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零收益迭出 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不透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7日 08:00 每日经济新闻

BY  卜春艳 每日经济新闻

    多家银行的多个理财产品遭遇“零收益”、“负收益”,使银行在客户中的形象面临考验。其中,投资者抱怨较多的是,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还存在诸多不足。

同类产品各行做法不一

    对于某股份制银行到期的一款“零收益”产品,有投资者反映,在该银行网站上找不到详细的产品介绍,也没有公布到期收益的相关公告。据他称,去年12月曾电话咨询过这家银行,被告知收益是15%,但在今年2月产品到期后,才被电话通知收益为零。该客户说,理财产品的运作缺乏透明度。

    记者了解到,目前对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各银行在做法上存在很大差异。此次“触礁”的多家银行产品,属于同一类结构设计,即产品收益取决于挂钩股票间的表现差异,因挂钩股票涨跌悬殊而导致零收益。在信息披露上,其中的一家银行在网站上每月发布运行报告,披露挂钩股票的差值。通过产品说明书中的计算公式,投资者不难了解最新的收益状况。但另两家推出相似产品的银行,却没有在网站上公开相关信息。

    业内人士表示,信息披露是否及时到位,对投资者有一定影响。若该产品允许提前赎回,投资者及时止损,有可能减少机会成本。例如,通过提前赎回并购买其他稳健型产品,把损失降低。

外资行产品没讲 “普通话”

    业内专家认为,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与基金产品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他指出,即便风险不大的理财产品,也应该注重信息披露。银行销售宣传往往突出优异的过往业绩,个别销售人员的宣传还可能进行误导,若投资者找不到已发行的理财产品进行比较,往往容易被“骗进”。

    理财产品信息披露的另一个不足,是个别外资银行产品没有讲“普通话”。针对近期浮亏严重的一款外资银行QDII产品,有业内专家指出,该产品说明书完全是按照香港的语言习惯表述,内地人读起来非常困难。这种困难有可能导致投资者一知半解,没有充分了解产品的风险,而更多被宣传性语言误导。

    上网查询可发现,有的外资银行公布的并非完整的产品说明书,而是含有不少诱惑性营销语言的产品材料,表述上不够中性、客观。有金融学专家以一款正在销售的外资银行产品为例,称其资料中的“优点”一栏,营销性质的语言代替了客观的深度分析,对为何选择那些挂钩股票及挂钩股票的投资价值都未有阐述。他说,投资者若仅依靠这份介绍的引导而购买该产品,不异于一种赌博行为。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