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白银投资空前井喷 推出期货迫在眉睫

  ⊙记者 叶苗 黄颖 ○编辑 杨晓坤

  “真的很火,不管是实物还是无纸化都远超黄金,以前想都不敢想。”一名金银制品公司的负责人感叹到。这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就是白银市场近半年来的井喷。一年来近乎100%的价格涨幅;主流市场将近十倍的成交额放大;投资者参与人数几何级数的增加;财富效应不断涌现“2个月10倍”的神话;包括实物和虚拟交易的全面火爆……曾经的“碎银子”,如今已经深刻改变了贵金属市场,低门槛高波动的特性吸引了大量资金参与炒作。而就在即将结束的一季度,白银的涨幅达到了22%,“井喷还在持续中。”

  业内人士表示,白银投资渠道还较少,而流动性极其充沛,各种地下的灰色的杠杆产品蕴含着较大风险。目前正规期货品种缺位,白银期货的推出迫在眉睫。专家表示,由于白银市场超常规的发展,白银期货的筹备上市进程或提前,不排除在年内就有进展。

  炒银井喷银市压倒金市

  一场贵贱扭转的好戏正在拉开序幕

  十七世纪之后,由于采矿和冶炼技术的迅猛发展,白银产量大幅上升,一度比黄金还昂贵的白银地位“一落千丈”,在人们的观念里它虽然被称为“贵金属”,但仅仅是黄金的影子产品。即便在白银充当流通货币的时代,其价值相对于黄金也难以望其项背,人们眼中的白银也就是“碎银子”而已。

  而近日,记者走访了沪上多家实物金银店,多位店员向记者反应,近日来询问白银价格的顾客很多,白银的销售量较以往更好。老凤祥银楼的售货员对记者表示,“一款18克的兔年银条卖得特别好,比金条还受宠。”事实上,白银制品、白银交易品种目前已经极为火爆,各家金银商店都在加快推出自己的白银产品。

  一个戏剧性的现象可以说明这一切:如今上海黄金交易所的白银(T+D)品种的成交额已经盖过了它的招牌品种黄金(T+D),其成交额是去年同期的10倍多,持仓量是去年同期的5倍多。

  以金交所3月30日的成交为例,白银(T+D)的日成交额为50.5亿元,持仓为244万手。当日黄金(T+D)的日成交额为31.6亿元,持仓为11.3万手。数据显示,“银超金”的现象从去年11月开始就成为普遍现象,从本月3月4日起至30日,这一现象持续了19个交易日。而去年同期白银市场还只是小打小闹,仅仅一年时间已是“天翻地覆”。从日成交额来看,去年同期大约在4亿元左右,而今年则经常达到60亿元左右,成交额放大了10倍多。

  导致这波狂热的背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白银疯狂的价格飙升。2010年初,国内银价在4000元/公斤上下,而如今价格已经涨到了7900元附近,涨幅达到了100%。隐藏在大宗商品牛市背后的龙头,毫无疑问当属白银。“从纯数量分析来看,白银甚至是在领涨黄金原油,但这种现象很难解释。”有业内人士这样表述。事实上,在去年年底冲至6600元之后,市场已经觉得难以想象,但今年短短三个月又继续冲击“8000元时代”,这才将炒银的激情推向高潮。

  事实上,金交所的白银井喷仅仅是市场的一角。一年来,整个贵金属市场都因白银而改变了格局。“一些小公司因为抓住了白银业务,就一举成为了大金银商,而其他公司则在抓紧进入这个市场。”国内领先的贵金属商高赛尔金银首席分析师王瑞雷表示,现在白银交易“依然处于非常火爆之中”,大量的投资者仍在蜂拥而入。从今年1月到现在,粗略估计各家金银商的业务增量起码在50%以上。

  南方某省黄金公司近日透露,目前白银每周的销量基本上都是100公斤以上,而且三月份较二月份的销售增长了三四成。据了解,进入2011年以来,全球白银市场规模较2010年大幅扩张。根据全球电子交易系统(Globex)公布的数据,春节后的半个月内,白银期货的日均成交量几乎达到黄金期货日均成交量的一半,创下历史纪录。“白银压倒黄金”——这一曾经很荒谬的设想居然成了现实。

  据了解,除了上海和天津的交易所一些金融机构也借机推出与现货白银挂钩的金融产品。工商银行在2010年9月推出了一款名为“纸白银”产品,资料显示,在纸白银推出的第二个月,工行白银交易规模就跃升至5000吨,折合人民币近248亿元。目前在银行做白银交易的开户数还在不断增加。

  财富效应下的投资冲动

  王瑞雷给记者讲了个生动的客户例子。“一家小私募,只用19万开始做白银,两个月后赚了120万获利了结。”王瑞雷说,这家小私募在白银4000元左右的时候进场,在6000元左右的时候出场做空,准确把握了回调趋势后再度进场做多,一直到今年1月末在涨势中离场。其交易时间其实也只有两个月左右,获利却极为丰厚。

  可以说,白银作为投资品种被市场认可是在2009年,通过2010年的大幅发展,白银投资的各项特点已经为外界熟知。“门槛低”和“波动大”是其两大优势。“白银合约金额较小,其投资门槛较低,许多炒不起黄金但又想进来分一杯羹的投资者就选择了白银。”南华期货分析师何炜向记者表示。从目前各个白银品种来看,如果用上杠杆,炒白银只需要800-1200元就能做一手。很多在银行开户的投资者发现,两三万元就能做上几十手。因此除了贸易商、投机商,散户参与炒金的比例也很高。

  “相对于黄金来说,白银更加便宜,适合普通投资者投资;白银估值较低,黄金和白银的比较将出现回归,所以白银的上涨空间更大;此外,白银相较黄金而言,还具有工业用途,金属属性在全球复苏中也将得到一定体现。”象屿期货分析师王宁表示。据了解,市场也普遍预期明年白银还会继续闪耀,金银比价很可能继续下探,甚至有分析师认为未来金银比价将达到1:15的水平,这正是开采金银的成本之比。

  王瑞雷介绍,白银作为新兴产业的重要资源,其工业价值也在被挖掘。此前白银作为感光材料,由于数码技术的发展而遭到冷落,使得白银基本面上难有支撑。而现在,白银成为低碳经济、新能源技术中最核心的原料之一,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太阳能、手机电池、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都是最举足轻重的金属原材料。

  “还有关键的一点,白银还没有涨到1980年创出的历史高位,”上海中期分析师李宁(专栏)认为,黄金已经频创历史新高,而白银并未超过50美元的历史高位,目前国际银价还在37美元左右。在同样防通胀和避险的选择下,很多投资者选择白银也在情理之中。

  白银期货推出或正当时

  据了解,目前投资白银的主要渠道有几种:一是银行的“纸白银”,目前参与的人数很多;二是现货白银,直接购买和交易白银制品,目前实物增长的速度也很快;三是金交所的T+D交易,这是带杠杆的交易方式。

  但是尽管有这些投资渠道,一些灰色地带也在暗自滋生。例如一些小金银商推出自己的交易系统,自己成为“做市商”,让投资者从事风险很高的“变相期货”交易。一些交易品种甚至只需要2%的保证金。在“地下炒金”盛行多年以后,其各种痼疾也被复制到了白银市场,并具备了很强的同质性。而由于炒银门槛更低,因此各种灰色交易的发展预计也会很快。

  因此,正规期货品种缺位的现象已经引起了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我国虽然在2008年推出了黄金期货,但并没有立即跟进白银期货,这与当时白银市场的状况也是相适应的。但当前银市已有压倒金市的趋势,因此期货品种的上市也就迫在眉睫了。

  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杨迈军在此前曾公开表示,原油及白银期货的上市计划有望在2011年底提上议程。不过,具体何时推出还没有具体的时间表。业内人士预计,在市场发展超预期的情况下,白银期货很可能提前进入筹备阶段。

  何炜表示,在套期保值方面,由于目前国内没有白银期货,不少白银产业链中的企业只能选择去国外做套保,这其中不仅存在汇率风险,同时也受到外汇额度的限制。国内有了白银期货之后相关企业的套期保值活动将变得更加有效和便利。在投资方面,白银期货可以让投资者又获得一条投资渠道,并且有助于盘活我国的白银交易市场,提高中国在世界白银市场的定价权。

  “总体来说,金银市场受国际宏观环境因素主导,不易被人为操纵,推出后有利于增加国人的投资渠道。”兴业期货分析师林玲表示。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我国金银市场尚不成熟,推出白银期货将面临很大的挑战。林玲认为,因为目前我国金银市场体制不很成熟,从黄金市场的发展就能看出,成交量还不能跟国际市场比拟。白银期货推出的话,刚开始的成交量也许不会很大。另外,由于国内期货不能24小时交易,因此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会有所减少。

  投资者“炒银”应注意三点

  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国投资者对白银投资的胃口骤然扩大,压抑已久的需求带来了白银投资的井喷式增长。种种迹象表明,在2011年,白银风头将持续盖过黄金,继续成为贵金属投资市场的领头品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银价已经处于高位,投资白银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是选择合适的渠道。如果交易兴趣的较强的,可以做银行开的“纸白银”,而较为保险的投资渠道则是购买实物白银。尽量少参与杠杆交易,“如果你追到了最高峰而遇到回调,杠杆会让你损失很大,”王瑞雷表示,投资者还是要注意甄别各种白银投资产品。对于那种门槛特别低、杠杆特别高的产品,要多加警惕。目前上海黄金交易所的白银(T+D)是主流的杠杆交易模式,可以为投资者提供6倍左右的杠杆。

  二是选择合适的价格。不管是做多还是做空,投资者尽量在长期平均可比价格附近入场,不要去追。贵金属的每轮调整幅度都很大,而白银更要甚于黄金,因此选择入场价格和时机相当重要。

  三是选择合约的策略。在目前处于陡峭上涨的走势中,大举入场的方式并不可取,投资者应尽量采用分批分期投资的策略,对白银保持长期稳定的投资关注。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