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老外钱紧旅游小费缩水 涉外导游返乡寻商机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3日 03:39  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 向南

  在刘正山5年涉外高端导游经历中,今年生意之惨淡尚为首次。由于无事可做,他已于6月29日收拾行囊,从云南丽江回到老家河南。

  刘正山可不是那种窝在旅游区对着扩音器给游客讲小故事的菜鸟,他带的主要是外国游客,为满足这些游客的探险精神,他要带着游客翻山越岭,展示更原生态的景色。由于长期奔波,刘正山身手矫健,行走如风,云贵高原的高原辐射使他原本白晰的脸蒙上了一层焦红。当然,这种辛苦而且差异化的贴身服务,也对应着一份不菲的收入,如果不算旅客购物的提成,普通导游一天的收入是50元,刘正山每天的收入是800元。

  这些高端客团一般都是通过网络直接和刘正山接触,但是今年刘正山接到的欧洲电子邮件明显少多了。“今年总共带了10个团,其中一半是帮别人带,帮别人带的收入减大半。”

  在带这些团队间隙,刘正山尝试过在丽江本地寻找国外客户,但成功几率极低,“给本地找到的外国游客报价每天800元(包含越野车和导游服务费),游客还觉得贵, 其实雇一辆越野车就要600元。”

  与此同时,游客购物的热情也降低了,“都是光看不购物。”刘正山的收入大概相当于团费的三分之一,团费则包括了游客购物之外的所有开销,也就是大包价。没有购物,游客多喝一杯咖啡,都让他内心紧张,这杯30元的咖啡要从他的收入中刨除。

  以前,这些客人出手大方,他还收到过几次100欧元的小费,现在小费也大幅缩水,还有些顾客像是入乡随俗,“忘了”小费这回事。

  刘正山所带游客,大部分来自富有探险精神的欧洲,一小部分来自美国,然而欧洲经济不景气,失业率攀升,削弱了游客的出行愿望和消费能力。中国自身有关的因素也有很多,刘正山接待的高端游客其实自去年开始才慢慢减少,这恰好是人民币对欧元大幅升值的时期,至今累计升值已达到20%,这也就是说,欧元区游客在中国的购买力大大降低了。

  这还只是汇率变动,中国旅游成本也在快速上升。“以通行费为例,我6月份带了一个美国两人团,共在云南旅游12天,其中香格里拉-大理-昆明路段5天,出4000元还没人愿意接,以前2500元就能搞定。” 餐饮、住宿的费用也在上升,中国民众所能感受到的CPI压力,也让外国游客望而却步。

  中国涉外旅游和改革开放同时,始于1978年,当时外国游客主要为了感受这个东方国度的神秘气息,北京长城、陕西兵马俑都是经典旅游地,后来又发展为独特地理文化的风光游,丽江古城、桂林山水等地渐渐受到追捧。但是当中国渐渐丧失神秘感,中国物价越来越高,吸引力就降低了。

  出入境游客的增减,最能反映这种购买力变化。国人开始觉得外国物价便宜走出国门,而进入国门的游客却增长乏力。2011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7000万人次,同比增长22%,出境旅游花费690亿美元,同比增长25%,与此同时,入境旅游人数为1.34亿人次(其中大多数为港澳台入境),同比增长1%,旅游外汇收入仅465亿美元,只增长1.5%。今年一季度情况同样如此,2012年一季度入境旅游人数约3210万人次,同比增长1%,旅游外汇收入约110亿美元,同比增长1%,而出境旅游人数约1850万人次,同比增长15.6%。

  人民币升值、物价上涨,也通过外国游客的减少而间接影响了刘正山的人生轨迹,刘正山2004年大学毕业后来到丽江一所高校任教,2007年辞职担任高端导游。丽江美丽的风光曾让他迷恋,并激发他与世无争的恬然性格,他本有可能在此安家。如今,由于没有客源,刘正山干脆回了老家。“我已决定在老家定居,正在老家寻找商机。”他说。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