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怎样甩掉财务焦虑:富人险助富二代HOLD住财富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3日 17:07  《理财周刊》

  财务焦虑已经成为了现代都市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财务焦虑是其中最大的一部分。不过,焦虑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可怕。有时候,焦虑也是一种动力。如何甩掉你的财务焦虑?一方面,我们要学会从情绪管理的角度来降低焦虑的压力;另外一方面,也需要在理财的技术层面上消除自己的“焦虑源”。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让我们甩掉焦虑。

  甩掉财务焦虑

  /本刊记者 尹娟

  财务的焦虑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情绪。

  “春节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少不了谈起的就是房子、孩子和票子。”小于说。在这样的聚会之后,他总是有种按捺不住的焦虑。

  “其实,我的内心并不像表面那样潇洒。”石磊说,债务的黑洞总让他感到阵阵焦虑,“尤其是信用卡账单纷至沓来的时候。”

  “下定决心从外资银行跳到国企,又发现做多做少好像都差不多,也看不到明确的晋升机会,有时候想要多赚一些也不知道该往哪使力。”郭先生说。

  “现在收入不错,最担心的是忽然失业,或是突然遭受意外、疾病,失去赚钱能力,甚至累及整个家庭的经济运行。”这是刘先生最大的担心。

  无处可躲的财务焦虑

  无论你现在的经济状况如何,都无法避免来自金钱的焦虑。

  ——收入还和以前一样,物价却涨了不下50%。

  ——医疗、养老、子女教育,像三座大山一般压在我们的身上,存款的数字却依然苗条。

  ——不管你多么勤奋,买房依然还是个梦想。

  ——任你再振奋精神,坚信底部已经到来,投资市场却如一潭死水,鳄鱼的身家进去,壁虎的身材出来。

  ——信用卡账单上的数字越积越多,用了循环利息,用了分期付款,却没法停住消费的欲望。

  ——列了长长的愿望清单,却不知哪一天才能实现。

  ——想在职场上有所施展,却发现危机来袭,能保住饭碗已经很不错。

  焦虑已经成为了现代都市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财务焦虑是其中最大的一部分,来自金钱的压力成为有形的、无形的紧箍咒,人们害怕和焦虑支付账单,害怕承担他们的抵押贷款和子女的大学教育,担忧自己的医疗和养老……无论你如何努力,依然觉得财务混乱,依然觉得不尽如人意;即使你故意视而不见,却总有一两个瞬间让你觉得茫然不知所措。

  更严重的,财务的焦虑会影响你的生理和心理,情绪变得低迷没有斗志,变得易怒、暴躁不安,甚至你会发现自己无法入睡。

  焦虑也是一种动力

  不过,焦虑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可怕,有时候,焦虑也是一种动力,心理专家如是说。复旦大学心理系的李晓茹解释道,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焦虑是一种有用的情绪,没有它,我们做事就会不计后果,做出危险的行为,从而对自身造成伤害乃至危及生命。一定程度的焦虑恰恰让你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督促你去面对它、解决它甚至改变它。

  “个人或是家庭财务方面的焦虑也是如此,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对个人乃至家庭财务状况的担忧都使得你‘焦虑地’检视自身的财务问题,并且试图去改善那些让你如此‘焦虑’的现状。”李晓茹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焦虑反而是促使我们解决财务问题的动力。

  因此,当我们从心理层面上能够坦然接受来自财务的焦虑,并开始动用各种方法来解决我们的焦虑时,也就意味着从“危”到“机”的转变。

  一方面,我们要学会从情绪管理的角度来降低我们对财务的焦虑,保持良好心态和应对焦虑的勇气,激发自身的幸福感、满足感;另外一方面,也需要在理财的技术层面上消除我们的“焦虑源”。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让我们告别焦虑,与财务焦虑说再见。

  做自己的理财治疗师

  来自财务的焦虑正成为全球性的通病,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欧洲等成熟市场也遭遇了较大的冲击,失业率居高不下,人们此前习以为常的消费习惯正不断面临着新的考验。在美国,人们不得不去正视低储蓄、过度贷款对自己的威胁;在英国近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为钱发愁是英国人失眠的首要原因,有三分之一的英国人为钱焦虑而失眠。

  在这样的背景下,“理财治疗师”这一新的职业也应运而生。理财治疗师既具备专业的理财知识,又拥有较高的心理学素养。理财治疗师不仅帮助客户们分析导致情绪焦虑的原因,还会根据客户的状况制订出可行的财务方案,从根本上解决导致客户产生焦虑的问题所在。

  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出现“理财治疗师”这一行业,要解决我们的财务焦虑,除了听从心理专家的建议,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与心理健康,我们也可以自己建立起理财治疗的概念与方案。在本期的这组文章里,我们就针对常见的财务焦虑,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方案。

  如产生财务焦虑的一大主因在于缺乏财务上的安全感,保险是帮助我们进行风险转移、提供安全保障的重要手段。无论你现在处于怎样的财务水平,为自己及家人,包括自己的重要财产建立起一份牢不可破的保险保障是创建财务安全感最基本的方式。

  财务目标总是遥不可及,现实总是距离目标太远,也是经常出现的焦虑源。有的人以为,只要拥有了不让人焦虑的存款,有足够多的“存粮”自然能够应对各种财务需求。可是除了可遇不可求的彩票中奖,这一愿望只是空中楼阁,与其为空想而焦虑,倒不如把自己的目标具体化,并建立可操作性强的投资方案,以聚沙成塔的方式逐步缩小与目标的距离,假以时日,你会发现目标已经离自己越来越近。

  客观地说,管理财务的焦虑并不容易,焦虑会不断反复,焦虑消除后还会出现新的焦虑。但是如果我们愿意面对财务的焦虑,积极地解决而不是消沉地坐以待毙,它也并没有那么难。

  心理专家解析财务焦虑

  焦虑并不一定是坏事

  文/本刊记者 徐卓航   

  “焦虑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关键是不要过度。”谈到如何告别财务焦虑,复旦大学心理系博士李晓茹老师首先就告诉记者,“焦虑是一种有用的情绪,没有它,我们做事就会不计后果,做出危险的行为,从而对自身造成伤害乃至危及生命。一定程度的焦虑恰恰让你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督促你去面对它、解决它甚至改变它。”个人或是家庭财务方面的焦虑也是如此,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对个人乃至家庭财务状况的担忧都使得你焦虑地检视自身的财务问题,并且试图去改善那些让你如此焦虑的现状。

  焦虑不等于焦虑症

  应该说,焦虑是人的一种常见心理情绪,而焦虑症则已经是一种需要治疗的心理疾病了。在人们遇到某些事情、挑战、困难或危险时,焦虑就会出现。经济增速放缓、投资市场不景气、贫富差距加大、对物质的渴求更加强烈……正是这些问题的纷纷出现导致了财务焦虑的普遍产生,所以我们才会说财务焦虑成为了都市人的一种“通病”。但这种“通病”折射出的是现如今各自的财务状况给人们带来的压力,而压力也可以合理地转化为动力。

  “一个简单的区别方法就是看你对于自身产生的财务焦虑,有没有足够的、或者说恰当的应对方式。”李晓茹指出,“同时还要看焦虑的持续时间、影响程度。”同样的问题,比如突然面临巨大的工作或财务压力,有些人一个月之内就消除焦虑恢复过来了,能及时调整好自身状态、重新积极正常地投入工作和生活,而有些人会需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逐渐走出来、平复下来。

  可以说,财务焦虑与绝大多数的焦虑反应一样,一般都是由一定原因引起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属于正常焦虑,只是每个人经历的时间长短不一或程度不同而已。“有的人你看他每天说自己好焦虑啊,但他在自己的这份焦虑中反而能更好地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努力去奋斗、去解决财务方面的麻烦和困境,这就是有正向积极意义的。”李晓茹解释说,“而有的人面对焦虑寝食难安,吃不好睡不好,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甚至有些人没有明显的焦虑原因,却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生活与社交活动,这就偏向于焦虑症,需要一定的治疗了。”

  正确看待焦虑源

  通常来讲,财务焦虑总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比方说觉得家庭还贷压力大、还贷之路漫漫;又比如工作压力大而通胀明显,感到赚钱难、攒钱更难;或是对自身财务状况心里没底,觉得未来生活得不到保障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就是所谓的焦虑源。”李晓茹说,“财务焦虑者的焦虑源通常是长期存在且很难改变的某一个问题,想要彻底解决自身的焦虑,除了关注焦虑源之外,改变自身的认知方式,寻找一种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更为有效而现实的方法。”

  确实,人们之所以会面临财务焦虑,正是因为觉得现状在短时间之内得不到改善,甚至长远一点也难以看到希望,比如长期得不到晋升机会、经常“月光”攒不下钱等。但我们反过来看也会发现,既然焦虑是一种正常的表现,也有着鞭策我们努力前进的积极意义,它让我们能主动地去想办法消除使我们产生财务焦虑的那些“焦虑源”,若焦虑源消失了,自然就能告别让我们烦心的财务焦虑了。

  而事实上,一旦行动起来你就会发现,直面困难和积极进取恰恰是摆脱财务焦虑的良方。找出你所有的财务问题,一一确定它们的大小、严重程度,然后进一步考虑解决的方案和难度。弄明白是什么让你如此焦虑、弄明白你到底该有多焦虑永远比坐着担心不已要来得实在。当你着手去解决问题,你会发现你已经不那么茫然不知所措了。

  调整一个好心态

  当然,焦虑源往往也是不会轻易“就范”的,甚至确确实实会在一段时间里“不消失”。但就像正确对待焦虑源一样,正确看待焦虑的“不消失”也是面对财务焦虑、告别财务焦虑的重要一课。“调整心态,让自己拥有一个好心态也是至关重要的。”李晓茹表示,“这其实就是一个对财务焦虑的认知问题、态度问题。”

  同样的一件事,我们总是可以选择从积极的一面去解释它,或是从消极的一面去解释它。想要告别财务焦虑,就要学会更积极地看待让自己焦虑的那些麻烦事,有时候甚至阿Q一点也未尝不可。比如说面对经济大环境的问题,“现在经济环境这么差,那么多能干的人都面临失业,这样的困境既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因为我的错。我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该做的、能做的,努力做得更多更好。”若是能这么想,自然就能战胜无谓的焦虑,调整好心态使自己在逆境中更多地想着如何努力,而不是死死着眼于难以改变的现实,比如“经济大环境不好”等等,最后焦虑不安,越发糟糕下去。

  另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焦虑的麻烦。少跟消极不安的人呆在一起,多与积极面对生活、投资有道的人聊聊,适当地运动、娱乐和减压都可以帮助我们健康地生活和作息。

  正确对待自身

  “最后,正确地看待自身必不可少。”李晓茹说。财务焦虑的普遍产生更加提醒我们要正确看待这样一种焦虑,也要更加正确地对待自己。自己的财务方面哪些地方还有不足?哪些不足是可以努力去弥补和改变的?我该怎么样去努力、怎么样去做得更好?多向自己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来“自省”,一方面帮助自己认清为何会焦虑,另一方面也帮助自己去试着解决。

  自我的调节和应对正是面对焦虑的主要途径。不自信的时候要让自己变得更自信一些,紧张的时候要让自己放松下来,消极的时候要让自己更积极地去看问题。多问问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什么才能让我产生幸福感、满足感,什么样子才能让我真正不焦虑。弄明白了这些,那么无论是努力赚钱、制订投资计划,还是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定时定额存款和买保险,都能够快速有效地找到合适自己的以及自己最需要的方案。这样,便能不再一味焦虑,进而一步步地告别恼人的财务问题,最终也就告别了财务焦虑。

  怎样甩掉你的财务焦虑

  文/本刊记者 尹娟 陈婷 徐卓航

  案例1、焦虑者说:“期望很高,存款很少。”

  每逢到春节,对于不少人来说,在合家团聚之余,也有一些难以言说的烦恼。

  ““春节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少不了谈起的就是房子、孩子和票子。”小于说。在这样的聚会之后,他总是有种按捺不住的焦虑。小于是一家公司的机械工程师,日子也算过得小康,可是每每和做生意的表兄一比就相形见绌了。“今年春节,表兄又换了一部近百万元的越野车,很是拉风”。小于最大的焦虑来自于购房,结婚后小于一家一直住在父母给的一套老式公房里,妻子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买一套交通便利、最好还有优质学区配备的新型公寓。

  去年房地产市场低迷徘徊,房价也开始了松动。可是经过一番市场调研,小于仍是失望而归。“符合自己心意的房产至少要三四百万元,加上银行贷款政策收紧,首付门槛提高,即使卖掉现在的房子加上所有的存款也够不到首付要求,更不用说一百多万元的银行贷款会有多大的压力了。”

  何太太的压力则来自于子女教育。“总想给他更多的、更好的”。何太太的儿子刚念初中,在何太太的苦心运筹之下,儿子终于进入了一所重点初中。可是在她看来,这还只是长征路上的一小步。“最佳的方案是让儿子直接出国读高中,难度较大的话至少直接到海外念本科”。可是异国的求学路,不仅给儿子提出了要求,对何太太一家的经济能力同样是个不小的考验。何太太的生活中,儿子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了她最大的焦虑,“经常失眠,常常莫名其妙地发脾气”。财务上的焦虑甚至让何太太完全变了一个人。

  点评:期望太高让人忧

  “想要的太多,可以实现的却太少”。生活中,来自未能实现的财务目标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焦虑。

  如何才能告别财务焦虑?很多人的答案很简单——拥有不让人焦虑的存款,有足够多的“存粮”自然能够应对各种财务需求。可是究竟要存够多少钱,才能够让你一生衣食无忧。2009年时《理财周刊(微博)》就曾经进行过测算,对于一个中产家庭来说,购房、购车、中等水准的生活、完善的子女教育,一生的花费至少要达到958万元。时至2012年,受到物价水平的影响,这个数字还要更高。尽管乍一看来近千万的数字很惊人,可是如果放置在时间长河中,如30年、40年,平均分摊到每一年来说,对于中等收入的群体还是可以实现的。

  但是,如果我们想要一下子拥有这笔让你不焦虑的存款,想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谋求一生的需要,那这自然就成为了你焦虑的源泉。

  方法:解除除焦虑有方法

  一是合理化预期。虽然人类本就是为了欲望而生,追求财富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得生活的享受。但是,只有在预期和实际能力之间达成平衡,才可能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焦虑。比如对于何太太来说,她的愿望是将儿子送至美国念高中,在现阶段这也是她的最高目标。但目标的实现既需要儿子的努力,也需要一笔高昂的学费与生活费用。当自己的实际能力与目标差异太大时,适当地进行目标的调适,如将留学目的地改为学费较低的新加坡,在为儿子提供国际化教育环境的同时,也减轻了自己在经济上的压力,焦虑自然也会离她远去。

  第二个方法是将目标具体化。除了彩票,很少有路径能够让我们在一夜之间拥有了自己希冀的财富。可是如果仅仅停留在空想上,你会发现目标永远是目标,你所拥有的只是目标难以实现而产生的焦虑。

  把目标具体化,就是指将抽象的目标,如我希望养老无忧,我希望有一套大房子,我要财务自由等等,转变成可以用数字和金额描述的具体内容。举个例子来说,“养老无忧”,我们可以具体描述为:在20年后当我退休时,每个月至少有1万元的资金来满足我的退休生活需求。看,这个目标对我们来说已经比较具体了。

  接下来,我们可以花一些时间或是聘请专业的理财经理来帮助我们进行测算,如何去达成这1万元的目标。也许你的社会保险可以为你提供一部分资金,也许你已经购买的商业保险也能够支付一定的金额,也许你现在的存款也可以发挥作用,当然你可能还有一个大缺口,那就是你现在需要做的——开一个属于自己的养老账户,每个月开始往里面存钱或是进行投资,在20年后这就是你无忧养老的保证。

  第三个方法是积极投资。投资无疑是缩短与目标之间距离的最佳工具。积极的意义有两重:第一重是适度参与一些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尤其是目标期较长的需求,通过承担一定的风险能够博取更高的收益;二是积极提高本金,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有的人会担心本金太少,投资无法发挥作用,不妨就从一些定投的项目开始实施,甚至可以考虑从自己的花费中裁出一部分资金来进行投资,加入到自己的目标中。

  案例2、焦虑者说:“债务黑洞让我喘不过气来。”

  房贷、信用卡A、信用卡B、消费贷款……每个月的20号开始,石磊就开始进入密集还款期。“我是真正的百万负翁”,石磊已经坚信这是一种生活理念和生活哲学。工作没几年,石磊就在父母的帮助下买了一套房产,每个月需要供贷5000元。

  “增加资产的同时,也增加了压力。”为了不让自己的生活水准受到影响,石磊成为了卡奴一族,“我有五六家银行的信用卡”,想买到自己喜欢的数码产品,一下子又没有那么多闲钱怎么办?石磊的答案是分期付款。要付的卡账太高,工资不够怎么办?石磊的答案是最低还款……

  “其实,我的内心并不像表面那样潇洒。”石磊说,债务的黑洞还是会让他感到阵阵焦虑,“尤其是账单纷至沓来的时候。”

  当然,适度的负债不是坏事,但是如果负债的金额超过了还债的能力,负债就会成为我们财务上的黑洞,给我们带来无穷尽的焦虑。

  如何告别债务上的焦虑?自然解铃还需系铃人,整合债务,戒除不良消费习惯。

  点评:合债务谋自救

  要了解自己的负债是否超过了还债能力,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看自己每个月信用卡账款是不是能够一次付清?是否动用到循环利息?如果连续几个月都只能进行部分还款,看来你已经出现了债务黑洞,它们也将成为你焦虑的源头。

  进行自救的方式便是整合债务。

  花一些时间,对自己的各种负债做一次详尽的统计。如果单单依靠近期的收入已经没法还清负债的话,建议你不妨“快刀斩乱麻”,将自己的一些投资变现,降低资产以解除债务。比如取出定期存款、赎回一些基金或是卖出股票,一次还清短债,让自己的债务重新归零。短期来看,“快刀斩乱麻”的方式会带来一些损失,可是相比起深陷于债务深渊,这样的损失是值得的。

  此外,如果条件具备的话,对债务的结构进行调整,如借长债来还短债。举个例子来说,可以通过申请1~3年的贷款,来偿还不断需要动用循环利息的卡账。又如以低息的债务来替代高息的负债,借低还高。为了舒缓压力,也可以动用上信用卡分期付款,现在一些信用卡中心推出了账单分期的业务,把账单的压力分解到每个月来偿还。但是,需要提醒你的是,分期这种工具只适合临时使用,如果把分期付款作为一个常态性的工具,不用多久,你就会从一个泥潭走进另外一个泥潭。

  方法:戒除不良消费习惯

  如果说清理债务是第一步的话,真正告别焦虑的方法在于和不良的消费习惯说Bye Bye。

  剪掉自己的信用卡看起来是个极端的做法,但是不少研究已经证明,人们在进行刷卡时往往会失控,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心理账户在作祟。人们会认为,刷卡的付出,会小于现金的付出。

  国外心理学家曾做过研究,他们给予受试者一张餐馆菜单,让其点餐。其中一半的受试者可用信用卡消费,另一半则只能支付现金。结果发现,使用信用卡付账的受试者,他们的食物消费大大超出支付现金的人。可见,人们在花费现金时,要比使用信用卡支付时谨慎得多。

  所以说,与其在还款时焦虑,倒不如在花钱消费时避免心理账户的作祟,仅仅保留一张低额度的信用卡供应急使用,在消费时只使用借记卡或是现金,

  增加强制性储蓄的手段也是减少消费的一种方式,在工资日之后收入就自动设置进入储蓄、投资账户,并为自己设立一些高门槛无法取出。在强制性手段的作用下,可用于花费的资金自然就变少了。

  合理负债不必焦虑

  不过,有些人则是因为正常的负债而产生焦虑。这种焦虑在中老年群体中尤其普遍。刘女士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前几年为了买房,刘女士申请了60万元银行贷款,尽管刘女士的供款能力并没有问题,但是在她的心目中,这笔债务成为了她最大的心理负担。只要手头略有积蓄,刘女士就会立刻去提前还贷。

  其实,拥有一定的负债能够起到借鸡生蛋和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购房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同样多的资金,使用全款付清或是首付+银行贷款,能够撬动的资产就有较大的差距。当负债风险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内,这样的负债就是安全的,完全没有必要因此而焦虑。

  具体到量化的指标,我们可以关注月供额占月税后收入及利息保障倍数这两个指标。一般来说,房贷的月支出须控制在收入的50%以下,我们可以把贷款额不超过收入的五成认为是一种“度”。如果月供比例增加得过高,往往会对每月的现金流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可以关注一下“利息保障倍数”的指标。利息保障倍数是指用月净收入除以每个月支付的利息。举个例子来说,某个家庭的月净收入为1.5万元,每个月需要支付的房贷利息为3000元,那么这个家庭的利息保障倍数就是5。通常来说,当利息保障倍数大于4时,财务比较安全。由于利率调整,每个月需要支付的利息也会有所增加,利息保障倍数随之变小。

  所以,如果这两项指标正常,就请不要再为自己的债务焦虑了。

  案例3、焦虑者说:“职场遭遇瓶颈,难上难下。”

  “别看我现在这样,看上去还挺随遇而安的。”郭先生一边笑着一边说,“我以前是个特别焦虑的人。”

  郭先生告诉记者,大四找工作的时候,他面临各种各样的面试机会、实习机会,几乎每一个都想要抓住,都不想错过。“当时真是非常焦虑,总觉得是站在选择人生的重要十字路口了,a还是b,不管选了哪一个都会觉得好像另一个更好,怎么办?怎么办?于是每一个机会都想尽可能地抓在手里。”郭先生说,“但怎么可能每条路都去走呢。”甚至是早就想清楚了要找工作,可临到直研考试时,郭先生又想着要不要报名,自己是不是错过了。

  毕业后,郭先生先是在一家外资银行工作。“当时觉得金融行业比较好,外资银行做得多拿得多,努力马上就能有回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郭先生手头上要处理的事务越来越多,工作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那时候正好是2008年金融危机,每天都担心自己能不能处理好、能不能完成指标,总觉得事情多到顾不过来,生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影响了前途。”郭先生回忆说,“一方面是领导这边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同龄人之间也会有想法。看到一些同学工作比我闲暇,拿的又不比我少,就越发怀疑自己的选择。”

  在积累了两年工作经验之后,郭先生跳槽去了一家国企。在外资银行的经历让他觉得自己还是更适合国企的氛围,于是选择在条件成熟之后辞职换了工作。“可能我还是不适合工作压力太大,无时无刻总有个指标压在你心上吧。”郭先生笑笑说,“人生不过是求个幸福满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想明白了这点那就找准方向来呗,积攒经验和资历,尽量多学一点东西,然后以此为资本,再次择业。”

  不过,在新环境之中郭先生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几年来都不上不下的,让人觉得像是遇到了瓶颈。

  “人就是这样子,来了国企又会觉得做多做少好像都相差不多,也很难看到什么明确的晋升机会,有时候想要多赚一些也不知道该往哪使力。”郭先生又笑笑说,“不过这是自己之前就有所设想的,平时多劝劝自己耐心一点就好。”

  点评:厚积薄发化解难题

  事实上,在职场上遇到困难和危机是十分正常的现象。这种麻烦可能来自于整个单位乃至整个行业的不景气,可能来自对自身定位和企业定位的不准确,可能来自新的人事调动、规则改变。不同的行业、单位会有不同的内在情况,包括薪资、上升空间、稳定程度等多方面,而在实际踏入之前都只能看到其“组织表象”,而不能切实感受到其真实的样貌。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看法,一边适应、一边寻求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才能逐渐感觉到对自身未来的把握,不至于在较大的压力中丧失信心、希望和安全感。

  不过,通过各种努力,同样也能有效地化解各种难题。郭先生曾这样告诉记者:“有压力才有动力,对未来的不安使得我更加努力,更加有方向性地去学习、去工作,并一边认清自己想要什么,一边制订更为详细明确的职业规划,并进一步朝这个方向前进。当我这样去做了之后,虽然忙碌却感觉踏实而有目标了。”现在的郭先生看上去已是一脸的平静,并没有被焦虑所左右。他告诉记者,现在一边上班一边自己还在外面读在职研究生,也是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基础。工作上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最好,有机会就去争取,没有就安心等待。郭先生笑道:“先把自己准备好了,今后才好伺机而动、厚积薄发嘛。”

  方法:在职场上提升自己

  郭先生的职场经历可能正代表了一些现如今十分普遍的情况,不少工作了几年的人都或多或少地遇到过这样那样的焦虑,会疑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疑惑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也会疑惑未来的方向在哪里,而郭先生应对焦虑方面的转变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

  第一,职场的焦虑首先是提醒自己去发现问题。我现在的这份职业是否适合我,这样子走下去我会如何发展,发展后的未来境况是否是我所想要的。简而言之,要弄明白自己,也要去弄明白职场。当你弄清问题所在了,你也就不会再那么彷徨焦虑了。

  第二,职场的焦虑也推动自己去改变和改善。焦虑可能来自于你在职场上遇到的变故和危机,也可能来自于你对现状有着某些不满意、不能忍。也许是薪资太低,也许是太忙压力太大,也许是得不到发展,也许是发现自己压根不喜欢也做不好这份工作。总之要弄清这份焦虑的来源,想方设法去改变它,并改善自己的情况。如此,焦虑自然也会随之缓解和消失。

  第三,职场的焦虑更是一种动力。任何人的仕途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困难、挫折、瓶颈或是其他,因此而焦虑不安、停滞不前、不知所措显然是愚蠢的。调整好心态,认清自己的所能做到的,认清自己的方向,正视焦虑而不被吓倒,保持一个平常心去不懈努力,渐渐地你就会发现,焦虑早就不见了踪影。

  案例4、焦虑者说:“我总是没有安全感。”

  犹如人们的焦虑很大程度上来自对未来某件事或某些因素感到不确定、缺乏安全感,当代人的财务焦虑也来自对于财富或收入的不可控感,也许我们可以将之称为财务上的缺乏安全感。

  试想一下,当你拥有健康的财务状况,收入足以应付开支,资产负债状况确定可控时,至少在财务上,你的心态会比较平和,会感觉舒适、幸福。而一旦你的收入赶不上花销,或者在购房、购车、育儿、养老等大宗理财事件中可能存在潜在风险时,财务焦虑感自然而然就光临了。

  若想要消除或降低财务焦虑状态,除了前文提到的一些方法,诸如调整家庭经济生活中的一些预期、调整负债结构、在职业发展生涯中更注重规划与布局,等等,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环,那就是为自己和家人安排好基本的保险保障,通过保险的方式来转移一定的财务风险,避免因为某些突发事件而对家庭财务状况造成重大打击,增强家庭资产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也是增强自己和家人在长期财务规划中的确定性、安全感。

  方法1:寿险、意外险和重疾险:HOLD住“人”

  在财务焦虑的症状中,其中一项担忧就是害怕家庭成员特别是家庭支柱突然失业,或是突然遭受意外、疾病的打击,失去赚钱能力,甚至累及整个家庭的经济运行。

  “只要我在,我就会照顾你和孩子,你们放心!”作为家庭顶梁柱,很多父亲(丈夫)会对孩子和妻子这样说。可是,如果先生不在了呢?有没有考虑过?

  举个例子,曾有一对自己做生意的夫妇在进货的途中遭遇车祸双双不幸身亡,留下一个不满1岁的孩子,孩子长大成人要花费很多钱,怎么办?万幸的是,这对夫妇的保险意识很强,早几年因为生意不错,就购买了许多保险,金额达百万元,那么虽然他们不在了,但是他们的爱会通过保险金让他的孩子无忧无虑地长大!

  反之,前几年曾有一个比较有名的“小康变赤贫”案例,就是一个原本幸福的小康家庭,因为丈夫突患重疾,结果不仅家庭收入受损,现金流状况骤然变差,而且花费大量治疗费用和照看费用,最终“一朝回到解放前”,全家陷入经济困境中。

  可以说,想要消除家庭财务焦虑状况,为家庭成员安排好妥当的寿险、意外险等人身险,以及基本的重大疾病保险、医疗保险,给予家人基本的身故、伤残、意外保障,以及健康医疗保障,是非常必要的。

  方法2:家财险、车险:HOLD住“家财”

  另一方面,随着家庭财富的不断积累,目前城市家庭的房产、私家车等家庭财产也越来越多了,而且这两类资产特别是房产,在家庭总资产中的占比通常较高。为了避免意外事故对这两类资产产生侵蚀作用,巧妙利用财产保险的高保障作用,合理安排好相应的保障,也是很有效的一个方式。

  比如,一年花费几百元,为自己居住的房产(通常都要价值百万元甚至几百万元)购买一份房屋财产保险,然后附加一些盗抢险、水渍险、第三者责任保险等,万一碰上火灾、水灾甚至地震等小概率事件,一样能够保证家庭财产不缩水。

  至于车险方面,除了强制的交强险外,安排好商业车损险、第三者责任险等也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是预防车辆本身事故后产生经济损失能有保险公司可以“埋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发生交通事故后有人受伤甚至死亡。一旦发生了这样的不幸,车主除了要承受精神上的痛苦,还要支付相当高额的经济赔偿,而“第三者责任险”则可以将这一赔偿责任转嫁给保险公司承担。而且,增加几万元、几十万元的“三责险”保额,保费上不过多增加几十元,最多几百元。

  方法3:富人险”助力“富二代”HOLD住“财富”

  此外,保险不仅能够给予个人和家庭财务上的安全感,帮助家庭抵御潜在的财务风险,也能够通过一定的途径消除“财富过多”的烦恼,帮助家庭财富在代际间进行有计划性的传承,减少较为富裕人群在这一方面的焦虑状态。

  比如,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富裕人士逐渐增多,如何将自己辛苦攒下的家业顺利传承给下一代,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成为不少“富爸爸”较为烦恼的问题。因为“富二代”或“准富二代”多为80后、90后的年轻人,这批幸运儿中的一些人对财富的意义不甚了解,或是不懂得父辈积累财富的艰辛、过着不善节制或无节制的奢侈生活,或是对于子承父业毫无兴趣,或是不善理财,总之,很多“富爸爸”担忧自己辛苦积累的资产很可能在下一代手中消亡殆尽。

  为了避免这一幕的发生,越来越多富人正在寻求一种值得信赖、可以控制、操作透明的金融工具,以帮助他们实现财富的传承。目前,中国内地市场上有关身后信托的产品发展尚不成熟,富人不妨利用保险来达到相同或相近的目的。市场上已有的投连险、万能险、分红险、年金险、养老险等,只要稍稍改变一下投保思路,就能满足需求。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