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 近日,北京一彩民揽双色球5.7亿元,刷新中国彩票中奖纪录的消息令很多人艳羡。一些不买彩票的人开始尝试买彩票试试运气,而不少老彩民更坚定了通过购买彩票发家致富的想法。“问题彩民”的躁动再次呈现在公众眼前。
所谓“问题彩民”,就是指心理上呈现病态的彩民。这类彩民往往呈现出一种对彩票在精神上“成瘾”的症状,进而演变成生理问题。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公布的一份“中国彩民行为网络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彩民已达两亿多人,其中问题彩民约700万,这些人一般月收入不到3000,梦想通过中彩票一夜暴富。
记者走访了石家庄十几家彩票投注站,大多投注站里都是挤满密密麻麻的彩民,他们有的研究中奖概率,有的统计中奖方法,有的琢磨中奖模型,都在渴望着能够中得大奖。一个彩民告诉记者说,他一个月收入1000多块钱,光买彩票就要花掉八百元左右,最多的时候中过3000元。也就因为那次中奖,一下子上了瘾。现在宁肯不吃午饭,也要省钱买彩票。总感觉下一次就有可能中大奖。还有一位彩民告诉记者,因为买彩票妻子经常和他吵架,尽管这样还是每期必买,他相信总有一天他会中得大奖来改变他们家的生活,也会改变妻子对态度。
针对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河北省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倪爱华,他认为舆论对于暴富神话的过度宣扬以及社会财富观的扭曲是导致“问题彩民”出现的主要原因。当一个社会普遍把获取财富作为最值得推崇的价值观,但普通人又难于通过正常渠道积累一定量的财富,那彩票自然成了一些人寄托对财富渴望的宣泄口。再加上对中彩者一夜暴富过度的宣传,更给一些缺乏自制力的彩民渲染出一幅值得期许的图景,于是,很多人渐渐迷失在这可望又不可及的美梦里。
倪爱华也表示,政府和彩票发行机构应当淡化彩票的赌性,让彩票的价值回归“公益性”。要通过政府的强力宣传和投注站的正面引导,充分彰扬“购买一张彩票,奉献一片爱心”的公益特性,淡化投机、暴富心态,强化慈善、奉献理念。尤其是彩票经营者要主动摒弃功利之心,有意识地提醒彩民对游戏规则中随机性和风险性充分认知,提高彩民应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增强理性,抛却幻想,引导彩民始终保持“中奖是机缘,不中奖是乐捐”的平和心态,进入正常工作、生活状态。(河北台记者 李文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