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家的投保经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4日 19:15  《大众理财顾问》

  文/杜玉凤

  第一次认识到保险的重要性是在1994年,那年5月我侄女意外溺水身亡。家人在失去亲人的同时,还背负了近1万元因抢救欠下的债务。哥嫂一下憔悴苍老了许多,凭他们当时的工资收入,要几年才能还清债务。当我问及嫂子独生子女是否可以到保险公司领取2000元保险赔偿时,嫂子说看到孩子长大了不会出什么问题,两年前就不再缴费,保险责任已经终止了。

  以后的日子里,我不断思考着一个问题,一旦发生意外,如何坦然面对?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引起的自然、生存以及工作环境的变化,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在生活中日益凸显。一个三口之家,无论哪一个人遭遇风险,对于家庭都是灭顶之灾,仅凭个体的力量是无法与之抗衡的。于是我就想到了买商业保险防患于未然。

  为孩子构建保险组合,解决后顾之忧

  1997年,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尝试着给女儿趸缴了一份终身养老保险。那年我孩子11周岁,约定期限44年,在她55周岁生效对应日后,每月可领取养老金1000元。然后,我开始逐步为孩子购买一个长短结合各有侧重的保险组合。1998年,我为孩子购买了中国人寿“66鸿运保险(B型)”,以保障孩子在接受教育和创业时的资金需要。现已返还教育保险金和创业保险金。在25周岁的生效对应日,保险公司按保单所载保险金额给付5.7倍结婚保险金。在60周岁生效对应日,保险公司按保单所载保险金额50倍领取养老保险金。25周岁生效对应日后因意外伤害或疾病而身故时,给付50倍身故保险金,并无息退还投保人所缴付的保费。孩子年满18周岁时,我给她追加了4份中国人寿的“康宁终身保险”。现在共有6份重疾险,保险保障达18万元,年缴保费只有2308元。

  从有了学平险开始,我的孩子每年必买。学平险是短期险,大病险是长期固定险,现在孩子还没有就业,将来能找到一个什么样的工作还是未知数。经过对各种保险的比较,2006年我为孩子选择了一份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平安智富人生终身寿险(万能B款)”,保险金额是基本保险额和保单价值之和,基本保额是固定不变的,保单价值是扣除初始费用后按万能保险单独账户的投资情况,每月结息不断增加的变量。保险合同的保证利率为年利率1.75%。事实上平安保险的万能险结算利率自2009年3月份以来,一直保持在4.75%左右。在主险合同有效期内,资金富足时可以按规定随时追加保险费,资金发生困难时,可以按规定申请领取部分现金价值。这样既能随着复利的滚动使保险金额不断增加,又可以在保单有效期内,适当灵活运用一部分资金。

  为家庭统筹保险规划,实现快乐生活

  国家医疗、养老等一系列制度改革,人们保险意识增加,我想应该有一个全家的保险规划,即要考虑保费支出的承受能力,又要对家庭不同成员做出重点保障。

  我爱人在机关工作,我在银行工作,有着相对不错的收入和基本保障。1998年我为全家每人购买了两份中国人寿的“重大疾病终身保险”,每份保单的保险金额10万元,20年缴费期。在缴费期内遭遇重疾和意外伤害时,可免缴后续保险费。在合同有效期内,被保险人因意外及疾病伤害残疾或身故,保险公司按保单所载保险金额的3倍给付身故保险金或身体高度残疾保险金。这种疾病和意外伤害的双重保险保障,使我的心里像吃了定心丸一样舒坦。

  随着我和爱人的工资收入逐年提高,2000年我们每人又追加了一份中国人寿的“康宁终身保险”,目的是遇有重大疾病时给孩子减轻负担。但同样的缴费期和保险保障,两年后所缴保费却翻了一番。这件事让我体会到买保险还是越早越好。从2003开始我和爱人每年购买两份意外伤害险,每份保险金额8.4万元,含意外伤害身故4万元,意外伤害残疾4万元,意外伤害治疗4000元。

  现在我们正考虑将家财险也纳入规划统筹考虑。住房上午我们最大的私有财产,有必要每年拿出一点钱,购买家财险,以保证家庭财产的安全。

  专家点评

  杜先生的投保意识非常强,总体来说保险规划很好,购买的险种类型和额度都比较合适。保险规划覆盖了人生的各种风险,比如意外、疾病及养老等风险。特别是全家人的重疾险都做得非常好。

  给女儿买的养老保险看起来不错,但现在买却是不明智的选择。保险应遵循“先大人,后小孩”的顺序,先把大人的保险在能力范围内尽量买全。仔细分析这份保险计划,其实还可以做得更好。一是现在女儿23岁,应该增加意外保险;而是虽然杜先生和她爱人每人的意外身故额度达到38万元,但意外保险还可以根据残疾程度的不同,按照保额的百分比进行理赔,而38万元中的8万元才是真正的意外保险,所以如果发生三级伤残,那么30万元的理赔金是不能赔付,只能赔付8万元的50%,即4万元,所以每人还需要增加30万元保额以上的意外保险。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