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隐保息翅膀折断 风险拷问银行信贷类产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7日 01:3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涂艳

  “信贷类产品到期收益率打折了!”

  月初,刘小姐持有到期的一款中信银行信托贷款类产品“中奖”,到期年化收益率为4.66%和4.92%(认购50万及以上),并没有达到购买时的预期收益率4.85%和5.11%(认购50万及以上)。至此,原先一直拥有“隐形”保本保息双翼的王牌产品出现拐点。

  受追捧的“保息”卖点

  信贷类产品相对于票据、货币或债券类稳健型产品的收益率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而由于企业贷款要么有相关政府部门或大型企业担保,要么属于银行的优质资产。虽然信贷类产品属于非保本浮动收益中的一类,但是业内早已将其视为“保本保息”产品,所以它相对于结构性产品来说安全系数也要高出不止一层。

  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的相关数据表明,今年来各家商业银行发行的信贷类产品一度高达发行总量的65%以上,即便当中出现过对信贷类产品影响货币政策执行而有可能被叫停的猜测,但是并不能阻挡它迅猛的发行势头和投资者的追捧。

  然而进入9月和10月,相继的两次降息直接打压了这类产品的收益率,加之金融风暴对企业信用的无形贬损,信贷类产品的发行逐渐走缓。记者了解,这类产品在两次降息之后的平均收益普遍下滑,较利率调整前的收益下降超过0.2个百分点。例如,招商银行正在发行的一款“招银进宝”之信贷资产546号1个月产品收益率为3.6%,而不到一个月前发行的515号却给出了4.00%的年化收益率。

  收益折扣提示隐藏风险

  “不可否认的是,其他银行的类似产品或许在先前也出现过类似情形,只不过条款中隐藏的风险没有被投资者发现,甚至连银行自己也没有特别留意。”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杨剑超表示。

  记者细细翻看了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和北京银行等三家银行同类产品的说明书,发现他们对相关风险的提示程度确实不尽相同。中信银行对于到期收益率可能低于预期的情况没有单列,只是在收益测算中提及“若产品投资的信贷资产借款人未按约定时间和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提前还款或延期支付等情况)偿还贷款本金、利息及罚息(如有)等,产品年收益率可能低于预期”;而招行在将风险逐一列明,虽然对于利率变动对产品收益率的影响没有明确,但是对于提前终止的收益率仍按照预期收益率计算。而北京银行则规定:“利率风险:客户收益可能低于以定期存款或其他方式运用资金而产生的收益。”提示风险也略显不足。

  另外,由于先前市场对企业信用风险的危机意识提升,这类产品的发行在10月份也受到了较大的制约。据从建行、招行和工行几家可以公开统计的数据显示,10月发行的信贷类产品规模缩水近一半。投资者除了关注收益率风险外,还应提防其信用风险,密切关注信托计划的借款企业资质和还款能力。

  思变走出谋生之路

  由于央行动作频繁,降息通道的打开也让不少高端客户瞄准了收益较高的信贷类产品,可见该产品的市场还是近期各家银行争夺的主要份额之一。

  “我们在降息之后开发了浮动收益条款,也就是说投资者的收益率会随着央行贷款基准利率的浮动而变化。”招行杭州分行金葵花理财中心高级经理王恒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处理降息的两种主流方法为提前终止和新发产品设计浮动条款。如果借款企业和银行签订的是浮动利率条款,那么到期投资者拿到的收益必然会自动调整;而如果是固定利率条款,借款企业即使提前还款也不会对投资者到期收益产生影响。

  目前,只有工行和招行对此类产品做出了浮动收益条款的设计调整,预计在不久后会看到其他商业银行应对变化的创新之举。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