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理财小菜们咋看懂产品说明书 中外资行都有坑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05日 05:13  理财周报

  理财周报见习记者 杨朋翰/文

  中资行产品说明书信息简单,很少涉及资金用途;外资行金融用语晦涩难懂,结构类产品收益率常成“望梅止渴”

  美联储调息、LIBOR、汇率挂钩、iSharesMSCI韩国指数基金,面对这样一大堆外资行“天书”里的名词的时候,不知道各位投资者会不会茫然不知所措呢?

  如果你想购买这样的产品,读懂产品说明书的名词其实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则是要搞清楚收益率和挂钩标的的关系,然后才决定是否购买。不过,你有这么多的时间和这么大的耐性吗?

  或许你只是匆匆看一下潜在最高收益率和投资期限,便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理财周报记者走访沪上多家银行网点发现,有的银行并不提供详细的产品说明书,而有些银行的产品说明书则包含很多专业晦涩的内容,普通投资者想要搞清楚自己可能获得的实际收益率需要一定的专业。然而,这个过程总是让人疑惑和迷茫。

  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便是两个“极端”。那么,理财“小菜”们应当如何练就一双金睛火眼呢?

  中资行产品投向是“谜”

  木木,女,毕业于上海某知名高校,银行卡上躺着一大笔活期资金,在一些同事建议下,准备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然而当她打听过几家银行的理财产品后,却更加困惑了。

  中资行的理财产品宣传单上一般只有三类数字——起点金额、预期收益率和投资期限。

  而外资行的产品说明书动辄厚达十几页,其间充满了“超现实主义”的图表和板块般啃都啃不动的金融词汇。不过,看到最后,投资者兴许也只会明白了两类数字——预期收益率和投资期限。

  如果信息过于简单,投资者可能缺乏对该理财产品的了解;而如果产品说明书晦涩难懂,过于复杂,则让一些非专业人士在阅读时遗漏掉很多细节。

  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理财周报记者发现,在中资行购买理财产品的客户要比外资行多。尤其是在上午,中资行的理财经理往往忙不过来。大部分的客户并不会细看说明书,而是直接在合同上签名。这类客户一般都是中年人而且也是老客户。

  当记者询问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设置和资金投资配比。有趣的是,即使是专业的理财经理,也只是了解资金投向的部分配比。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上并不会向投资者披露具体的比例。

  资金用途上的表达模糊,是很多中资行存在的问题。

  按照国内的金融法规,中资行募集到的资金大多投向国债、央行票据、协议存款、期货担保金、大宗购买担保金和短期融资券。因此,这些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几乎都在4%-5%之间。

  这也造成了风险评级表述上的混乱。

  交通银行个人金融部人士承认,“不同银行对理财产品有不同的风险评级,因此,投资者在这家银行看到的理财产品风险评级,在另一家银行可能并不适用。”

  譬如,东亚银行最近就推出了一款产品叫“牛熊双盈”,产品推介书上写着,该产品风险评级为1,即适合所有客户。但是,对于一个没有任何投资经验的客户来说,即便风险测试表明他的风险承受能力达到该级别,这款产品也真的适合他吗?

  外资行产品收益挂钩复杂

  和中资行相比,外资行的产品说明书比较详细。外资行的预期产品收益率普遍比中资行高,产品多挂钩股票、汇率和指数等结构性产品,对产品收益率和挂钩标之间的关系表述也很详尽。但是,存在的问题是,有多少一般投资者可以花费那么多的精力去一个个搞懂它?

  也许,正因为过于“专业”,反而导致投资者容易误解。

  比如前文提到的东亚银行的牛熊双盈,产品宣传书的第二页上写着“该保本投资产品将于该观察日所属的观察组别之收益支付日提前终止”。那投资者需要从语言角度读通这句话,其次要去具体了解三个概念:观察日、观察组别和收益支付日。

  此外,结构性产品预期收益率相对较高具有一定诱惑性,但首先要搞清楚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结构性的理财产品中,挂钩标的是怎么回事?什么叫结构性产品?

  经过木木的一番了解后,她终于发现,原来这个挂钩指的就是收益率和银行所指定的一个或多个国际的金融指标挂钩,比如东亚银行就有和澳元对美元的汇率挂钩的产品,还有和香港盈富基金、ishares MSCI 台湾指数基金等一系列指数型基金标的挂钩的产品。而收益率的情况要看这些标的的波动是否在他们银行所规定的区间里,在区间里不同的波动方式对应不同的收益率。

  比如牛熊双赢的收益高达7.5%外加7%的潜在收益,它和四个标的挂钩,只有这四个标的达到交易日波动幅度、观察组、观察日等几项指标的要求,投资者才能获得投资期间每天年收益7%的潜在收益。

  听起来很复杂吧,简单的解释一下,就是符合这些条件的难度很大。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一些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虽然和挂钩标的波幅有关,但并不一定具有正相关关系。有些结构性产品的设定是,只有挂钩标的下跌时,投资者才能获得预期收益。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