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QDII产品剧减打新产品暴增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3日 04:53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2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冷热不均QDII产品剧减打新产品暴增

  证券时报记者 孙 闻

  本报讯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昨日发布了2月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报告。报告显示,过去一个月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热点明显转换:QDII产品发行数量剧减,打新理财产品数量剧增。

  热点转换

  根据往年经验,春节期间历来是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减少的时期,今年也不例外。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报告不完全统计显示:2008年2月份,32家商业银行(26家中资银行和6家外资银行)共发行218款理财产品。这一发行数量比1月份的331款减少了113款。

  报告分析,2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特点为:银行系QDII产品、开放式理财产品、保本固定收益产品发行数量骤减;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迅猛增长。

  数据显示,2008年1月份银行系QDII产品发行数64款,创历史新高。进入2月份,银行系QDII产品发行数急剧下降,只发行了10款。

  但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却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2008年2月,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发行数为32款,占比由1月份的12.7%上升到14.8%。

  保本固定收益产品2月份发行数及占比与1月份相比也均呈下降趋势。1月份保本固定收益产品发行92款,占比为27.8%,2月份保本固定收益产品发行数仅为49款,占比也下降到22.5%。

  报告认为,保本固定收益产品发行量减少的原因在于:1月份CPI上涨7.1%,通胀压力严重,市场对人民币未来加息预期强烈。在加息预期下,人民币保本固定收益产品发行数出现明显萎缩,2月份只发行了8款,且均为短期产品,投资期最长的也只有3个月。

  银行系QDII大多浮亏

  报告分析,银行系QDII产品发行数急剧萎缩除了受春节放假影响外,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1月份发行的64款银行系QDII产品中有59款为开放式设计,投资者可以随时申购赎回,这也就减少了同类产品再次发行的必要;二是美国次级债危机影响全球资本市场,银行系QDII产品遭遇海外投资风险,大部分产品出现不同程度浮亏。其中东亚银行的“利财通”投资产品系列1出现高达60%以上的浮亏。

  银行系QDII的利好消息是2月份取得投资于日本市场的政策许可。自2007年5月份中国银监会对银行系QDII产品的投资范围进行调整以来,银行系QDII产品可以直接投资于香港、英国、新加坡及日本市场。

  报告分析,由于美国次级债危机对全球资本市场造成的巨大冲击,银行系QDII产品直接投资资本市场的范围尽管在不断扩大,但市场反应谨慎。

  统计发现,2007年银行系QDII产品以投资结构性票据为主,占到银行系QDII产品总数的67.9%。虽然从2007年5月份开始,银行系QDII产品就已获得直接投资H股的资格,但直接投资H股的银行系QDII产品出现较少。只有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推出了直接投资H股的QDII产品。

  报告认为,在目前全球资本市场巨幅震荡的情况下,银行系QDII产品仍保持相对稳健的投资策略,更多采用结构化设计间接分享资本市场收益,并且开放式设计也颇受市场青睐。

  “团购”实现双赢

  银行打新理财产品再次用收益赢得了市场。报告认为,2007年兴起的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实现了无风险下的较高收益。去年的新股申购理财产品依靠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价差实现主要收益。今年则进行了创新,在新股申购间歇期,将空闲资金投资于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短期债券市场等,进一步提高了资金利用效率,也就相应提高了到期收益。

  但近段时间以来,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遭到市场批评,主要是质疑银行理财产品参与新股申购是否损害了公平性、以及是否造成了二级市场股价的波动。

  报告分析,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是在目前新股申购机制相对欠完善时的一种博弈结果,即在一般投资者无法成功申购新股的情况下,银行推出的一种“团购”,对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的发行银行和投资者是一种双赢。

  报告认为,叫停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不可取,维护公平应从新股申购机制上着手。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