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008年吉林省黄金工业发展趋势解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4日 10:53 中国黄金报

  作者:高茹琨

  基础较好是最大优势

  2008年伊始,吉林省黄金管理局便传出捷报,2007年,吉林省共产金6.1吨,创历史最高水平。2010年,全省预计产金将达10吨。

  吉林省黄金管理局局长杨绍山说:“2007年成绩的取得,是全省战斗在一线的广大黄金职工拼搏努力的结果。但在新形势下,在成绩面前,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吉林省黄金工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虽然有优势,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目前,吉林省黄金工业的最大优势是基础较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国家的黄金科研和设计单位都设在吉林省,省内的黄金老企业在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

  二是新企业的建立和投产对全省黄金工业的发展起到了拉动和促进作用。比如,珲春紫金矿业的建成和扩建,在低品位矿石的开发和利用上做出了榜样。通化地区的古马岭金矿就是借鉴了珲春紫金的模式,并明确了综合回收多金属的开发方针,因此发展迅速。目前,该矿正与有关企业磋商扩建开发问题。如果将现有600吨/日的规模扩建到3000吨/日,再加上金和锑同时回收,该矿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在白山地区,由澳华公司投资正在建设的2000吨/日规模黄金矿山,投产后年产金可达两吨。

  三是中国黄金集团公司进军吉林,为当地黄金矿山企业注入了活力。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整体受让夹皮沟金矿,使百年老企业焕发了青春。与中国黄金集团联营的海沟金矿,目前已成为矿石处理量600吨/日、年产黄金500公斤的综合型黄金矿山。无论在发展战略上,还是在企业的管理上,中国黄金集团的进入,对这两个企业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资源瓶颈困扰企业发展

  目前,吉林省探明的黄金储量约有80吨,为实现“十一五”产金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但黄金工业要想取得大发展,这些储量却远远不够。

  目前,吉林省黄金矿山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老矿山的资源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发展。吉林省的几座老矿山,如夹皮沟、海沟和二道甸子等,在区域内一直没有突破性的资源发现,而在外围也没有获得可接续的新资源。经过改造,夹皮沟金矿现已达到1700吨/日的能力,年处理矿石可达50 万吨以上。“但按照这样的规模,企业的保有储量能支撑多久——这是一个问题。而矿区周边已有的探矿权区域,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现在还不好说。海沟金矿也有资源问题。600吨/日的生产能力,品位偏低,远景储量不足,这些都是阻碍企业扩大规模的因素。此外,二道甸子金矿也是因为资源问题而发展缓慢。”杨绍山对省内黄金矿山企业的发展表示出了担忧。

  二是由于开发较早,吉林省在黄金地质勘查上的新区和盲区较少。杨绍山在谈到吉林省资源开发前景时表示:“近几年,地勘部门和矿山企业投入的勘探力量不少,获得较好勘查成果的是由澳华投资的板庙子矿区,以及珲春紫金矿业开发的小西南岔矿区,获得储量50多吨;古马岭地区前景较好,有望形成一个大型金矿区,但还需进一步做工作。而其他地区资源尚未有大的发现,特别是一些老矿区。”

  资源整合与有效利用并举

  杨绍山说:“2008年,吉林省黄金行业的工作重点就是资源整合和资源有效利用,并在几个地区,以几大企业为龙头,建立集团化企业。”

  吉林省黄金管理局的规划是:在吉林桦甸东部地区,首先以夹皮沟黄金矿业集团为龙头,把周边一切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全部整合起来,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和利用。其次以桦甸市黄金集团为主,贯彻分散采矿、集中选矿、减少污染、有效利用的方针,整合其他小矿点。桦甸地区地处松花江上游,对环保的要求非常高,而现在,该地区10吨、20吨的采矿点较多,不但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而且环境破坏严重。因此,这里资源的整合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吉林省还面临着整顿开发秩序的问题。2007年,该省有关部门下了很大力气整治矿山开发秩序,但整治效果不理想。杨绍山表示,今年,吉林省黄金管理局将对私挖滥采问题严加管理。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