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探访中学生对理财的概念。 郗慧晶/摄昨日记者探访中学生对理财的概念。 郗慧晶/摄

  今年9月,广州市36所中小学率先全国试水,开设金融理财知识教育课程。消息一出,不少人表示,这一课程填补了学校财商、金融理财教育的空白。

  根据此次调查问卷显示,在94位受访者当中,近四成中学生表示对于金融课热情一般,认为“理财技巧都知道,只在于自己想不想去做”。31.91%的中学生则表明期待金融课,认为学习理财是很有必要的,且自己也需要。值得关注的是,逾两成学生觉得金融课“没什么用处”,反而还多了一门课,加重了负担。剩下的9.57%学生则持“无所谓”的态度。“理财技巧我都懂,关键是自己做不到。”高一学生小袁表示,高中政治课虽不设专门的理财板块,但也有相关的理财知识与技巧,“可知识归知识,实际归实际”。

  新快报记者 沈逸云 通讯员 穗教宣

  学校自主研发“接地气”的金融教材

  昨日记者探营作为广州市金融理财知识教育课程36所试点学校之一、广州市长堤真光中学,走入金融理财知识教育课课堂。记者发现,由于地处广州市民间金融街,早在去年,长堤真光中学便开设了金融特色课程,将中学生的日常理财纳入课堂,并研发了教材《金融》。

  校长蔡练介绍,广州市金融理财知识教育课程的教材《金融理财知识教育读本》初中生版专业性更强,相较之下,学校此前研发的《金融》更贴合学校学生的实际生活,“老师上课会同时使用这两本教材”。

  记者翻看两本教材,发现《金融》的内容更贴合学校实际,包含了“认识民间金融街的历史”等“接地气”的章节。此外,《金融》一书的末尾,还附有专门给家长学习的两个课程资料:《给长堤真光中学家长的一封信》、《如何教孩子理财》。

  上完金融课心痒痒

  求父母给钱实践理财

  金融课是怎么上的?昨日,记者旁听了一节长堤真光中学的金融课。一上课,屏幕便显示出这节课的主题:《钱,该怎么花?》

  “每张秋游门票100元,学生打5折,16人以上的团体票按成人票6折优惠,怎么样买秋游门票更划算?”课上,任课老师刘湘云鼓励孩子们“当家作主”,为15位同学与10位家长出谋划策。此后,刘老师又给孩子们出了难题:“除去早、午餐费,父母每周再给你50元,零花钱该怎么花?请设计一份每周消费计划表。”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设计计划表时,有一位学生面露“难色”,她告诉记者,父母从来不给自己零花钱,突然间假设每周有50元,“幸福来得太突然”。

  刘老师表示,上完一学期金融课,学生或多或少对理财有了概念,不少学生下课后会跑过来问该不该买某样东西、账要怎么记。大部分学生坦言,上完课后最实际的收获,便是“学聪明了,也学精了”。“现在买东西前都会先在心里打小算盘,想想应不应该买”,吕同学说,自从上金融理财课后,便开始使用记账本记录每笔花销,再不会像以前那样任性地“买买买”。

  “我爸妈都说帮我把钱存起来”,何同学表示,听了一学期的理财知识和技巧,自己“心痒痒”,也想请求父母“拨款”,让自己可以尝试着理财。钱还未到手,何同学便开始计划:“如果拿到了第一笔零花钱,我要自己去开个银行账户,把钱存到银行里。”

  个案

  “周光族”变“理财达人”

  在零花钱上,今年读高三的学生CC是同学们眼中的“怪咖”:一方面,他每个月的零花钱高达2000元,是同学中的小“土豪”;另一方面,他却“精打细算”地过日子,成为理财小达人。

  “爸妈每个月固定给2000元,不会多也不会少。”CC告诉记者,高一那年,自己突然心血来潮地向父母提出个协议:每个月给2000元零花钱,此后学费、生活费等一切开销自理,不会额外向父母要钱。自此,他走上了“痛并快乐着”的理财之路。

  在提出这个协议前,CC的父母每周给他300元作为学校伙食费与其他费用,“300块钱太少,花得没什么概念,每周所剩无几,即使剩了也干脆花掉,反正下周还有。”CC说,由于是“周光族”,每逢买书、购物、聚会等额外消费时,仍需向父母“伸手”。

  零花钱变多了,CC花起钱来反而更“小心翼翼”。他告诉记者,手机上安装理财软件,详细记录每一笔花销,“基本上每周末算一遍,月中算一遍,月末算一遍”,时常计算花销是为了心中“有数”,反省哪些钱不该花,同时调整接下来的用钱计划。他给自己下了“死规定”,每个月至少存600元。除了第一个月CC因外出比赛需大额费用,钱没存够不得不向爸妈“求助”,三年内他没再向父母额外要过一次钱。“爸妈有时候会担心我是否会太过看重钱,怕我为了省钱不吃不喝”,CC说,其间父母也曾提出过“加零花钱”,被他拒绝,“2000块,我觉得富余了”。

  自己的钱自己做主是一种什么体验?“花钱时会纠结,也更理性、更克制。”CC回忆,有次与同班同学玩密室逃脱,一人一次约70元。同学们玩完一次后,觉得不尽兴,打算再玩第二次。CC再三考虑,认为再花70元实在没必要,于是坐在外面等同学,“如果花钱时有纠结,那通常都是不该花的,会克制下来”。但CC也并非时刻这么理性。他坦言,耳机等数码产品便是自己的“弱点”,遇上喜欢的耳机,多贵也会想方设法入手,“为了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其他方面节制一下没什么不好”。

  CC告诉记者,目前自己的存款已过五位数,开始尝试投资买基金。学习基本金融知识,查阅、了解市场与相关基金的资料,前后耗时一个多月,最后他才决定要买哪只基金。“同龄人都羡慕我爸妈开明,敢这样让我自己做主”,CC说,三年下来,自己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理财与消费习惯,同时也拥有了自己的小空间,不需要为了钱对父母撒谎。“但有时候会过于‘朝钱看’”,CC表示,请客、送礼等人情方面便无法像从前那么“大手笔”了。

  家长

  孩子需要什么我来买 给钱太多担心乱花

  根据调查结果,在94位受访者当中,53.19%的中学生表示,父母对自己“算是有”理财要求,通常只是让自己管好钱,但没有系统教导如何理财;32.98%则表明从小父母便有灌输理财观念。但近一成的中学生坦言,父母给钱后随自己怎么花,并不干涉或过问。

  “孩子需要什么,列个清单,如果在合理范围内,我一定会满足她的要求。”家长张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曾让读初一的女儿管理过年收到的利是钱,孰料她偷偷拿去买零食。“她为了不让我发现,把红包里小面额的20块、10块、5块都抽走,剩下的都是50、100的,我一查就发现了。”张先生表示当时有些哭笑不得,教训一顿后便坚定不能给孩子太多零花钱的念头,“管不住的,肯定会乱花”。

  采访过程中,大部分家长与张先生的观点相似,认为现在孩子抵挡诱惑的能力比较薄弱,给点钱带上身上以防备不时之需即可。

  “让孩子管理自己的零花钱,也是一种信任”

  也有一小部分家长认为,孩子理财晚学不如早学,以便养成良好习惯。“上了大学总要放手的,倒不如让他从小学初中开始尝试理财”,姚女士认为,让孩子理财不代表一次性给很多钱,而是要循序渐进,“让孩子管理自己的零花钱,也是对其的一种信任”。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