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券商债券型理财产品爱基不爱债

  “华泰步步为盈”和“中信债券优化”基金投资比例分别达52.7%和67.9%,个别产品出现零仓位

  证券时报记者 韦小敏

  本报讯 日前,正在运营的7款券商债券型集合理财产品中,已有5款发布了一季报。季报显示,除“平安年年红债券宝”季末的债券仓位超过50%外,其余四款券商债券型集合理财产品仓位皆低于30%,个别产品甚至出现零仓位。

  投基多于投债

  一季报显示,一季末在债券投资部分,“海通季季红”的仓位为0,“光大阳光5号”的仓位为1.26%,“中信债券优化”和“华泰步步为盈”的仓位分别为24.55%和29.09%。债券投资比例超过50%的仅“平安年年红债券宝”一只,仓位为56.65%。上述券商债券型产品的债券仓位远远低于债券基金60%~80%的下限。

  同时,记者统计发现,在资金运用上,这些债券型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更偏爱于投资货币基金。数据显示,“海通季季红”的基金投资比例为17.06%,“光大阳光5号”为24.33%。“华泰步步为盈”和“中信债券优化”的基金投资比例则分别高达52.78%和67.9%。

  流动性不足难题待解

  就此现象,一投资经理告诉记者,从产品的仓位来看,券商债券型集合理财产品管理人对当前的债市不看好是不争的事实。当前,宏观经济的走势仍难预测,债市也已走过一波牛市,后续上涨空间有限,而风险却在聚集,此时选择低仓位是稳健且明智的选择。同时,券商债券型产品的条款相对基金灵活,允许在一定时期空仓。

  某位于一季末大幅砍仓的券商投资经理则表示,流动性是所有券商债券型理财产品目前共同面对的问题。券商债券型产品尚不能进入银行间市场买债,而交易所市场中可交易的品种较少,流动性低,投资经理难以短时间内大笔买入或卖出。在赎回压力等各种因素下,本应主力投债的产品只能舍弃主业买基金。券商债券型产品偏爱货币基金也正是看中了此类产品的流动性强。

  业内人士认为,去年底券商债券型理财产品频频获批的重要背景是,预计有1400亿的公司债将在交易所市场发行。但至今这些公司债仍未面世,这也让券商本是应时而发的产品面临无债可投的境地。不少债券产品的投资经理纷纷表示,希望1400亿公司债能尽快推出,或者监管部门能够允许券商进入银行间市场买债,扩大券商可选择的投资品种范围,为他们的产品运作提供更大的空间,不再出现零仓位的尴尬。

  一季度券商债券型理财产品收益率一览

  排名 产品名称 类型 成立时间 单位净值(元) 累计净值(元) 成立以来累计净值增长率(%) 一季度累计净值增长率(%) 管理人

  1 东海东风1号 债券型 2006.9.15 1.0494 1.7618 76.18 2.56 东海证券

  2 平安年年红债券宝 债券型 2009.1.21 1.0241 1.0241 2.41 2.41 平安证券

  3 国元黄山1号 债券型 2006.10.9 1.3598 1.5108 51.08 1.94 国元证券

  4 长江超越理财增强债券 债券型 2008.12.18 1.0215 1.0215 2.15 1.69 长江证券

  5 中信债券优化 债券型 2009.01.6 1.0165 1.0165 1.65 1.65 中信证券

  6 华泰紫金1号 债券型 2005.12.6 1.0176 1.7576 75.76 0.85 华泰证券

  7 海通季季红 债券型 2009.01.19 1.0012 1.0022 0.22 0.22 海通证券

  8 光大阳光5号 债券型 2009.01.21 1.002 1.002 0.20 0.20 光大证券

  9 国都1号安心受益 债券型 2007.12.22 1.0184 1.2984 29.84 0.04 国都证券

  10 中金短期债券 债券型 2005.7.4 1.0021 1.1227 12.27 0.01 中金证券

  11 中金增强型债券 债券型 2009.2.26 1 1 0.00 0.00 中金证券

  12 兴业卓越1号 债券型 2009.3.27 1 1 0.00 0.00 兴业证券

  本表数据由安信证券提供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