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QDII连连翻船谁之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3日 23:37 金羊网-新快报

  海外股市不争气

  3月份以来,QDII“翻船”的消息接连不断。先是一款基金QDII创下了10年来国内证券基金净值的新低;接着,一款银行系QDII因为4个月巨亏50%而遭清盘。投资者闻讯后,不免担心手中的QDII会不会也遭清盘,巨额浮亏由此变成实亏?

  配置失调+仓位失控

  对于QDII的净值下跌,投资者已显得有些麻木。在目前海外股市尚未走出低迷的状况下,指望QDII依靠自身能力来“咸鱼翻身”,近似“痴人说梦”。QDII走到这一步,埋怨海外股市不争气,实际属于找借口。近来,经常可以听到QDII自我辩解的声音。例如,有QDII经理举例称,截至3月18日,全球跟踪MSCI指数的10亿规模以上的基金共有37只,而该基金QDII的业绩排名位居第17名,相比富兰克林、ING、摩根斯坦利旗下的类似基金表现都要好。听了这话,如同一个成绩差劲的孩子对父母说,不是我学习不认真,而是全班同学都没有考好。那么,究竟该这样评判呢?为人父母的恐怕不会没有正确答案。可惜,QDII至今仍未公开承认自己错在哪里。

  看看QDII公布的投资组合,不免要吓一跳。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成立于去年10月22日,到年底已经近似满仓。其中,股票、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工具、其他资产的持有比例分别为91.02%、0%、4.79%、2.18%、2.01%。如此大胆的操作及快速的建仓速度,是以前A股基金也很少见的。而且,这种不配置低风险资产的“莽撞”行为,与海外股市拉开振荡帷幕几乎同步。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持有的香港股票比例高达44.77%,港股于去年10月末因“港股直通车”预期落空而大跌,恒生指数的跌幅一度超过30%。作为“活靶子”的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遭此大跌,自然是元气大伤。可悲的是,其他QDII虽不像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那样近似满仓操作,但调整行情中没有控制好仓位的“大有人在”。例如,中国银行一款投资于新兴市场的QDII,今年2月末的股票基金持有比例,居然从去年12月末的72.27%提高至77.13%。

  市场大跌不知减仓,是散户投资者的“通病”,如今却传染给了QDII。这当然要让投资者大跌眼镜。现在再问投资者要不要投资QDII,已经很少有人会像去年10月那样热捧QDII了。

  制度失当+能力蹩脚

  一项媒体调查显示,在2600多名QDII投资者中,超过半数的人购买QDII的原因是“被前期宣传吸引,对收益有较高预期”;认为“次级债危机影响仍然巨大,翻身困难”和QDII“必死无疑”的投资者总数高达52%;问及是否愿意在现在“抄底”,仅有3%的投资者感兴趣。可见,QDII已经伤了投资者的心。对于QDII的集体犯错,有人认为是制度安排的失当,不该让QDII在错误的时间成为“港股直通车”投资炒作的“炮灰”。其实,长期投资可以不过于讲究入市的时机,而看重如何把握投资策略。倘若QDII在去年10月已经发生次贷风波之后仍不懂得风险控制,而只会搭乘牛市“顺风车”,早晚是要在市场风险中“摔倒”的。QDII的失败,不是环境不好的问题,而是自我能力“蹩脚”的结果。

  QDII的失败,还说明能力的提高不是单靠花钱能买来的。在QDII的运作中,基金公司不乏花钱的大动作。例如,请来台湾的顾问操盘,再有海外机构当参谋。可经过这些“高手”的指点后,投资者有一种被出卖的感觉。有市场人士指出,“台湾地区QDII基金的管理在全球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基金经理缺乏必要的投研决策能力,而是主要依靠外方,是一种比较失败的模式。”更有投资者质疑,QDII基金的境外投资顾问在那些国际大行们建议QDII基金快速建仓时,他们自己的资金有无进行反向交易,从而损害QDII基金的利益?

  QDII作为一个新品种,其存在本来并没有错。例如,上周的上证指数下跌5.70%,而恒生指数上涨了10.32%,QDII就可发挥分散单一市场投资风险的作用。如今QDII走到如此悲惨的一步,确实值得各方从更深的层面加以反思。 (《中国经济时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