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外资银行理财巨亏黑幕:真实的谎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8日 16:03  卓越理财

  赖建平原以为外资银行比国有商业银行更规矩,没想到自己的“想当然”不仅令自己被骗得血本无归,而且还倒欠了一大笔债务。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文/莫寒

  有一个种相遇叫“邂逅”,还有一种邂逅叫“致命邂逅”。若不是那一年的致命邂逅,赖建平至今也不会相信,在短短几月内就从富翁变成“负翁”。

  最近,赖建平大部分时间用来读书,反思他在荷兰银行的理财经历。尽管他很想将荷兰银行告上法庭,但是他连从北京到香港的飞机票都买不起,更不用说高额诉讼费。这对于一个曾做了二十年的律师而言,尤显残酷。一个曾经风光的千万富翁,为何变得如此落寞呢?

  这要追溯到2007年的6月份,北京像往年一样酷热,律师赖建平携夫人开着Q7奔往京城一家高级酒楼。进了包间,夫妇俩认识了一位身着职业装的漂亮女子。她叫张宁,经赖建平的一位朋友介绍才有了此次见面的机会。酒席间,建平见张宁谈吐不凡,便询问其在香港的近况。张宁说自己曾在美国留学,时任荷兰银行私人银行董事。

  席间,张宁劝他去香港投资,还说自己所在的私人银行就是专门为赖先生这样的富人而设,不仅提供VIP服务,还有20%的年收益。饭后张宁从包里拿出一份一百多页的全英文开户文件。这位资深的公司法律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和对张宁及荷兰银行信誉的深信不疑,就在这份没仔细看过的英文文件上签了名。

  赖建平一直以为只要不向帐户打钱,就不会什么损失。转眼到了7月,张宁又来拜访他,说服他开始投资,他才向帐户上打了420万港币准备去买“能打折的股票”。赖建平以为自己真的是在买“打折”的股票,并不知所谓能打折的股票,是一种叫KODA的金融衍生产品。

  几次盈利后,赖建平更对张宁的异常信任。10月中旬,他以7.54元的价格够买了每个交易日吸纳3500股复兴国际股票的KODA合约。然而从10月20日开始,由于市场因素,这只股票不断下跌,荷兰银行也开始催他往帐户里打保证金。对于这种反常的现象,赖建平并没有放在心上。只是到后来,银行就再没断过催交保证金的电话。经咨询,他才知道如果不按照银行的要求打保证金,不仅帐户中的股票全部被卖掉,还要面临违约赔偿。

  不知所措的赖建平好似待宰羔羊,只能往银行里打钱,直到2008年的3月,他已经往帐户里放了2100万的资金。到了6月,举债投资的赖建平早已不堪重负,他跟荷兰银行交涉希望停止合约。

  而后赖建平再也没收到过股票,他稍稍地松了口气,以为问题解决了。可就在9月8日那天,他接到荷兰银行的电话,让他把此前3个月的股票收回。而9月18号他收到的复兴国际的股票已经由7.45港元的跌到2.36港元了。此时的赖建平苦不堪言,银行晚交货了3个月,令他凭空损失了几百万港币。最终,他的2100万保证金亏得无影无踪不说,还倒欠银行200多万港币。

  这对他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当初只是简单的投资却没想到变成现在的倾家荡产,不是赌博却跟赌博无异。他认为荷兰银行这种“先骗后抢”的行为实在是可恶又可耻,目前他正在呼吁希望得到法律的保护。

  赖建平并非个案。今年5月25日在北京市二中院郝婷女士被香港星展银行告上法庭,原因是其投资了该行的一项理财产品,没料到的是她投资的8000万血本无归,还倒欠了银行一个多亿。可以说她跟赖建平有着相似的经历。

  那么,为何投资这种累计期权衍生产品的内地富翁经有着相似的亏损经历,而又为何这种美国明文禁止销售的对赌产品,却能销售给内地的富翁并让他们大栽跟头?究竟是谁之罪?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