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金立新
从11月信托产品动向看信托公司未来业务走向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与普益财富联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1月份共有22家信托公司发行了33只集合资金信托产品,与2008年10月份相比减少了10只。在有明确期限的信托产品中,期限最短的为1年,最长的为3年。根据公开资料统计,当月共有19家信托公司成立了34只集合资金信托产品,募集资金规模为30.5565亿元。
11月共发行了33只集合资金信托产品,与2008年10月份相比减少了10只,发行数量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这主要由于10月底监管层下发的“265号”文件对运用于房地产类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产生了明显的抑制影响。11月运用于房地产类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只发行了6款,较上月的14款发行量相比出现了大幅回落,因此从整体上影响了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发行的总量。
从产品结构看,11月证券投资类产品虽然较去年同期的发行数量锐减,但仍在数量上占主导地位。运用于基础设施和工商企业的产品也占较大的比例,特别是基础设施类产品,去年同期发行数量为零,而11月发行了7款,成为继房地产类产品后信托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
今年以来,信托公司的业务方向出现频繁的变动。今年一季度证券投资类产品发行火爆,占据了发行总量的过半的份额,但随后出现拐点,一路低迷至今。在证券投资类产品出现拐点的同时,房地产类产品的发行数量出现了增长趋势,一直到10月监管层出台抑制房地产信托政策,才出现发行数量骤减的现象。而近期基础设施类产品又初步形成了增长趋势。从上面的业务转换可以看出,目前大多数信托公司还没有形成可以持续发展的业务重点,且发行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大多是一至两年的短期限产品,不利于信托公司的长期发展。
国家拉动内需4万亿投资无疑将给市场增加一个巨大的资金池,信托公司在这个巨大资金池的一进一出中有着巨大的商机。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提供的研究报告认为,这种商机至少可以彰显在三个方面:
首先,4万亿投资计划彰显了政府以扩大投资启动内需的引导理念,从地方政府的热烈响应看,已经大大地激活了投资热情,也大大刺激了资金的需求。而实际上的投资必须依靠金融导管来落实。从目前看,银行虽然在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额度上的限制大大减少,但其新增流动性仍不能满足蜂拥而至的资金需求,而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因此,与地方政府企业联系密切的信托公司,凭借其地缘优势以及多渠道和多方式的业务特色,其融通资金的功能将被充分发挥。
其次,政府和监管部门在大力推动金融机构发挥输血功能的同时,必然还要强调分散风险与科学发展,因而此轮投资热潮中仍会强调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拓宽投融资渠道。如此,信托公司的横跨几个市场的投资功能,特别是投资于实业领域的优势将会凸显。信托公司可以发挥信托机制优势,采用债权、物权、股权等多种投资方式,并且与地方政府、其他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多方合作,以丰富的投资品种和广阔的投资视野,在多个平台和多种层次上全方位地发挥作用。
再次,具体到理财服务品种,信托公司可以围绕本阶段投资热点,结合自身优势,启动和发展特色业务。比如以股权、债权、夹层融资等方式开发系列的基础设施信托产品,与地方政府及其他机构合作设立产业升级园区、中小企业引导基金,与商业银行开发单独或组合运用于基础设施、农产品、能源矿产和医疗文化等领域的中长期投资品种等等。
在11月纷繁复杂的各类信息中,基础设施领域、中长期规划、政府主导效应、股权基金等关键词已经向信托业发出了明确的应变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