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6家银行10款产品卷入零收益风波(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0日 05:41 理财周报

  但在采访中,专家和银行都表示谈“信用危机”有点夸大。“理财与存款不一样,存款如果是不给利息造成零收益,那就是银行不讲信用。但理财是一种投资,天然具有零收益的可能性。说零收益造成银行声誉受损比较准确。”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郭田勇、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银行产品研究所李要深等几位专家观点一致。

  同时,包括深发展在内的多位银行资深人士也表示:“客户对银行理财产品认识不够,把银行理财产品认同为存款,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收益,就会认为是银行出了问题。”

  客观:设计能力不足,缺乏定价系统

  主观:不当销售

  李要深认为,设计能力不足是银行理财产品发生问题的客观原因,也是根本原因。他说:“中资行设计能力差很正常,目前中资银行过多利用渠道优势,人才建设还跟不上,但渠道是可以用大量资金打通的。中资行要有自己的定价系统,就要建立定价模型和历史数据,要培养人才,这都需要较长时间。据我所知,目前包括工商银行在内的一些大银行都在研发自己的定价系统,说明他们认识到了根本性问题。”

  招商银行总行零售部资深人士也多次对记者感叹,中资银行在开发结构性理财产品时,缺乏自己的定价系统,只能从外资银行处“批发”。

  该人士表示:“深圳平安银行和深发展的6款产品,我看了产品设计,挂钩的股票一样,就是资金分配比例不一样,我怀疑是从同一个外资银行购买回来的。”

  “不当销售也是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关键问题。”李要深认为。

  郭田勇也表示:“在服务上,银行销售人员面临很大的业绩压力,很容易让他们夸大其辞去推销理财产品。”

  (实习记者黄莹颖 高红梅对此文亦有贡献)

[上一页] [1] [2]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