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艺术品收藏怕假不怕贵 500万收堆赝品不奇怪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21日 17:07  北国网-辽沈晚报微博

  昨日有媒体一篇报道“收藏大家张太无收藏史:曾用一船银元换一部书”引起多方关注。向来收藏界的奇闻居多,那么辽宁的收藏界又有怎样的故事呢,在收藏家眼里收藏现状又是怎样?昨日记者采访了作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辽宁收藏家潘德柏,他已经有近30年的收藏经验,如今他个人收藏的名人字画至少已经达到二三百幅。

  “无漏时代”捡便宜不容易

  潘德柏认为,当今的艺术品市场,是个“无漏时代”,一旦有人抱着捡漏的心理进入市场,很有可能最后会赔得血本无归。有一段时间,潘德柏一位外地的朋友也迷上了收藏,喜欢广各种古玩市场去捡漏。有一次,潘德柏到了他的家里,朋友把花了500多万元买的十余件藏品拿出来给他看。朋友告诉他,所有东西都有“故事”,有“出处”。潘德柏看过之后,半天没敢吭声儿,最后不得不委婉的告诉这位朋友:“要不你再找别人给你看看,我看没有一件像真的。 ”朋友脸“腾”的一下子红了:“不会吧,这么一堆东西怎么也得有一件是真的呀。 ”但从此之后,潘德柏的朋友没再搞过收藏,而他每次和这位朋友聊天也绝口不再提收藏了。

  潘德柏解释,之所以说现在的艺术品市场是个“无漏时代”,一方面是由于卖主鉴赏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则是当今的艺术品市场早已被行家“挖地三尺”,基本无漏可捡。

  虽然已经在收藏界已经摸爬滚打了近30年,潘德柏确不认为自己是一名收藏家。潘德柏坦言:“收藏家收藏,更多是因为喜欢或者要承担某种历史责任,我更偏向投资。 ”

  “怕假不怕贵”眼光很重要

  捡漏儿,更多的是过去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买家了解价值而卖家不了解发生的。潘德柏解释,但在当下的艺术品市场,所谓的捡漏儿则变成,在双方都认可其价值的情况下,买家向卖家讲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成交价格,经过数年收藏,艺术品的价值飙升。“这种情况倒是很多的。”

  潘德柏给记者讲了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有一次,在天津的拍卖行,有一个民国时期的扇面,图案是两条金鱼,当时我很喜欢,但是一犹豫就没有买。一年后,我在另一家拍卖行又看到这个扇面,就觉得和它真的是有缘吧,当时就以高出上次30%的价格买下来了。 ”

  还有一回,北京瀚海拍卖行拍卖一幅张大千的成扇。在正式开拍前,潘德柏和朋友给这幅成扇的估价是20万元左右。真正开拍的过程不到一分钟,潘德柏竟以8万元的价格拍得。他的朋友上个厕所,回来竟然发现已经拍完,追悔莫及,商量能否高出几万元的价格从潘德柏的手里买到这幅成扇,潘德柏没舍得卖,至今收藏着。潘德柏说,如今,这幅张大千的成扇市价已经可以达到六七十万。

  收藏与鉴赏密不可分,在收藏界流行着一句话“怕假不怕贵”,因此收藏者的鉴赏眼光就显得至关重要。要明辨真伪,必须把功课做足。潘德柏不仅经常购买书画鉴定的理论书籍以及美术史、书画史类的专业书籍。一有时间,他还到美术学院旁听专业课程。潘德柏说,鉴定书画最重要的是感受它的气韵,只有见多了真迹才能体会到。 记者 吴双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