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5日 14:01 《金融博览财富》 

新浪金融曝光台理财遇飞单,存款变保单,理赔遭遇霸王条款,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金融机构申请入驻,第一时间倾听用户声音。

  ○ 策划/ 刘 强

  这些年,“年化收益率7%”、“期限短”、“低门槛”、“无手续费”等具有魔力的词汇不断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它们不是银行理财产品的宣传语,也不是“宝宝”类产品的描述,而是理财险的“新标签”。

  当然,就目前市场上的保险理财方式而言,理财险是一种“既新又不新”的投资理财方式。

  说它“不新”,是因为理财险早已有之,如投连险、万能险、分红险等,既能获得保险保障,又能获得一定的收益。

  说它“新”,是因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大发展,“互联网+保险”成为投资理财的一种新的选择,只要在手机上动动指头、在电脑上点点鼠标,就能完成投资,分享“互联网+ 保险”带来的丰厚收益。

  可以说,借助“互联网+”的东风,理财险开启了“疯狂”模式,并在“双11”购物节里大放异彩。从2012年国华人寿“3天1个亿”的销售神话,到2013 年多家险企涌入天猫[微博]平台,动辄亿元被秒杀,理财险成为“双11”的大赢家之一。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也显示,2014年互联网人身保险保费收入中,万能险和投连险保费合计高达261.3 亿元,占比为74%。互联网保险市场形成了以理财型产品为主、保障型产品为辅的业务结构。

  其实,“疯狂”过后的理财险,也是风险暗藏。一些险企为了迅速实现“弯道超车”,纷纷开发出低门槛、短期限、高收益等“变味儿”、“跑偏”的理财险,特别是作为“理财神器”的万能险更是让险企们趋之若鹜。不过,片面夸大的收益、被忽视的风险提示、期限错配的“长险短卖”,以及潜在的流动性“陷阱”,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定时炸弹”,并引起了监管层的高度重视,开始频频对理财险“踩刹车”。

  2014年2月,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规范高现金价值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直接对热销中的理财险进行“降温”。

  该通知要求,保险公司销售高现金价值产品的,应保持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否则应立即停止销售;同时,保险公司在每一年度销售的高现金价值产品的保费收入应控制在公司资本金的两倍以内。

  2015 年7 月,保监会还印发了《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并于10 月1 日起正式实施。曾经红极一时的网销万能险开始被整顿,遭遇寒冬。

  目前,多个寿险官网中,大部分万能险产品都显示已经售罄或者下架。不仅是官网,第三方平台诸如淘宝网[微博]、京东、招财宝等,也面临同样的情况。

  与此同时,保监会最近正在调研保险公司理财险等高现金价值业务,同时开展资产配置压力测试,防范险企资产负债错配和流动性风险。

  可以说,在投资理财道路上走得“有点远”的理财险,使得监管机构不得不对其“敲打敲打”,并引导那些“出轨”的产品逐步回归到保险“保障”的本质上来。

  那么,在逐步回归“保障”的过程中,理财险能否凤凰涅槃、再获新生,值得我们期待。未来,如何分享理财险所带来的“保障+ 收益”,值得每个投资者去仔细考量。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