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账面浮亏2% 银行理财产品很受伤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7日 09:09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王丽娟

  理财产品并不如想像中的那么糟糕。

  3月12日,本报记者从银监会得到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银行理财业务销售额达到3.7万亿元,其中亏损占比不到2%。

  大部分产品取得正收益

  2008年可谓是理财产品迅猛增长的一年。数据显示,2007年银行理财业务的销售额不到9000亿元,而2008年实现了近三倍的增长幅度。

  银监会金融创新部副主任尹龙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指出,通过对比研究发现,迄今为止,在所有发展银行理财产品的国家中,中国境内理财产品的风险仍然是可控的,而且总体风险收益良好。

  截至2008年底,3.7万亿的银行理财产品募资金额中,发生账面浮亏的比例不到2%,亏损的幅度按照金额算不到1.7%。按照理财产品的发售数量算,全年发售4827只产品,其中,出现账面浮亏的有500只,从全年看,亏损只数占全年发售规模的比例为1.6%。

  尹龙指出,从整体来看,大部分理财产品保持了正的收益率,并且比存款利息要高。

  据介绍,扣除已经到期清算的产品,截至2008年底,银行类理财产品的账面余额为8200亿元,其中,保证收益型产品占1/3,浮动收益型产品占2/3,其中包括30%的保本产品。

  对于理财产品的投向,尹龙介绍,超过60%投向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其他则分别投向了结构性产品、信贷资产类产品和股权投资产品。

  产品认识存在误区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的深化,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经济基本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次贷导致的金融去杠杆化过程中,随着资本市场新融资功能的暂时丧失、国内货币政策由“从紧”转为“适度宽松”、信贷规模管制的放松等,无论资金价格、汇率、债券收益率等都发生了较大的波动,而理财产品收益率亦随之震荡起伏。

  尹龙向记者指出,虽然从亏损程度来看,不到2%的比例不算悲观,但是因为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人较多,2008年,出现账面亏损的涉及到30多万人,这是客户对理财产品反应激烈的一个原因。

  “部分理财产品的购买者对风险和承受能力还处于认知阶段,甚至有人拿救命钱购买理财产品”,尹龙指出了目前理财产品的认识误区。

  理财人员将持证上岗

  除了理财客户自身的问题之外,理财产品存在问题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个别银行业务人员在营销过程中,存在不规范、不严谨、自身知识欠缺等问题。

  对此,中国银行业协会自律部主任张金宝指出,接下来,银行业协会要推行理财专业资格认证的考核活动,加强客户评估规范化管理,对理财产品宣传材料推行示范模版。

  张金宝认为,目前银行理财服务人员持证上岗的时机已经成熟,接下来可能会强制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在理财专业资格证书考核时,准备分为中级和高级,进行分类管理。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