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理财产品越来越重视风险提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2日 00:00 都市快报

  记者 施予 周成奎

  兴业银行新推了一个理财产品“第五期万利宝新股理财计划”,说明书有两页,其中有关风险提示的内容就占了将近一页。几个应重点关注的风险领域,显示的还是粗体文字。

  现在“钱生钱”的事情已经不像前两年那么好做,越来越多的银行在推销自己的理财产品时,选择将风险提示与收益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而在两年前,这些提示语还只有寥寥几字,被放在产品广告及说明书的犄角旮旯里。

  银行理财产品很重视风险提示

  兴业银行长达一页的风险提示不是个例。我们对杭州清泰街上的所有银行作了一次调查,发现各行在售和将售的理财产品,均附有详细的风险提示。除了在产品说明书和协议上有显著标示外,部分放在大堂内供客户自取的理财产品宣传单上,也都为提示语留出了重要位置。

  风险提示的内容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信托运作风险、其他风险(政治、自然灾害、战争等)等多个类别,每个类别均详细说明了在该领域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如某新股申购理财产品的“市场风险”一栏里提及:“本产品理财资金主要运作方式为FOF+新股申购,历史数据显示该投资组合本金损失风险较低,收益水平较高。但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不排除因市场价格波动、国家政策变化等原因导致本产品投资本息遭受损失的可能。”

  而几乎所有非保本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均用粗黑字体对产品的这一特性进行了着重说明,有些银行要求客户在购买前做一份风险调查问卷,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该行的相关理财产品。

  银行的风险提示语越变越明显

  通过对本报2006年以来刊登过的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广告的监测,可以发现:两年多时间里,理财产品的风险提示语发生了不少变化。比较明显的是,字体放大了,位置突出了,要表达的内容也是越来越清晰。而这与国内资本市场的走势,也有着某种微妙的关联。

  如某银行于2006年2月份发售的一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发布的广告上没有任何风险提示,最显著的位置显示的是其收益率。当时国内A股市场初现抬头,投资机构对市场走势普遍比较乐观;

  2006年8月中旬,该行发布了同系列理财产品三期的广告,在正下方出现了一句用六号字体标示的风险提示语,内容为“请根据个人风险偏好选择理财产品”。当时沪指在1700点之上遇阻,出现小幅调整,市场判断并不明朗;

  到了2007年底,该行发布的另一款理财产品的风险提示语被提到了产品收益率下方,以四号加粗宋体显示,内容则变成“本理财计划为非保本

  型,存在投资风险,详请咨询银行”。相对应的是,去年10月份沪指创出6124点高点后,结束了一波单边大牛市,出现深幅震荡。

  投资者对风险提示的关注还不够

  尽管风险提示的内容详细了,宣传的力度也增加了,但是普通投资者对市场风险的关注度却还远远不够。

  我们对清泰街各大银行进行调查的同时,还随机采访了32位前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让人颇感意外的是,只有4位投资者表示:当自己要购买一款银行理财产品时,会仔细阅读风险提示,并向销售人员咨询相关细节。多数投资者表示,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及相关费率才是他们最关心的。另有25位受访者提出,相对专业的风险提示“看不懂”,可供参考的意义不大。

  民生银行理财中心经理陆天辞说,他们的任一款理财产品,除了产品说明、销售合同外,都附有一份风险提示书,“内容包含了所有可能出现的投资风险,但是很多客户都说看不懂,有的甚至不看。”

  浙江财经学院金融工程系主任宋和庆说,银行理财产品对风险提示的重视,是一种进步。但无论银行的风险提示语如何变化,投资者对理财市场的理性认识不可松懈。当资本市场向上时忽视风险,出现波动时又夸大风险,这都不是一种成熟的投资心态。“把钱交给理财机构,然后在家里等着数钞票的念头是错误的,我们更应该在投资的过程中主动学习资本市场的各种知识,充分了解银行提供的各类风险提示,而不是赚钱时夸理财机构能耐,亏了钱就骂理财机构没本事。”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