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黄金破位1600美元 安全资产或不在安全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14日 14:05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微博

  上周金价共下跌3.7%,为今年以来的最大单周跌幅,三个交易日内盘中下跌超过50美元。

  在一些投行看多黄金至2000美元每盎司甚至更高时,国际金价近期急速下挫较为刺眼,尽管欧债危机的担忧再度升温,但作为避险资产的黄金“光泽”不再,纽约市场金价上周五电子盘再度跌破1600美元关口,创下年内新低。

  黄金是金融危机以来表现最好的资产之一,其集保值、消费和投资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特性受到投资者的追捧,然而目前却“不避险”,黄金是否还是“安全资产”?投资者该如何看待黄金未来的投资机会?

  “避险资产”不避险

  金融危机以来,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作用一显身手,推动金价连创新高,然而随着各国推出一系列措施应对危机,市场恐慌情绪推动的避险功能似乎正在弱化。

  上周五,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市场交投最活跃的6月合约收于每盎司1584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下跌11.5美元,跌幅为0.7%。当周,金价共下跌3.7%,为今年以来的最大单周跌幅,三个交易日内盘中的下跌超过50美元。

  黄金价格的大幅下挫与同为避险品种的美元形成了鲜明对比,由于市场不看好欧元的前景,资金涌入美元市场寻求避险,衡量美元对一揽子货币汇率变动程度的美元指数再次冲上了80关口,创下4月中旬以来的新高。

  澳新银行亚洲大宗商品研究总监诸蜀宁指出,作为避险品种,黄金常常在全局性避险的情况中表现出色,而在相对性避险的状况中并不尽如人意。“目前市场情况是美元的基本面略好,避险资金会更多流入美元市场,如果在金融危机后欧美以及新兴经济体全局性状况都不如意的情况下,资金则更多会流入黄金市场。”诸蜀宁说。

  市场走向分歧加剧

  金融危机以来,避险和保值都是推动黄金牛市的关键因素,随着避险功能的削弱,投资者避险的安全资产是否还“安全”?

  光大证券的分析认为,本轮黄金的牛市从2000年以来实际上已持续10余年。“这轮牛市主要由美国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决定,在未来一年内美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还难以改变。”

  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未来可能的进一步量化宽松政策仍是支持金价上涨的重要因素。“在美联储此前的会议中尽管对新一轮刺激政策保持了谨慎态度,但并未明确不会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因此短期还需关注经济的表现。”

  光大期货研究所分析师孙永刚认为,这一轮危机的根源是借钱消费导致虚假的繁荣,实际上各国政府应该做的是修复资产负债表,使经济恢复内生增长动能。

  “如果主要国家政府一再抱有希望通过货币政策将资金流入实体的‘妄想’,只能催生出更多的货币溢出效应,推高大宗商品尤其是贵金属的价格。”孙永刚说。

  对此,光大证券的分析指出,回顾黄金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的表现,货币政策或实际利率是与金价更直接博弈的对手,未来利率和风险的变化可能成为决定金价表现的关键因素。“如果利率回归正常水平,金融体系的信心大面积恢复,资金流入黄金的状况可能会轻易反转。”渣打银行(微博)的分析也指出。

  黄金理财产品密集发行

  值得关注的是,黄金市场的这种巨大分歧不仅给双向投资者“投机”的机会,也带动了银行理财产品的集中发行,衍生产品给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参与黄金市场的选择。

  普益财富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银行发行的黄金类理财产品(包括直接投资于黄金以及挂钩黄金价格或黄金相关资产价格)共有47款,而去年同期仅10款。事实上,今年发行的黄金理财产品不仅远超过去年同期的发行量,更超过去年全年的发行量,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年仅有黄金类理财产品29款。

  “这种市场分歧对银行理财产品形成了很好的发行环境,因为对未来价格的分歧越多,就越容易找到工具对风险进行对冲,而单边看涨或下跌的市场由于很难找到对冲工具,因而也不利于发行理财产品。”普益财富分析师叶林峰表示。

  不过业界专家也指出,黄金类理财产品虽然集中发行,且预期最高收益率也较为“诱人”,一些投资看上去较为简单,但实际上仍需要投资者有一定的投资经验,并对黄金行情有所把握。

  “虽然同为与黄金挂钩的理财产品,但获得较高收益的条件各不相同。”分析人士表示,有的产品设计为“看涨”,有的是“看空”,还有的产品设计为区间型,当未来金价在其设定的区间内波动,投资者将获得高收益,超过该区间,投资者只能获得低收益。

  “类似的条款有很多,投资者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仔细阅读,尽管今年不少产品均设计为保本型,但投资者仍不能盲目跟风。”叶林峰表示。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