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06日07:21 新京报

  ■ 一家之言

  好的企业和企业家,发展目标应当是形成企业市场占有率和消费者投入产出比的双赢。如果企业无论量级,都不过是通过利用规则漏洞来聚敛金钱,最终必然会受到市场的反制。

  据媒体报道,“新财富500富人榜”近日出炉,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王思聪父子合计财富达人民币1982.6亿元人民币,重返第一;腾讯CEO马化腾居次,第三名是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最近深陷医疗广告漩涡的百度掌门人李彦宏则以人民币885.2亿元位列第五。

  对于“富人榜”,围观者们在意的不过是上榜众人拥有的巨大财富,津津乐道于首富位置的更替,某个富豪今年比去年财产上涨或缩水了多少。然而,对于企业家来说,除了财富的增加,社会责任也本是应有之义。

  西方有句名言,“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还有一种说法是,吝于为社会服务的富豪,身后进入天堂的机会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这其实都是基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对于财富的解读有了更多被赋予的社会意义,诚如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揭示的,经济人理性带来了整个社会运行效率与经济产出的双赢。但他同时又在《道德情操论》中,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发展的道德诉求。

  只谈道德不谈回报,当然不符合人的天性。然而唯利益至上而放弃维系人与人共处的对应价值共识,就更可能产生互害型社会。围绕着近期青年魏则西之死,有关企业伦理的讨论还在继续。

  显然,这不仅是针对百度一家企业的拷问,更是企业巨头们所必须直面的共同命题。这些富冠天下企业家的财富增量,辗转挪腾的财技是否会在某种程度上有损公众福祉?技术创新是否应该设置一个底线的边界?

  当然,这样的追问还应延伸到所有企业。在魏则西事件中,百度因为名气与资源拥有量的集中而无可回避地进入媒体聚光灯,但那些大大小小的莆田系医院,不同样是一家家规模不一的企业吗?如果企业无论量级,都不过是通过利用规则漏洞、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技术产品垄断来聚敛金钱,最终必然会受到市场的反制。

  好的企业和企业家,发展目标应当是形成企业市场占有率和消费者投入产出比的双赢。比如在医疗领域,作为民营资本的莆田系,如今不当的介入只会使得人们对医疗市场化更为恐惧。而这个行业,本来是有机会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来实现资源更大程度上的共享。比如腾讯投资了丁香园,阿里健康选择了社区医疗的方向,试图打破医患隔膜。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多少曾经风云一时的企业折戟沉沙,他们各有各的际遇,但其中相当比例的富豪“死”于对资本与经营投机的路径依赖,忘记了企业生存之本是不作恶。

  这样的故事是否还会重复,取决于今日的企业家们是否能明晰底线并勇于纠错。500富人榜何时升级“500企业家榜”?这只能由主动作为的企业家、切实履行市场监管职责的政府、作为权利与监督主体的公众和媒体来共同作答。只是需要提醒的是,在魏则西事件之后,企业家们答题的时间表需要拨快。

  □毕舸(财经评论人)

责任编辑:邹枫 SF168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