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理财骗局再起 多家阳光私募被无辜殃及

2013年05月07日 02:19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小丹

  沉寂了一段时间的网络理财骗局近日再度出现,已有部分投资者反映被骗,而上海等地的多家阳光私募也被无辜殃及。

  据记者了解,此番网络骗子依然是打着“低风险、高收益”的旗号吸引人。不过,较以往“高明”的是,为了博取投资者的信任,它们不仅盗用了正规阳光私募的名义来克隆网站,且特意伪造了阳光私募的营业执照等以公证“身份”。

  理财骗局再现网络

  近些年,随着投资理财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形形色色的骗局也是不断出现。

  早前的骗局主要是针对股民,如会员制荐股、兜售炒股软件等,曾一度引发监管部门的严厉打击。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特别是今年五一假期前后,一些骗子重返“骗坛”。在越来越多投资者追求低风险高收益、多元化投资理财的趋势下,他们又以今年最火的类似信托产品的形式骗取资金。

  在上海从事医药销售工作的王先生,日前向记者讲述了他差点上当的经历。4月27日,他在某大型网站上浏览理财新闻时,突然发现了一篇《让投资理财者走出“怪圈”的秘籍》的文章,内容虽然有些广告的意味,但其中对严控风险和保障收益的“强调”还是让他提起了兴趣。

  于是,王先生按照文章最后留下的400电话联系方式拨打过去,对方在简单介绍了一下投资方式,并保证自己是正规合法公司之后,给了他一个网址,建议他通过网站了解公司及产品情况,有问题直接通过QQ与客服沟通。

  本还抱着疑虑的心态,但在打开网站后,王先生的信任度明显增加。

  网站上除了项目清单外,公司介绍、组织结构、投资团队、最新动态、法律法规、投资流程、效益分析、联系方式,以及链接网站和网站版权所有备案号等都一应俱全。特别是其中各大新闻网站对公司进行报道的网址链接,以及在公司资质一栏中营业执照的照片,让他消除了很大顾虑。

  王先生说:“200%的收益率是很诱人的,之前听朋友说过有信托产品的收益率高达40%。这家公司的客服告诉我,他们主要投向的是一些与政府合作的民生基础项目,风险小,利润大,而且我通过工商查询系统对公司信息进行了验证,信息都对得上,加上又是上海本地的公司,于是我就相信了。”

  “我注册了他们的会员,并已打算按他们说的,先打过去800元试试。但好在接着我就在网上搜索到了这家公司的真实网站,通过电话咨询后发现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王先生非常气愤地表示。

  解密骗局过程

  据记者的调查了解,王先生的经历并不是个例。

  最近,同类模式甚至如出一辙的骗局网站已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同的只是网址、公司和联系方式。

  对此,上海一家信托公司的客户经理柴毅认为,“可能是一个团伙所为,也可能是不同的骗子复制同种的骗局模式”。

  记者随后以客户的身份与部分骗局网站进行了“交流”,又与一些曾受骗的网友了解了情况,基本获悉了这些理财骗局网站的欺骗流程。

  首先,他们通过网站发布软广告,有的还在各大论坛、信息网上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发布信息。而在“冠冕堂皇”的信息中大多附带400电话或QQ号码等不易查到真实身份的联系方式。

  一些贪图高收益或是想了解这种理财方式的投资者,便会通过这些公开的联系方式与他们联系。而他们的客服似乎已对投资者的疑问做好了公式化回答的准备,如在介绍公司情况时,声称自己注册资金1000万元,拥有固定资产200多亿元,员工上千名,是正规合法公司,并出示营业执照、组织代码证等照片,在出示照片的同时还会特别“好心”地提醒说“可以到工商部门查询注册信息,核对注册号”,而且连工商核实的网址都会提供。

  欺骗性就体现在这儿:工商部门显示的公司注册信息与骗局网站提供的证照信息完全一致。

  随后,他们的客服会提供公司网站地址让投资者去了解公司和产品信息。记者打开多个不同网址,乍眼一看,布局和内容基本雷同,确如王先生所说,制作比较规范,有不错的后台操作。

  在首页的“投资流程”中,信息显示,要先注册成为会员;接着给账户在线充值;选择需要投资的分红项目加入,他们标榜“100%获利”;最后,等待定期分红,获取收益。

  据“投资流程”称最高收益高达200%,但记者从下面的产品信息中发现,产品收益率基本都翻倍,最少的也可达到40%,其中一款日投资项目,显示若一次性投入20万元,则每天分红9000元,连续分红240天,合计收益216万元,回报率达10.8倍,甚是惊人!

  网站客服人员会告诉咨询者,他们主做基础项目投资,民生工程投资,无风险,利润大。但对于记者想上门见面签订投资合同的要求,他们却推三阻四,有的说要提前预约,5天后再等通知;有的说需要投资100万元或500万元以上才行。你若同意大额投资,执意要求见面,他们就会建议你还是先小额试水一下比较好。

  据一位受害的投资者丫丫(化名)介绍,她日前在一家同类网站投入了3000元,一次也没分红,现在网页已经打不开了。她说,据她所知,还有一位同样的受害者,首次投入了1000元,在账户分红累计600元之后,她提出把600元变现,但未得到同意,如今已血本无归。

  5月6日,记者发现,曾在5月2日发现的一家打着上海某阳光私募旗号的骗局网站,如今已经更换了网址。

  多家阳光私募“被黑”

  这些网络理财骗局网站基本上都是盗用了正规阳光私募的名义,有北京的、杭州的、宁波的、上海的……

  上海上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就是被骗子利用,差点让上述提到的王先生上当的阳光私募。日前,当记者就此事向公司询问时,其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她正对近日不断有投资者致电询问高额理财事情感到莫名其妙呢。

  在记者提示下,她打开了假的公司网址,当其乍眼看到赫然在列的营业执照照片时,很是吃惊,说“这是我们公司的”。不过,随后她拿来营业执照对比后发现,还是有差别的,如真实营业执照的落款日期并不是发证日期,公司变更过注册信息,所以更换过执照。由此可以肯定,假网站上的营业执照也是造假的。目前,该公司已在自己的官网上发表了提醒声明。

  上海另一家“被黑”的阳光私募负责人告诉记者,5月2日晚,他们发现了以公司名义开设的骗局网站,当晚便向公安机关报案并通过网络向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提出举报。

  “一方面是担心有投资者会在高收益诱惑下上当;另一方面担心公司可能因此卷入纠纷而影响声誉。起初在看到网站上的营业执照时也以为被盗用了,还在回想何时泄露的信息,但后来对比后发现,营业执照是造假的。”该负责人表示,公司也已在自己的正规网站上发表了提醒声明,此外,在接到投资者就骗子网站上的“产品”进行咨询时,公司除了告知投资者真相,还会提醒一下“离谱的高收益下必有陷阱”。

  记者发现,其他可能被盗用名义的还有河南元亨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和瑞财富(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

  遗憾的是,也是让这些网络理财骗局有恃无恐、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没有具体的受害者主体,即使“被黑”的阳光私募报案,但是公安机关不能介入调查。

  盈科律师事务所臧晓丽律师表示,要想刑事立案,让公安机关介入,必须征集受害者,且受损金额要达到1万元的诈骗立案标准。不过,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以及人力、精力。而民事方面,可通过网监追查其备案资料,或关闭网站。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骗局网站背后的操作者‘自我保护’意识极强,因此,更多的只能是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擦亮眼睛,通过正规渠道,切勿一味地追求高收益。”建设银行理财顾问江瑜说。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最高法称浙江叔侄冤案法院功大于过
  • 体育世锦赛奥沙利文夺冠 中超舜天6轮首胜
  • 娱乐英演员自称杰克逊三子生父愿测DNA
  • 财经事业单位曾试点养老金并轨 5年未果
  • 科技业内预计4G牌照最快本月中旬发放
  • 博客知情者:"毒生姜"打敌敌畏撒六六粉
  • 读书史海钩沉:毛泽东为何不与贺子珍复婚
  • 教育武书连2013大学本科毕业生质量排行榜
  • 育儿90后男子2万卖掉亲生女儿称为挣钱
  • 叶檀:全球黄金大转移
  • 张捷:辛普森案与朱令案看程序正义
  • 玄铁令:中国式楼市泡沫探源
  • 李光斗:农夫山泉告京华时报该不该?
  • 金岩石:赈灾的经济学思考
  • 林采宜:保增长语境下的中国经济困局
  • 石建勋:中国近期降准降息可能性加大
  • 沈建光:幼稚的做空中国阴谋论
  • 安邦智库:欧元区陷入增长与紧缩的挣扎
  • 水皮:中国大爷 我为你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