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理财产品预期收益20%一年下来竟为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6日 10:19 深圳特区报

  多位市民向本报反映购买了某银行理财产品但实际收入与当初高收益承诺大相径庭

  预期收益20%一年下来竟为零

  银行工作人员解释理财产品不同于普通存款,零收益属正常现象;银监局表示将要求银行在推销时提示风险

  本报记者 谷少传 文/图

  核心提示

  “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这句警示语人尽皆知,而对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不少市民则缺少必要的风险意识,当实际收益远远低于自己的预期时,他们就觉得自己被忽悠了。

  最近,不少市民向本报反映,深圳某银行去年推出一款理财产品,一年下来收益竟然为零,他们说,当初推销理财产品时,银行工作人员说得天花乱坠,有的甚至口头承诺最低收益肯定比银行活期存款利率高,结果一年下来,声称特点为“收益高”的这款理财产品收益为零。对此,深圳某银行解释是,出现零收益的理财产品属于正常现象,合同上已经对风险进行了提示。市银监局有关负责人也提示,理财产品并非保赚不赔,购买银行的各种理财产品时一定要有足够的风险意识。

  报料人:李小姐

  报料内容:推销理财产品时说收益高,最后清算收益率竟为零

  报料奖:200元

  客户:零收益很难接受

  去年年初,深圳某银行推出理财产品“××理财0702号”,产品说明书上是这样介绍产品特点的:“收益高,预期最高年收益率为人民币20%,美元28%。”由于当时股市红火,不少市民纷纷购买。

  市民李小姐告诉记者,她有个邻居在这家银行做客户经理,两家的小孩也经常在一起玩,去年2月,邻居就向她推销“××理财0702号”,并说这种理财产品比买股票好,稳赚不赔,期限为一年,年收益率至少为4.3%。听邻居这么一讲,李小姐心动了,既然最少收益也比存银行拿利息要高,何必存银行呢?于是,李小姐就买了5万元的这种理财产品。

  今年2月19日,理财产品到期,李小姐兴冲冲地到银行去查收益,结果让她不敢相信,5万元投资竟然是零收益。这和当初推销时声称的预期收益大相径庭。李小姐感觉自己受骗了,于是就打电话质问推销产品给她的邻居,最少4.3%的收益怎么成了零?邻居解释说,他也不想看到这种结果,可是合同上已经对收益可能为零进行了提示,一切只能以合同为准。最后,和银行协商的结果是,银行除退回李小姐本金5万元外,还给了她一点安慰补偿金。

  与李小姐有同样经历的是孙小姐,因为购买的30万元理财产品收益为零的事情,她和在银行工作的好朋友差点反目。

  孙小姐告诉记者,同样是深圳某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理财0702号”,她是通过在这家银行担任支行副行长的好朋友介绍才购买的。因为是比较好的朋友,又是副行长,孙小姐对这位朋友推荐的理财产品深信不疑,于是,一下就买了30万。孙小姐记得很清楚,她的这位好朋友在电话中催促她快买,还说这个产品收益高,卖的火,晚了就买不到了。签合同时,孙小姐连看都没仔细看,就签了自己名字。

  今年2月12日,孙小姐买的理财产品到期,收益为零的结果让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立刻给那位银行副行长朋友打电话,对这位朋友毫不留情的进行了责骂。可再看看合同,银行已经提示了风险,孙小姐只是觉得,当初谁也没有想到收益为零,她的朋友也没给她提示,听起来这种理财产品只赚不赔。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