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预期收益率上浮 高收益陷阱不能不防

2014年07月30日 06:53  中国经济网  收藏本文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30日讯 (记者 魏京婷)据银率网的最新统计显示,上周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中,除农商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外,其余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再现集体上浮现象。有多只收益率在6%以上的理财产品进入市场。然而,银行理财产品屡曝未达预期最高收益率,不够专业的投资者若盲目购买,则很容易掉进超高的预期收益率陷阱之中。

  月末效应 银行理财预期收益率升高

  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上周有32款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超6%(包含),占产品总量的4.8%。其中22款产品来自城市商业银行,七款产品来自股份制银行,三款产品来自国有商业银行。华夏银行发行的一款产品收益率高达6.6%,远超“宝宝类”互联网理财产品。此外,北京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等也有预期年化收益率6%以上的产品发行。

  最近一周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开始走高,上海银行间一年期拆放利率已达5%。根据以往经验来看,这应该是临近月末时点,银行在货币市场调剂资金余缺的正常现象。因此,有分析师称这是银行理财的正常“月末”现象。

  由于“预期收益率”这一指标有效的“引客”作用,在银行理财产品的竞争中,其一直被视为利器,也成为理财经理们的变相“保障”,往往给投资者稳赚不赔的错觉。然而,从以往经验来看,部分银行理财产品难达预期收益率甚至大幅亏损、信息披露不充分等现象屡见不鲜。

  警惕超高的预期收益率陷阱

  超高的预期收益率对于不够专业的投资者来说更像是一个陷阱。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银行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大于最高预期的仅有141款,占市场份额的0.27%;实际上收益率等于最高预期收益率的有27863款,占市场份额的53.6%。

  根据统计数据,2013年银行理财产品没有出现实际收益率小于最高预期收益率的情况,然而,这并非代表现实中没有小于最高预期收益率的产品,因不少银行选择对外隐瞒实际收益率情况。同花顺iFinD显示,有高达23782款银行理财产品缺少收益资料,占市场份额的45.92%,难以确定实际收益率是否达到预期。

  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与所投资标的的市场表现挂钩,理财产品说明书上的预期收益通常是在过往经验数据基础上预测得出,最高预期收益更是在理想状态下的结果,由于金融市场变化莫测,理财期满最终实现的收益,很可能与预期收益有偏差。

  交通银行一位理财顾问也表示:“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只是理论上可能实现的最高收益率,并不会必然发生,投资人对此应该有一定的认识。很多涉及证券类的产品需要客户自行作出判断,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判断力应该慎选。”

  一位国有银行理财经理表示,“投资者挑选理财产品时,不能仅看收益率高低,投资者应该充分了解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获利条件、是否保本保收益,投资期限等,再根据自己的资金使用情况,风险承受能力理性选择,切不可盲目投资。对于收益率超高的产品,投资者一定要注意。”

文章关键词: 银行理财产品银行理财陷阱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中央决定对周永康立案审查 独家交互策划
  • 体育湖人新帅正式上任 斯科特:教科比很有趣
  • 娱乐黄毅清曝女儿被关在家里 黄奕旅游不管
  • 财经专家称我国税负率达44% 不降反升不应该
  • 科技工商总局证实对微软反垄断检查
  • 博客疯狂英语李阳:我为什么要皈依佛教?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生啃老7年被赶出门称父母有义务养
  • 慕容小散:仅凭限购退出救不了楼市
  • 朱大鸣:市场手段化解泡沫让楼市崩溃
  • 郎咸平:砸碎枷锁 经济才能走出危机
  • 叶檀:住房银行发动中国城镇经济引擎
  • 玄铁令:有牛市味道 不是去牛市路上
  • 李锦:央企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要破冰
  • 刘杉:小微贷款政策不治标难治本
  • 张炎夏:福喜透露食品安全的根子所在
  • 郭士英:境外资本助推A股繁荣和转型
  • 凯恩斯:股市这次涨到一万点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