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怀念那个炒股的年青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3日 11:24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60年,理财生活在改变》理财故事征集大赛正在新浪财经频道火热进行。参加活动的网友可以将自己的理财故事(附联系方式)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参赛邮箱:old_wolf@2008.sina.com参与活动。以下为参赛作品:《怀念那个炒股的年青时代》。

  我一直还非常清晰的记得那个下着大雪的九四年正月初六的晚上,那天晚上,我们几个高中时的同学聚在我家里聊天。当时大家都刚刚从学校出来没有几年,正是心怀梦想、不甘平凡的年纪。聊天中,提到赚钱的事,每个人都流露出强烈的渴望,并纷纷探讨着干什么赚钱。这时候,在上海打了两年工的阿林给我们讲了他在上海发现上海炒股很火,不少人炒股都发了,甚至有人一个晚上就成了百万富翁……而另一个同学小勇也补充道,前段时间他在经过我们县城的铜都商城时,看到一家君安证券交易所正在挂牌。这无疑勾动了我们的心思,大家纷纷说现在赚钱讲究一个乘新鲜,什么东西都是打头的最赚钱。现在我们小城也有证券交易所了,大家不如一起合伙炒股……聊着聊着,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风雪夜里为之心跳兴奋起来,于是打铁乘热,大家商量决定每个人凑一笔钱出来,合伙炒股。

  这个看似有点儿戏的决定,却因为大家难得的齐心和实干,而最终得以办成,并最终成为影响我们今后人生之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记得第二天早上,阿林就将打工积累的一万元钱取了出来,交到了我的手里。到中午,另外两个同学小勇和陈军也分别交来了八千和七千五百元钱。我当时积攒的工资也有七千,另外我再找姐姐借了七千五百元,凑足了四万。这四万块钱,在现在也许很平常,不过在当时,可以说是我们全部的资产了,老实说,用这样一笔钱,投入到一场完全陌生、结果完全不可测的一次尝试中,我们每个人都为之犹豫过,但在彼此的开导和鼓励中,我们最终还是坚定了自己的决定。

  过了元宵后,我们跑到县城的君安证券交易所,用我的身份证开了个炒股户头,说起这个,里面还有个插曲,当时在证券交易所开户还有个条件,就是户头上必须至少有五万的保证金,而我们还差了一万。眼看这事要黄,却正好在出交易所时碰到了我们的另外一个同学建建,大家一聊起这事,他也被我们说得心动起来,当即跑回家,兴冲冲地取了七千块钱,然后我们五人再满县城地找关系借钱,最好,终于赶在交易所下班前凑足了五万块。于是,我们五个人,就在经过这样一番曲折后,开始成为了我们县城最早的一批股民。虽然那时候我们的帐上只有曲曲五万元钱,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五万块,竟然很快便成为改变我们命运的契机。

  初涉股市,看着交易所那面红红绿绿的显示屏,我们几乎一点头绪都不懂。不象今天,随便找上几个最菜的股民,都能聊上一堆K线、放量、波段什么的。最后,我们就是凭借着几张滩头上买的中国证券报上的一些介绍和推荐,而吃进了几只股票。然后大家就天天眼巴巴地盯着数字的变化。刚开始,我们紧张着那几只股票的任何一次变化,数字稍涨,大家就惊喜地旁若无人地互相交头计算着赚了多少钱,数字稍跌,每个人就脸如土色,闷声不语。直到一两个星期后,大家才开始对时刻变换的数字有点宠辱不惊的架势,虽然心中还难免打鼓,^_^。

  我们的运气不错,最初吃进的几只股票都涨了不少,结果一个月盘算下来,我们惊讶的发现,五万的本金,竟然在账面上赚了八千多。当这个数字算出来时,我们每个人都激动坏了,要知道,那时候我们当中工资最高的也就不过每月三百多。八千块钱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我们发现了一条通向财富的捷径。每个人都开始盘算着,如果每个月都能这么赚钱的话,那么不用多久,大家都可以发达了。而老天也似乎特别偏爱我们,事实上,整个94年,对于中国股市来说,都是个难得的大牛市。也因此,让我们在整个94年比较平稳地完成了快速、跳跃式的资本积累,同时也锻炼了心态,积累了经验。我想,如果当时开头波折比较大的话,也许我们很快就退缩了,毕竟我们当时都是没有多少资本,更不具备一个好心态的年纪。

  随着股市的日渐深入人心,社会关注炒股的越来越多,更多的人开始加入了股市。每天站在交易所看股市走势的人群几乎是呈几何数级增加。到后来,甚至发展到如果稍微来晚了的话,你只能看到前面一排排黑压压的人头,而根本看不见正中的电子幕墙。也就在那时,我们开始经历着早期股民最艰苦的一段时间。那时候还没有私人电脑,每天,我们都要挤在人山人海的交易大厅中关注着电子幕墙上的股市走势图,大厅的几台有气无力的吊扇根本让我们感受不到一丝丝的风,一天挤下来,衬衣都能拧得出水。这对我们还不算什么,最烦的是交易,这边的价格在不断的变,而那边你揣着填好的委托单,拼尽老命挤到交易柜台前下单时,却发现价格已变,成了废单。好在我们人多点子多,大家决定五人分工,其中两个始终挤在柜台附近,随时准备下单,一个站在电子幕墙前随时关注股票走势,一个中间接应,隔着人群大声地向挤在柜台边填单的同伴通报行情,最后一个则负责后勤,到时给大家递水,买吃的什么的。当时比较强壮的我和小勇常常充当的就是在柜台边下单的角色,这实在是一个需要非常好的体力的活儿,交易厅的人拥挤如潮如浪,而交易柜台前更是风暴眼,几乎十几分钟,我俩就要品尝一次挤得快要窒息的感觉,然后乘人潮稍微松动的时候赶紧大口透几口气。好在那时候虽然秩序比较混乱,但股民们绝大部分比较克制和文明,否则的话,在那样憋闷的环境,在那样疯狂的拥挤中,更重要的是关乎着自己的利益得失的考量中,很有可能爆发一些争执和斗殴,但事实上那时候股民大多素质、心态都比较好,都是任凭被人踩脚、碰头什么的,只顾着埋头挤自己的,甚至吵架的声音都没有。就是这样,我和阿林每天挤下来,身上也是青一块、紫一块的,比真正和人打架还要惨。

  就是在这样的苦痛欢乐,尽在其中的气氛中,我们走过了中国股市的一大段黄金牛市,到了九五年的春节,大家一盘算,大家总共赚了二十三万元。当这个信息公布时,大家兴奋地深夜爬到小城外的一座小山上,拼命地放着各种烟花,并在璀璨的夜色中许下着自己更美的梦想。

  在后来,关于年代,关于收益的的记忆就不太清晰了,但我记得这十多年里我们是经历了几次波折的。其中有在一波牛市中,我们中的陈军辞去了父母好不容易帮他找的国企工作,办理了停薪留职,从此成为一名真正的职业股民,如今已是我们小城数的上号的股市高人,2007股市红火的时候,还上了市电视台顺应股市大热而开设的股市专题访谈节目,牛气哄哄;也有性格比较谨慎,头脑比较灵活的阿林,在更多的感受着股市的风险后,决定见好就收,拿着他应分的六万多收益,以此为本钱跑到上海开眼镜店,成功地转型为干实业,如今已经资产上千万,算是我们五人团队中混得最好的一个;而我和小勇,当年在股市中冲锋在前的哼哈二将,境遇差不多,都是在各自单位混了个清散闲职,但私下的身家在同事中却属翘楚,甚至连那些领导都自感不如,至少我们两个都是各自单位第一个开上私家车的主,颇为人所羡;最遗憾的是建建,也许当时我们太年青就拥有了一笔超过同龄人的财富,所以他开始染上了吃喝嫖赌等很多的不良嗜好,最终家财败尽,锒铛入狱,而我们五人团队解散并各自单干也跟他有很大的关系。不过毕竟当年创业的情谊是任何东西都比不上的,所以他06年出狱后,阿林立即联系上他,让他担任了在我们小城特意为他新开设的一家连锁眼镜行的店长,有阿林的扶持和引导,相信建建翻身并不困难……

  回想往事,我由衷的感觉,十五年前的那个风雪之夜作出的决定,对我们的人生可以说是里程碑般的转折。如果没有当年的倾囊果决,勇赴股市,也许现在的千万富豪阿林依然是个挣扎在异乡的打工仔;现在的名人陈军也许是一名普通的工人;而性格耿直、不善逢迎的我和小勇,更是可能在单位平庸一生;当然,建建也许不会经历那样一段靡乱、荒唐而又苦涩的曲折人生。股海浮沉,人生起伏,我们每个人都因此而改变。但无论成败、无论得失,我们都感激着命运给我们的这一次转折,自豪并庆幸着我们当年的抉择……

  宋斌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