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严骏伟:推动理财产品标准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3日 01:17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王岚 北京报道

  从2002年银行业理财起步,迄今已经历时8载。从最初的拿来主义,到走上独立的研发设计之路;从单一产品的投资,到进行资产池投资组合;从国际市场的铩羽而归,到再次扬帆出海。

  其间,几经波澜和金融震荡,中国的银行理财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如果这8年是一次有血有泪的前进,我们该怎么认识这8年,又该怎样看待当前的理财产品和理财市场,商业银行在经历一个怎样的时代,银行家们又在作何思考,对此,本报访问了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总裁严骏伟先生。

  他认为,独立的理财研发能力并不是商业银行前进的终点,中国应该致力于推动理财市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立二级市场流通体制势在必行。

  商业银行理财四阶段

  《21世纪》:您能否大致梳理一下,最近几年银行理财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严骏伟:银行理财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2002年到2006年,这是银行理财的起步阶段。由于我们国家对存贷款利率进行一定的管制,存款实行利率上限管理。银行客户想获得高于存款的利息收入是不可能的,但是客户有提高收益的迫切需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从外汇产品上进行突破,引入了“外汇结构性存款”,渐渐的大家开始思考:对于投资者大量持有的人民币资产,如何提高收益?通过与银监会的多次沟通,民生银行成为第一家介入人民币理财市场的商业银行。当时主要是投资于银行间市场的债券产品,第一个产品是“保得计划”。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为客户寻求到了一种可以提高财富管理收益的银行产品。

  第二阶段是,2006年-2007年。当时A股市场火爆,银行系理财捕捉先机,迅速推出了投资资本市场的理财产品,最有代表性的是打新股类理财产品。由于股指一路上扬,银行的此类理财产品均取得了很好的收益。此后银行通过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开展合作,推出了丰富多样的理财产品。如资产管理公司或信托公司联合银行推出的FOF,即“基金中的基金”类产品;通过委托基金公司直接进行资产管理,民生银行推出了“金融成长”等产品,都是直接投资A股市场的理财产品。这一时期的特点是,银行理财从债券市场涉足到资本市场,大大拓宽了产品的投资范围,并提高了收益。

  第三阶段是,2007年-2008年,银行系QDII开始出境投资。2007年5月,银监会颁布了《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境外投资范围的通知》,对银行QDII投资范围做出调整,允许银行投资境外上市公司的股票,银行的理财投资开始涉足海外资本市场。但是在缺乏海外投资经验的情况下,又正逢全球金融危机开始显现,此类产品“出师不利”,银行、基金和保险公司的QDII产品几乎全军覆没。这一时期的特点是,银行理财投资从国内市场大步迈向海外市场。

  第四阶段是,从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三季度,考虑到广大投资者追求稳健投资的需求日益强烈,银行开始大量推出信贷资产类理财。这个特点的出现与货币信贷政策的调控密切相关,当时,投资过热、通胀抬头、流动性泛滥、人民币升值压力剧增,央行果断采取措施、实行银行信贷紧缩。在信贷规模有限的情况下,为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银行和信托公司联合推出了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并迅速成为各家银行的主流理财业务。这一时期的特点是银行理财全面进入了“信托贷款”领域。

  第五阶段是,2008年底迄今,银行推出的准基金类理财产品大行其道。这主要是由于08年下半年开始整个投资环境的不景气,致使理财产品的推出也步入低谷,发行期数、发行量均开始下滑。在这种情况下,准基金类理财产品成为了银行理财的新趋势。

  准基金是未来理财新趋势

  《21世纪》:民生银行刚推出的“财富新干线”理财产品实际是一个准基金类产品,能否介绍一下这类产品的新特点?

  严骏伟:这个产品有两个重要突破,一个是原来理财产品是一个产品一个产品做的,是有发行时段的,而现在是建立一个资金池,可以常年在柜台上发售,不会出现今天有明天没有的情况,这是个很大突破。二是充分运用银行投资交易的技术水平和交易团队,通过投资组合,真正发挥了银行投资的专业水平和技术水平。

  民生银行今年推出的“财富新干线”就属于这类产品,产品一面市就受到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欢迎。原来设定的募资目标是27亿元,结果仅用两天就完成了。后面我们会继续推。

  《21世纪》:民生新产品设计上的随时赎回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既提高了产品的流动性,增加了对客户的吸引力,也同时给银行带来了潜在的“大规模赎回风险”,银行会如何应对这方面风险?

  严骏伟:这个我们确实考虑到了。有两种解决方案,被动的解决是提高赎回的成本,这类似于基金公司的做法;而积极的做法是提高产品的收益率,继续滚动增发后续的产品,以此覆盖前期产品损失。

  我们考虑到最极端的情况,万一出现大量赎回带来流动性压力,我们的母银行会提供流动性支持,另外也会通过同业拆借寻求流动性帮助。

  《21世纪》:银行理财产品出现热销局面,是不是也与市场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判断的有关?

  严骏伟:宏观经济形势现在应该持谨慎乐观态度。应当看到,在国外的央行向金融机构大量注资的过程中,中国也在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并配合出台了巨额的投资计划。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国的广义货币M2达到了25%以上的增速,这会加速未来的通胀压力。而通胀的结果就是资产价格的继续上涨。另外,外资也会在全球寻求价格洼地,内外的资金会共同推动资产价格的提高。

  《21世纪》:今年以来,我们看到银行理财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投资品种,比如对政府背景的一些投资项目的介入,请问这会是一个新的增长点吗?

  严骏伟:是的,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从去年9月份就开始研究市政建设市场,也研究了美国市政建设投融资市场,发现这个市场很大。

  中国信贷市场目前主要针对的是企业信用,但是地方政府信用由于政策限制,还没有开发出来。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来势凶猛的政府投资的上马,将各级地方政府的旺盛的融资需求暴露出来。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做了约200亿元这方面的融资安排,今后也希望继续推进市政建设理财。对于不同的地方政府,我们会根据其财政收支能力综合评定风险溢价,银行不应错过这方面的商机。但最近银监会开吹风会也提醒商业银行,对地方政府信用要高度关注,对此我们会有所把握。

  理财产品应建立二级市场

  《21世纪》: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目前正在推动在银行间市场建立银行理财产品的二级交易平台,您对此怎么看?

  严骏伟:我个人对此非常赞成,这会成为下一步的发展趋势。如果哪一天银行的理财产品能够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了,银行的理财产品就完成了一个市场规范化的过程。

  现在银行的理财产品五花八门,没有统一的标准。而要到二级市场交易,必须要完成标准化。这需要相关政策部门来推动理财产品的规范化设计和运营。比如对产品的期限、收益、投资对象、发行人等要素,都要有明确标准,这样我们就可以设计出标准化的理财产品。达到这个标准的理财产品就可以进入二级市场交易,而有些达不到的则不能进入场内。国外的资产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就是可以在二级市场流通的,这种资产支持的证券化产品有可能成为银行未来理财发展的一个趋势,我认为完全可以把优质企业的应收账款进行买断,设计成理财产品。我相信国债登记公司也会持积极态度,这会是一个多方受益的组合。

  《21世纪》:从去年理财市场的震荡,到今年初出现理财产品销售的回暖,您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方面值得总结?

  严骏伟:从银行理财业务的整个发展来看,我觉得有四个方面值得总结。

  一是投资者教育。原来客户觉得银行理财产品是没有风险的,所以当银行理财产品亏损的时候投资者的反应特别强烈,超过了对于保险和基金亏损的承受。但是投资者教育加强后,特别是有了投资市场“血”的教训后,投资者成熟了。

  二是销售需要规范。以前由于产品开发和销售渠道分开,销售部门为了把产品销售出去,产品信息披露是很模糊的,存在不当销售行为。现在销售用语规范了,投资者能清楚了解到产品的风险在哪里,然后根据风险偏好,来决定投资与否。

  三是产品专业技术要继续提高。银行的理财产品通过这几年的摸爬滚打,目前已经走过了“拿来主义”的阶段,能体现它的专业投资水平,并能从投资者角度来设计投资者需要的产品。这个对银行理财七八年来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四是提高了产品透明度。原来的信息披露是每个季度一次,且仅在营业场所披露,现在民生银行推出的新产品每天都公布净值,可以上网查询,也可以电话到客户中心查询。

  《21世纪》:今后银行理财产品将会呈现什么特点和发展趋势?

  严骏伟:“强流动性”会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一个重要趋势。以前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期限比较固定,以后银行推出的产品的流动性会越来越强。

  另一个特点和趋势是,银行理财会更加注重组合投资。以前每个产品是单一投资,现在投资的标的很广泛,除了股票、债券、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外,信贷资产类的信托计划或理财产品也可以投,这就必须提高各项资产配置的专业水准,体现平衡性和比例性组合。

  正是因为上述特点的存在,对银行理财进行专属的商业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会越来越靠近基金公司或者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公司这种商业模式去运作。目前民生内部专门设立了代客资产管理中心,现在管理的资产规模将近600多亿元,占民生银行资产规模的约6%。原来我们有个梦想,银行的信贷资产规模有多少,我们的代客资产也可以有多少,现在民生的信贷资产大约是6000多亿元,我们现在的奋斗目标是,代客理财达到6000亿元。

  《21世纪》:目前,已经允许商业银行进入交易所市场进行债券交易,您认为这会成为商业银行的一个大商机吗?

  严骏伟:对这个商业银行目前不太积极,因为这没有按照市场化原则去做,权利和义务不匹配。目前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的主承销商资格都已经放开,商业银行、券商、外资行都可以做。但是本次对商业银行解禁交易所市场,商业银行只能作为投资者进入,而不能取到主承销商资格,这是不公允的。我相信下一步相关部门对此会作出妥善的处理。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