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17日 11:15 《财富管理》 

  文/刘有辉

  离岸技术中心不在离岸当地,而在距离客户最近的地方。20年前欧美是离岸的座上宾,未来20年,中国人将是离岸的主要客户群。

  笔者从业十五载,发现没有改变的只有改变本身。随着财富阶层的理财思想不断成熟, 离岸财富管理也越来越被大家认可。对于大陆的高净值人群来说,究竟离岸风险管理能多大程度地保全财富,具体选择哪个离岸财富管理目的地,适用哪种方法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不知不觉中,2015年已经过半,笔者总结近期财富管理的几个热点问题,望能抛砖引玉, 才不枉颈上华发,如水光阴。

  FO这顶“帽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昔日的业内才俊一下子都变换了称谓,一顶叫做家族办公室(Family Office,简称FO)的“帽子” 把他们盖得妥妥的。这“帽子”什么都罩得住, 因为凡是高净值人士的需求,那都是FO 的工作,而高净值人士既然那么有钱,当然驳杂之事都应该让专业人士来处理。事实真的如理想那么美好吗?借顶“帽子”印个名片,甚至创造美轮美奂的演讲都不难,难的是高净值人士真的认可外部的家族办公室吗?笔者与若干戴帽子的人交流之后发现,原来卖保险的还是保险、做基金的还是基金、私行还是私行、律师还是律师,只是多了一顶帽子,这“帽子”到年底的时候大家还会戴着吗?我们拭目以待。

  多与单

  国内多数FO 都会声称自己是多家族办公室,而不是单一家族办公室,而国外的很多家族办公室是单家族办公室。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我们还是要凑近了看国外老大哥的情况吧,笔者熟识的有限的家族办公室多数是基于一个家族信托或基金形成的。如果是信托, FO 的背景多数是律师;如果是基金,FO 的背景是专业投资人。信托强调守财,基金强调增值,从形成的路径来看,是家族选择了办公室, 而不是办公室成就了家族。

  很显然,当巨额财富的拥有者将财富置于信托的时候,后代可能都成了被动的受益人,而受托人则根据信托协议运行这个财富帝国,历经数代后,信托已经演变成综合事务的办公室。家族基金也是一样,虽然设立人可能参与更多,但他与家族以及家族企业之间的关系势必趋于分离,而更加独立。由于受托人有义务避免“利益冲突”,因而很少让不同客户之间产生关联交易,所以单家族办公室更加“地道”。根据笔者的经验,在欧美所谓的多家族办公室多数是投资基金或投资咨询的代称,这一点恐怕与国内处于初级阶段的多家族办公室不谋而合。

  信托还是私人基金会

  很多国外机构刚进入这个市场的时候,最喜欢讨论的一个话题就是中国市场更适合信托还是基金会。他们想当然地认为中国市场会更多选择私人基金会,而不是信托。因为中国是大陆法系的国家,私人基金会作为一个法人实体会更加受到追捧。距离第一次谈论此事到今天已经时隔5年,真实情况是,在中国家族财富市场上普遍讨论的是海外信托或是部分机构推出的家族信托,而基金会却无人提及。

  笔者认为这种现象的成因有二:其一,外部因素,国际财富管理市场的主力部队都是普通法下的专业人士,肯定是偏向信托;而欧洲等传统的有信托也有基金会的属地多数不那么因地制宜,加上欧盟各式各样的压力,让他们很难抽身来中国宣传;亚洲和印度洋上有基金会的属地虽然宣传有加,但也习惯性推荐信托;其二,内部因素,虽然国人很难接受所有权和受益权分离的信托协议,但中国客户非常熟悉以公司实体出现的信托公司,所以这个名字就这样跌跌撞撞地开始红火。在今天这个国际税收环境异常复杂的年代,使用基金会与信托配合可以有效增强结构的对抗性,而且基金会作为家族信托的大脑,其组织形式更加有利。

  中岸崛起

  虽然BVI(英属维尔京)在香港设立了一个办公室,但很明显,属于BVI的辉煌已经过去了,简单粗暴的国际商业公司销量巨大(尤其在中国),但也给类似BVI的离岸金融中心带来了“避税天堂”的恶名。自从2013年起, 香港与新加坡的主流商业银行开始拒绝(没有明说,但却是一个潜规则)BVI与开曼的公司开户。虽然无论是BVI还是开曼都争相推出了各类高大上的家族财富工具,如BVI的Vista,开曼的STAR,但这些属地本身的坏名声,很难在主流的金融机构中吃得开。随着美国、中国、欧盟以及英国的竞相打击,传统的离岸属地将逐渐衰落,而没有复兴的机会。

  与此相反,非全免税而且能够提供复杂的金融结构方案的税务中立或低税属地渐入佳境,比如新西兰、卢森堡、荷兰、新加坡等地区。这些地区因为与主要主权大国之间保持了很多实质性的贸易投资以及政治关系,所以已经成为高税区大国之间的润滑剂和缓冲区,为资本和商人提供了喘息的空间,广受高净值人群的青睐。

  原来如此

  一直以为那些离岸的地方汇聚了无数的财富管理与投资的精英,在那美丽的海岛,他们无暇打鱼,每天研习法律或计算投资的模型。他们人口稀少,每天忙碌至极,他们高高在上, 无所不能。笔者刚刚从业的那几年,真的好想像唐僧一样去那里取回真经。

  然后当经济的重心转到亚洲的时候,笔者也差不多走遍全球,于是乎才渐渐发现,“卖油的娘子水梳头”是一个颠扑不破的公理:离岸的技术中心不在离岸当地,而是距离客户最近的地方,20 年前欧美是离岸的座上宾,这几年开始到未来的20年,中国人将是离岸的主要客户群,所以这是为什么离岸金融中心推出的信托都是以控制为主的信托。因为亚洲人习惯了自己控制,市场的需要才是唯一的真理。所以真经不在加勒比、不在列支敦士登、不在泽西岛,而是在中国。中国人的离岸财富管理的需求必然重塑这个行业,而在不久的将来, 那些离岸财富结构的高手不在欧洲、不在美国、不在伦敦,而是在上海和北京,因为他们才是真正的买家的代言人。

  谁是买家

  说到家族信托的买家,众人一直以为肯定是家族企业中德高望重,满头白发的一家之主。他有着巨额的财富,目光炯炯有神,他想打造家族事业的常青之树。但想象和现实的差距有的时候可能是一条马里亚纳海沟,笔者的经验是:离岸家族财富结构的设立者非常年轻,他们大部分是我国的60后至80后。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一方面,中国老一辈在一个法制不健全的时代长大,财富结构低调复杂,各种代持、白条、非正规的协议, 只相信自己人和亲属,所以如果让这代人接受现代的信托,那几乎不可能,因为老一辈根本就消化不了;另外一方面,很多的二代在接班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的苦难,尤其是上一代较早过世的,他们在事态炎凉中看清了很多人性, 也知道父辈的传统手段不足以在今天的时代保护自己和家人,再加上他们多数有留洋的经验,所以采用西方的家族传承的基本路数就是再正常不过。当然,中国目前阶段的家族信托多数是与家族事业并列的,因为设立者多数都有着比父辈更加宏大的构想,在防守的同时,一般更加全力以赴地出击。

  世界政府?

  在FATCA(肥咖条款,全名为《美国的海外账户税收遵从法案》)通过IGA(政府间框架协议)在全世界如火如荼的进行,OECD也推出了全球跨国企业间定价转移指导以及实施方案,这意味着整个地球的政府在收税问题上将达成前所未有的一致,政府的世界性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变得可能。政府作为收税人,而富裕人士和大企业作为纳税人之间的博弈开始向政府一边倾斜,而传统的避税模式无疑遭遇诸多挑战,至少优化税收的成本将大幅度上升。

  但世界性政府真的会存在吗?显然没有那么简单,在FATCA将对那些没有及时将离岸资产转入信托的中国高净值人群进行盘剥之前,中国政府早就意识到,配合FATCA的好处不仅仅是抓捕贪官。很多中国的高净值人群已经移民美国,但还住在中国,他们也是中国的税务居民,所以中国必然也出台类似FATCA一样的条款,但是税率肯定更低,因为鼓励离岸的游资回归中国或向中国的税务机关缴税。这是一个涉及国家安全的问题,世界政府将在面对共同的纳税人面前合作,但为了获得更多的税基,也将采取各种形式的竞争,在政府间的竞争中,必然产生规划的空间,资本必然凭借本能而流动,这将有利于形成竞争的环境并鼓励投资和消费。

  作者系信托与遗产从业者协会会员执行董事

  本文发表在《财富管理》杂志2015年7月刊上,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微信号:WEALTH 财富管理。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