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国家珠宝玉石质检中心07年315免费检测汇总分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7日 15:51 中国黄金报

   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从2002年开始,每年3月份为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的3·15活动,面对社会开展免费检测服务。综观2007年的检测结果,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发现,与往年相比,被检珠宝饰品的不合格比例大幅上升。

  2007年3月,国检中心同时在北京、深圳、上海3地举办珠宝饰品免费检测活动,为期半个月,共免费为3地消费者检测珠宝饰品546件,其中合格数为345件,不合格数193件,不合格比例为35.35%,未结果的样品8件。

  2007年免费检测送检样品的来源及检测结论

  1.正规商场及专营店:129件。合格的121件,合格率93.80%。

  2.珠宝批发市场:94件。合格的82件,合格率87.23%。

  3.旅游购物:276件。合格的117件,合格率42.39%。

  4.典当拍卖:17件。合格的12件,合格率70.59%。

  5.境外购买:10件。合格的6件,合格率60%。

  6.其他:12件。合格的7件,合格率58.33%。

  不合格样品的类别:

  1.以假乱真。即用一种珠宝玉石冒充另外一种与其外观相似的、更为高档的珠宝玉石,或用合成珠宝玉石冒充同类天然珠宝玉石。此类现象多表现为石榴石冒充天然红宝石、合成立方氧化锆冒充钻石、合成祖母绿冒充天然祖母绿、合成水晶冒充天然水晶等,甚至有用玻璃冒充天然珠宝玉石的现象出现。今年,国检对来自国内外旅游景区的样品进行了严格的贵金属检测,发现这些地方的商家用铜、镍合金等低档金属冒充贵金属的现象非常严重。

  2.以次充好。即经过人工处理的珠宝玉石在标注中没有标明“处理”二字或处理方法。此类现象很常见,主要集中表现为经漂白、充填处理(商业上称为B货)或经染色、漂白、充填处理(商业上称为B+C货)的翡翠未标明处理方式,而当作天然A货翡翠出售。同时,染色珍珠充当天然黑珍珠也是较为常见的以次充好的典型。

  送检样品的品种及检测情况分析

  送检的珠宝玉石品种与往年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体现出在目前珠宝市场中,消费者喜好依然有所侧重。主要品种有:钻石类饰品86件,翡翠类饰品165件,软玉类饰品19件,红宝石、蓝宝石类饰品81件,祖母绿类饰品74件,水晶类饰品13件,测金32件,其他68件。

  钻石类饰品:在86件样品中,64件合格,22件不合格,合格率为74.42%。主要问题是:合成立方氧化锆冒充钻石销售,钻石的级别与原证书不符。不合格样品的来源:主要来自旅游景区,如珠海、香港及新加坡,来源于批发市场的1件。

  翡翠类饰品:在165件样品中,134件合格,合格率为81.21%。主要问题是:经人工处理的翡翠当作天然A货翡翠销售,染色石英岩冒充天然翡翠销售。不合格样品的来源:主要来自于旅游景区、批发市场、典当拍卖。旅游景区主要集中在及海南。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