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17日07:06 新浪财经

  变味消费贷:有人拿20万炒期货 有人拿30万凑首付

  来源:微信公众号 新浪金融 May

  首付不够,消费贷来凑——现在可能没那么容易了。近日,北京、深圳、江苏接连传来收紧、严控消费贷的消息。

  新浪财经调查发现,市场上申请消费贷款,却拿来当做首付资金或投资的现象仍然存在。而本应专款专用的银行消费贷款,何以变了味?银行在审核上是否存在相应漏洞?

  披着马甲的消费贷

  曾申请过消费贷的刘先生告诉新浪财经,目前多家银行支持网上或手机端申请消费贷款,如果本来就是这家银行的客户,申请时则不需要任何抵押,也不需要任何资料,“还曾有同事在某银行多次申请消费贷款,这些钱来来回回,他都拿去炒了期货”。

  据刘先生介绍,其同事曾于2016年多次申请消费贷款,金额15万、20万、25万不等,借出来的钱都用于炒期货等投资。

  “这种利用手机银行APP申请的贷款,不需要什么消费单据证明用途,银行也不会审核贷款去向,利率稍微高一点”。刘先生说道。

  而另一方面,拿消费贷当首付的现象也不少见。据媒体报道,买房者称凑首付有点难度时,有中介说:“只要不超过100万元,我们来帮你搞定。”

  据了解,目前个人消费贷款金额上限多为30万元,时间最多可长达30年。一般来讲,消费贷专款专用,合同多会注明不得用于投资、购房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银行在放款之后,并不要求借款人提供消费单据。

  一位曾获得30万元消费贷的人士告诉新浪财经,在申请成功之后,某些银行会有相应补充条款,比如在贷款30万后,必须再次贷款5万元,还需分期1年之内还清;而30万元消费贷则是每月支付利息,3年后还本金。

  在谈到消费单据问题时,上述人士表示,他所贷款的银行并不需要消费单据,“就算需要的话也简单,可以去买啊。”而当新浪财经问及30万元的消费贷用途时,他表示不方便回答。

  一不愿具名的城商行信贷经理也对新浪财经直言,理论上讲银行发放消费贷款应该尽到审查责任,比如贷前向客户来了解用途、贷后检查资金流向,“但这是很麻烦的,既需要信贷员仔细核查,还需要客户配合,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会存在一些问题”。

  监管指向消费贷 

  银行、中介开启自查

  乱象之下,监管大旗举起。

  9月5日,北京银监局、人行营业管理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银行个人贷款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情况检查的通知》,指出辖内个别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存在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用于购房的情况,这类行为不符合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要求。

  监管要求,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需对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以及信用卡透支展开自查。而单就消费贷来说,自查范围为单笔贷款金额20万元以上的个人消费贷款,并重点关注以房地产作抵押的个人消费贷款(即“房抵贷”)等。

  而据新京报报道, 民生银行、广发银行、光大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均表示,已经收到《通知》,目前正组织开展自查工作。

  此外,9月8日,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相关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房地产经纪机构违规行为情况检查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中介机构对近三个月本机构及从业人员经营活动开展自查,内容包括协助购房人办理“消费贷”“经营贷”“个人信用贷”“房抵贷”作为购房首付款等违规行为。

  一位不愿具名的链家员工对新浪财经表示,公司并不会帮客户找首付贷,首付需要客户自己解决,但是有尾款垫资的情况,“是一些金融公司做,先帮客户把贷款额先垫上,然后客户放款后再把钱还给他们,中间向客户收取一定的垫资费用。”

  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消费贷款合同写明须专款专用,但用户提现之后究竟把钱花在哪很难确认;另一方面,某些银行信贷经理可能与客户私下都心知肚明,所以才会有补充条款的出现。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也表示,目前对消费贷的资金流向监管存盲区。“事实上,很多消费贷不是由正规金融机构做,而是有一些小额分散性质的非持牌金融机构在发放,这些机构不在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范围内。”

  【新浪金融】

  微信公众号:sina_jinrong

  新浪财经旗下原创栏目

  专注银行、保险、互联网金融

  每日提供干货满满的新闻资讯

  喜欢【新浪金融】的内容,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查看公众号】关注我们。

  欢迎补充评论与小编互动

  也可写电邮到money@staff.sina.com.cn 欢迎骚扰

责任编辑:张彦如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