者可以获取最多每天万分之三点七五的延迟交割费。

  这笔每日万分之五的延迟交割费是由贸易商支付,为何贸易商愿意支付这笔高昂的费用呢?因为这个模式本质上是一个仓单质押融资行为。贸易商的目的根本不是买货,而是融资,以市场价加70%左右的溢价在泛亚平台获取散户的资金,仅使用20%的保证金,即能比平常的融资渠道至少多融50%的资金,同时仅支付每日万分之五的成本,何乐而不为?

  这就是“日金宝”能够做到“保本、13%年回报率”的模式。这个模式看起来很美,但实际上有一点很致命的缺陷,就是必须要持续的有新的投资者进入,接收之前投资者的商品。且不能出现大规模的赎回。否则贸易商就会出现资金链断裂,无法还本付息。

  所以综上,看似很美的“日金宝”本质上还是一个“庞氏骗局”。

  3.泛亚危机爆发

  “庞氏骗局”总有危机浮现的时候,“日金宝”危机爆发的导火索就是2014年下半年的股票大牛市。在股票市场赚钱效应出现,收益远远超出“日金宝”所能提供的13%的年回报的时候,一方面大量的投资者开始将“日金宝”中的资金转出投向股市,另一方面新的资金也不会选择进入收益不如股票市场的理财产品。

  如此,“日金宝”的庞氏骗局无法继续,再也没有办法为投资者提供出金,便出现了后来的“泛亚骗局”。

  4.泛亚事件的启示

  1)。牢记风险总是与收益成正比。世上不存在无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而且还正好砸在你自己头上。

  2)。不要相信任何地方性交易所。类似泛亚这样的现货电子盘交易所名义上是归属商务部监管而不是证监会,但实质上商务部缺乏相应的监管体系,本质上这类的交易所处于无监管的状态。

  3)。要理解投资品。对于自己要投资的标的,无论它宣传的多么天花乱坠,包装的多么纷繁复杂,其底层的盈利模式一般都是很简单的。对于无法理解的投资品种,宁可不要参与。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