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谈收益避谈风险“零收益”事件频出遭质疑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 17:22 北京晚报
本报讯(记者熊焱)继浦发银行零收益事件、中信银行某新股申购产品单月收益为负引起投资者质疑后,深发展银行的一款理财产品也因到期收益率为零引起了投资者不满。为此专业人士提醒投资者购买产品时需详细了解产品情况,而银行也应充分履行风险提示的责任。 “零收益”事件频出 近日,有网友在中国金融网、MSN中文网等网页发帖称,他在深发展购买了一款聚财宝飞跃计划2007年1号股票篮子挂钩型理财产品,该产品宣传语称,“本期发行的2007年1号(股票篮子挂钩型)理财产品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三只优质银行H股表现的一致性挂钩,将让您有机会获得高达1年15%的超高回报!”然而,本月初该产品到期,这位网友被银行告知该产品到期收益率为零,该行2月2日发布的产品到期公告也显示产品到期收益率为零。这让网友颇为不解,该产品挂钩的三只股票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一年下来的平均收益率可以达到6.93%,为什么到期收益率为零呢? 此前不久,浦发银行一款到期收益率为零的理财产品同样也引起了投资者的不满。浦发银行的该款产品同样也是挂钩港股,挂钩建行、中国人寿、中银香港、招商银行4只股票。一年下来,除了中银香港微跌外,其他3只股票均有30%至100%不等的涨幅,因此到期零收益让投资者无法理解。 与此同时,中信银行一款打新股理财产品也因产品净值出现下降引起了投资者在网上发帖质疑。 理财产品风险揭示不足 国内银行系理财产品的销售规模去年已接近万亿,因此不少人士把2007年称为国内理财元年。但今年年初以来,国内理财市场已出现多起投资者与银行在相关产品到期后收益率过低的争议事件。其中,涉及的产品既有股票篮子挂钩型产品,也有新股申购类产品。在购买之初银行没能揭示何种情况下产品最终收益可能为零,导致部分投资者对投资风险一无所知,是引发双方争议的关键。这也无疑给刚刚起步的银行系理财市场带来了相当的负面冲击,即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打上了问号。 理财专家指出,目前银行对此类产品的介绍仍有些“避重就轻”。以某银行推出的股指套利型产品为例,在该行一网点相关工作人员在面对记者的咨询时,仍着重强调产品的本金相对安全以及预期“×%”的收益率,对于产品潜在的风险构成、可能引发低收益的因素则提示不足。只是片面强调“目前CPI指数这么高,存银行肯定不如买这些产品划算,而且他的风险肯定比直接投资股市小得多”。 理财不是存钱收益可能为零 今年初,银监会专门发文指出,虽然银行理财产品相对股票、基金更为保守(稳健),但其本质上是金融投资产品,并不是储蓄存款。是投资就必然有风险,理财产品购买者要承担“买者自负”的风险。即使是保证收益的理财产品,也可能存在着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这与银行传统的储蓄业务有着本质的区别。 但不少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在投资时仍抱有“存钱”的心态,等到理财产品收益低于预期的时候,才恍然大悟。据媒体报道,购买上述产品的部分投资者,就是在接到银行客户经理“可能预期收益为零”的电话后,才把产品合约翻出来研究。有投资者承认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并没有从银行处获悉产品具体风险,导致最终利益受损。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