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6日 16:35 《金融博览财富》 

  开学伊始,一批大学新生走入校园,而更大一批大学生休完暑假,也重新进入校园。一个庞大的大学生资金链条重新启动,新的资金雪球在大学中又开始滚动起来。

  除了少数创业者,大学生大部分还没有自己的收入。所谓理财,也多是用学费、生活费来做,或者帮助父母、亲戚理财。因此,大学生的财富之旅往往无法承担多余的风险,也容易走入一些认识误区。

  几个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

  在谈风险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大学生理财方面存在的一些误区。毕竟,如果陷入这些认知误区,可能根本就不会给自己理财的机会,也就谈不到后边的风险了。

  比如,很多大学生和家长认为,没有固定收入,哪里谈得上理财?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理财就是生财、发财,在自己没有一定财富积累的时候很难理财。其实,这是一种狭隘的理财观念,生财并不是理财的最终目的。理财的目的在于学会使用钱财,使个人与家庭的财务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和品位。

  而且,越早理财,越早受益。举例来说,甲乙两人都是每月存1500 元,只是甲比乙早做一年,那么在20 年后,如果以5% 的投资回报算,甲可以拿到大概616550 元,而乙因为晚做一年,只可以拿到569020 元。他们回报差额达到了47530 元。

  再比如,很多人觉得自己不想“欠钱”,所以不需要办信用卡。当前,社会舆论对大学生使用信用卡褒贬不一,特别是学生家长,对学生办信用卡多持否定态度。学生使用信用卡固然有诸多风险,但也不宜一味否定。信用卡是对大学生管控自己支出的一个考验,而且可以从大学时期就培养起较强的信用意识,可以较早地建立信用档案。随着消费、还款,可用额度会越来越高,也会给以后的生活工作带来便利。

  再比如,有风险的投资最好都不碰。

  的确,大学生没有自己的收入,高风险投资确实不宜选择,但是,有一些理财方式,风险、收益具有较好的平衡,风险总体来说较小,还能够锻炼自己的投资意识、方式,培养大学生对财富的驾驭能力,何乐而不为呢?当然,大学生如果觉得心里没底,还可以参加一些金融投资知识的相关培训课程,听有关大学生投资理财的知识讲座,还可以参加一些经济、金融类行业的从业资格考试,如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等,这些知识不但可以提升在投资理财方面的知识储备,还有可能在有朝一日的择业上派上用场。

  几个好的理财习惯

  首先,提前规划。大学生投资理财,可以按照1 ∶ 1 ∶ 1 的理论来给自己规划:第一个“1”是解决学费以及自己衣食住行的日常开销,先吃饱饭才能做事情;第二个“1”可以强制定期储蓄,也可以买一些互联网理财产品或货币基金,目的是对自己的开支有自控的能力;第三个“1”就可以考虑投资理财了。

  其次,培养好的记账习惯也很重要。年轻人如何做到开源与节流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这两点,养成良好的记账习惯都很重要。现在手机上有很多软件,大学生可以在手机上记账。比如,可以把几项理财的资料分别记账,对于每个月的资金进账心中有数;再比如,把每个月的各类支出分类并定好额度,在月初给自己做个主要支出的预算;或者最简单的,可以先把自己一个月的开支记录下来,当做参照,对以后的开支做适当的控制和修改。

  再次,大学生一定要量入为出。大学生还没有自己的收入,消费水平不宜过高。有些年轻人喜欢什么东西都使用名牌,其实大可不必,东西只要实用就行。而且,要想在大学时期开始理财,就意味着一定会放弃消费一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东西。

  最后,对待信用类产品要谨慎使用,对待高风险投资要三思而后行。

  信用卡和消费贷类的产品,对于很多有提前消费需求的大学生而言很具诱惑力。然而,一旦控制不好自己的消费欲望,没有养成合理的消费习惯,很容易让自己变成卡奴,甚至给自己的个人信用留下不良记录。在刷信用卡或贷款购物前,一定考虑好所购商品是否为必需品,再根据自身还款能力选择合适的产品。

  随着理财方式的逐渐增多,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收益率奇高的投资方式,而且没有门槛,流动性又强,对很多想理财的大学生而言特别有诱惑力。但是,始终要谨记,在投资市场上,收益与风险永远是成正比的。

  谨慎对待互联网理财

  互联网理财成为时下最受大学生欢迎的理财方式。一部分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稳定,在合理范围,而且没有任何风险,操作也简便,这部分互联网理财产品当然没有问题;但也有一部分互联网理财平台、理财方式风险和收益都较高,就不太适合大学生选择了,比如P2P 网络借贷平台。

  近两年,P2P 平台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交易数额飞速增长,同时,风险也如影随形。2014 年,全国有近200 家P2P 平台出现了问题。其中,诈骗、跑路类问题平台最多,占总问题平台的57%,其次为“提现困难”问题平台,占比32%。

  大学生受生活环境和阅历的限制,很难甄别P2P平台的风险程度。同时,对于大学生来说,可以使用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父母给予的生活费,在这种情况下,购买无法估量风险的投资产品,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如果非要通过P2P 平台来理财,那么,一定要问自己几个问题,如果能找到答案再执行:第一,如何寻找保险的、靠谱的P2P 平台? P2P 平台是否在资金安全问题上做足了功夫,是否有好的背景,是否与优秀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第二,选择的P2P 平台在进行什么投资,是否有严格的风控评判标准,是否有良好的贷前审核、贷后管理机制,最终收益如何保障?第三,在P2P 平台成批倒闭的现状下,万一选择的P2P 平台出了问题,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即便选择普通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也有一些事项需要注意。比如,不要挑选收益过高的产品,不要投资没有风险保障金的产品,避免选择交易资金未由银行托管的产品,尽量不选择标的性质的产品……

  想对创业大学生说的话

  目前,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甚至有的大学生想出一个好的点子就敢辍学创业。大学生有闯劲固然是好事,但创业不是儿戏,学业更加要谨慎对待。

  我们时常听到创投圈的投资人苦口婆心地劝刚毕业和未毕业的学生先练好内功,积累资源,具备一定商业常识和商业经验后再出发,这样成功率会提高很多。毕竟,从大学生创业融资上市的几个案例来看,往往好比大海泛起的几朵浪花,扑腾了两下就消失无踪影了。

  更何况,一些大学生推崇的“退学创业”的商界偶像,其实,人家虽说中途退学,但都没有离开学校,还在学校学习其他的专业来补充和完善自己的商业想法、拉合伙人……

  对于创业的大学生,有几点提醒。

  首先,笔者个人认为,创业其实并不同于很多同学理解的创办公司、找投资、成功上市、迎娶白富美、财务自由、做投资人……这样的循环。创业,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也是一条“不归路”,即使失败也必须百折不挠,不坚持到最后往往看不到曙光。某种意义上说,一旦选择了创业,就斩断了退路。

  其次,融资成功不等同于创业成功。哪怕企业成功上市,也只是拓宽了企业成长的空间和平台,投资机构和资本市场只是为企业持续成长、追求卓越提供了加油站,长征的目的不在于补给,而在于胜利。

  最后,在与一些大学创业者的交流过程中,很难看到他们对事业的野心和商业成就的追逐,更多是对已获得融资的同学的羡慕和不服。在这里,也做一个普及,许多融资成功的企业,身上的光环和媒体的追逐会让人产生一个错觉,以为资金到账,创业者就能财务自由,创始人身家倒推过亿等。其实,这些都是“资本幻影”,投资机构注资企业,钱是打在公司账户上的,而公司账户上的钱是严格按照经营预算来支出的,指派的财务总监也会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和预算来监管账户,并不是打在创始人个人账户上任其花销。在上市前或C 轮融资前,投资机构一般会锁定创始人的股权,限定其薪酬,很少给创始人套现的机会,所以,如果企业不上市或估值不理想,创始人很难财务解套,更不用说财务自由了。 ■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