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信贷类理财产品火爆发行藏隐忧

  ⊙本报记者 涂艳

  “现在所有信贷类的产品都卖断货了,客户可以提前预订。”走进中信银行某分行的营业大厅,郑女士被无奈地告知。原本听说有比定期存款收益更高、本金也基本无风险的信贷类产品在售,想不到竟是如此热火朝天的抢购局面。

  信贷类产品已成“香饽饽”

  事实上,近期银行理财市场上的信贷类理财产品,已经成为了抢手的“香饽饽”。记者了解到,招商银行的信贷类产品在上个月发行数量近100款,成为该类产品发行冠军。而中信、光大、交行和建行也成为了发行该类产品的四大主力。产品卖断货的场面也经常出现。

  以招商银行为例,一个分行营业部连续2周在产品刚上市的2天内就被认购完毕。“对于投资者来说,最直观的印象是目前利率低,而稳健的信贷类产品在近期收益率又有了明显抬升。”招行南京分行理财师胡燚表示。据他介绍,目前市场上的半年期信贷类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已经达到3.6%,一年期的为4.0%,而部分中小股份制银行迫于资本充足率的压力甚至将半年期产品调整到了4.0%以上。

  而据普益财富提供的数据显示,9月存量信贷资产的理财产品数量较8月份大幅增加了110款,增幅超过130%。而从9月份开始,招行开始频繁启动单一信贷资产理财产品,这就给各地分行提供了产品设计和发售权,及时满足了各分行的信贷结构和信贷规模调整需求。

  “基于贷款额度的调整需求及监管红线的压力,同业竞争异常激烈,产品收益率也就被迫抬升。而另外,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也在上涨,银行不得不做出让利。”交行总行一位产品经理介绍。

  隐忧背后如何把控风险

  但产品热销背后,作为银行,在打包转让信贷资产并转移风险之前,如何控制和管理风险呢?专家表示,信贷类产品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企业信用上,同样是一个借款企业发生信用风险,理财产品的风险承受者是广大投资者,而并不是某家银行的一笔坏账这么简单了。

  “一般银行的打包信贷资产都是增量资源,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而转化为理财产品的打包资产更是银行内部评级最高的,至少现在还不会冒这个风险。产品出现零收益或负收益的概率较小。”华夏银行总行资金营业部的一位研发人员透露。而在产品中常出现一些地方政府担保的案例,专家认为,作为依靠地方税收和财政的政府信用来说,有些时候比银行本身担保的信用级别还要高。

  而对此,反对的声音也不绝于耳。在信贷类产品发行火爆之际,个别专家也再次提示其深藏的信用风险。“和结构性产品不同的是,信贷类产品的结局无非就是达到预期收益率抑或拿不回本金,这中间几乎没有任何其他可能。而结构性产品即使出现浮亏,也是一个运作的过程,还可能在产品到期时出现逆转。”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王增武博士曾表示。确实,在2008年出现的理财产品零收益和负收益事件中,被迫收不回投资本金的投资者大有人在。而理财产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银行存款也是投资者已经经历过的“血的教训”。

  业内人士表示,央行和银监会一直在开会时强调理财产品特别是信贷类理财产品的风险控制,因为一旦发生信用风险,杀伤力将异常强大。“现在我们拍着胸脯跟投资者保证本金安全,但如果一旦有一颗老鼠屎,将很有可能坏了信贷产品的一锅好粥。”一位光大银行的理财经理坦言。

  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切不能跟风投资,购买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等于将资金借给企业。所以,投资者要清楚自己购买的是什么贷款。“应尽量挑选产品信息公开的银行,因为每款产品一般都对应一家借款企业,有些银行并不透露这个关键信息。投资者除了比照产品期限和收益率高低外,更应该关注产品的担保方和借款方到底是谁,投资要至少做到心中有数。”胡燚建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