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8月大学毕业来到传说中遍地黄金的深圳,才知道不光金子是黄的,泥巴也是黄色。在所有心高气傲都被磨灭后,在一家公司开始我的打工生涯,跟10元店比较起来,公司的宿舍条件还是相当不错的。
第一次房事
2000年父母来深圳视察工作学习情况,毅然指示“买套房子,我们出钱”,实在是老爸老妈看不惯8个人住一套房的公司宿舍。于是我就开始积极筹划我的第一次房事,新房就不考虑了,月工资2000多还不够自己花的,只有考虑小一点的二手房,老爸老妈一次性付款,也算安个家,好讨老婆。终于在洪湖公园旁看到一套37平的单身公寓,二手的,总价14万,办完手续后终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深圳“居民”了。
第二次房事
2002年在经历了上蹿下跳的折腾后,工资终于达到了5000块,也算少有积蓄了,压抑已久的欲望又要爆发了。要换个房子,要求不高,带花园、带电梯就好。那时深圳的中心还是罗湖,就在罗湖找吧。北环旁边有个小区,号称是港人社区,价格不到5000,貌似很实惠,53平房一房两厅。在花了5000块茶水钱给卖房子的业务员后,终于买到了个7楼的,总价26万多,首付5万多。每天就是盼望着交房、装修,步入高尚生活圈了,2003年终于交房了。
在夜以继日的装修工作完成后,我终于成为前3名入住的业主了。在浓郁的甲醛味道中我渡过了第一个“高尚港人社区”的夜晚,之后的噩梦就开始了。先是泥岗的货柜车呼啸着帮我催眠,然后是邻居装修电钻的尖锐声音帮我做叫醒服务,原来的港人社区变成了“港人二奶社区”。总想不明白花了两年的工资,就是要追求这样的生活吗?
第三次房事
2003年底时来运转,先是做了个好项目提成一大笔,接着老板大发慈悲尾牙红包还是比较大的。手里有了闲钱就想买房子,要求不高,交通方便、位置好就可以。当时公司还在华强北,附近就有个房子叫金茂礼都的,貌似品质还可以,最重要还是可以走路上班,非常爽的,算了价钱,8000多快9000了。一咬牙买了个21楼的一房,入伙还是比较快的,不久以后我就过上了都市核心生活圈,回到家看璀璨的城市夜景,心情比较爽。随着入住的人越来越多,突然间发现住家的人只有几个,其他的都是小公司。每天楼道里都是派单拉业务的,最多的还是门缝里塞满的上门按摩的小卡片。狂郁闷中,偶然间在门口的中介里发现租金还不低啊,换个大房子,把三套小房子租出去,好像不用贴多少钱,就这样迷迷糊糊成为投资客了。
第四次房事
2004年收成还不错,而且当时买房子还可以只付10%的首付,在莲花北买了套不到90平的小三房,2005年入伙后娶了老婆,开始了悠然的中心区生活。父母、岳母偶尔来住下,地方够大,总算是安稳的生活开始了。
第五次房事
2006年大丰收的一年,收入不错,到了2007年3月份更是股票、工资全面翻红,不但还了所有三套房子的贷款,且手里面还有剩余。深圳商业银行(现在叫平安银行)的朋友鼓动我重新按揭,贷款出来投资,股票涨得实在太快,不敢继续投了,好像房子还是相当不错的,就在家附近买了2套120多的三房,不到13000每平方,没想到一买到手价格就开始涨,到5月份已经16000了,算算也赚了不少,卖了算了。第一次一次性赚了这么多钱,马上把年假用光去了趟日本“烧包”了一回。
第六次房事
回来以后才发现房子还是继续涨,要是不卖可以每平方多赚2000多,加起来少赚40多万啊。时间已经到了8月份了,跑去龙华看了个项目,价格14000,听说还要涨,赶紧下定,交了两万的定金。恰巧公司派我出差,20多天后回来好像有些不一样了,房子开始打折了。好在我还没有签合同,犹豫着是否要,终于想起来一句话“出来混,总要还的”,千辛万苦的托人,总算要回来一万的定金,损失了一万。不过也躲过了一劫。2008年房子在跌,当然所有东西都在跌。到2008年底房子价格还不算贵,但是也不敢买。
下一次房事
小孩出生了,麻烦的是父母岳母都要争着带,三房不够住了。好像最近房子涨的也不错,关内就不用看了,四房怎么也要300万以上,关外一看,也都要在15000一平左右,要将近200万,看来是换不起了,房子虽然小,但挤挤还能住,何必要为银行打工呢。哥们就住小房子,等房子跌了再买,阿弥陀佛!(sister0066)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