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丽萍
一场金融危机,改变了理财经理流动的方向。中资行的职位成为理财经理心目中的香饽饽,而外资行的理财职位却受到冷遇。
在2006年和2007年,中资银行理财经理非常喜欢跳槽去外资银行工作,一是因为在外资银行工作身份光鲜,二是因为外资银行薪酬体系比较完善,三是因为外资银行福利待遇好。但一场金融危机,将这些理由全部推翻,反而使外资行理财经理的眼光聚集到中资行。
范德国际首席人力咨询师赵成龙对CBN记者表示,金融危机之后,某些中资银行零售业务部门的薪酬不降反升,而外资银行受到市场影响比较大,“有的缩水了30%~40%”。在这样一正一反之间,本土中资银行的吸引力提升,理财经理外流到外资行的比率下降。
风水轮流转
赵成龙经手过很多从中资银行跳槽到外资银行的案例,因此深切感受到理财行业的变迁。
2007年,同样是零售业务部理财经理的岗位,同样是500万元的年度任务考核,一家外资银行理财经理的年收入大约15万~20万元,但另一家中资银行理财经理的年收入大约10万~12万元,差距约25%。
但是,金融危机之后,这家中资银行理财经理的年收入略升到大约15万元,外资银行理财经理反而达不到15万元,因为其收入构成是基本工资加超额业绩提成和年终奖,去年年终奖减少,而超额业绩提成和例如双暑降温费等福利则没有兑现。
广州某实力雄厚的合资金融猎头公司内部人士也有此感,该人士长期从事零售理财业务职位的招聘。
她表示,金融危机以来,外资银行理财经理倾向于去中资银行发展的机会,“一是中资银行的产品线比外资银行丰富,二是金融危机后,外资银行的薪酬体系没有中资银行有优势。外资行的底薪很高,但超额业绩奖金很难拿;中资银行底薪低,但奖金高,还有各种过节费。
还有金融猎头对CBN表示:“今年收到的简历中,外文少了很多,很多都改成中文了,80%的合同和推荐函都是去中资行的。”
外资行曾变相减员
多位金融猎头对CBN记者表示,在金融危机之后,外资银行很多职位一旦空缺出来,也不再对外招聘,这相当于变相减员。
某金融猎头表示,在2008年上半年还能偶尔接到一些外资银行寻找分行行长这种高端职位的需求,甚至深圳某些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副行长的职位。但在2008年下半年以来,就再也没有接到过几百万年薪的职位需求。
按照赵成龙所在公司的内部统计,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这三个年度中(金融猎头行业以上一年年中至下一年年中为一个年度),赵成龙所在公司接到的外资银行零售业务销售相关类职位需求数量分别为237个、416个和217个。
这组数据表明,2006年和2007年,外资银行理财业务呈现出爆发性增长,对理财经理需求量急剧上升;金融危机之后,外资银行海外总部多受影响,业务收缩,致使外资银行对理财经理的需求也明显降低。赵成龙表示,零售业务理财产品研发职位需求也呈现出同样的趋势。
职位流动率开始回升
近几个月经济呈现出回暖的“绿芽”,外资银行包括零售业务理财经理在内的职位的流动率又开始攀升。
赵成龙形容为“回暖趋势很明显”。根据其统计,从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中的四个季度,外资银行在其公司放出的零售业务销售相关类职位数量分别为34、28、47和108个,意即今年4月至6月间达到了108个,“这与股市和楼市回暖的关联度非常高,相关人士跳槽的信心又起来了。”
广州的上述金融猎头透露:“今年3~5月份,有些外资行离职率达50%,但从5月份起外资银行放出来的职位需求量开始增多。”
这种回暖势头让金融猎头公司也心花怒放。据有关统计,在2008年~2009年间,很多实力不足的猎头公司倒闭。奥运会之前,北京有3000多家猎头公司,上海有4000多家,但奥运会之后,共有2000多家猎头公司申请核销。“最近流动率的提高,让我们公司看到了收入增加的希望。今年与去年相比,猎头公司的收入下降了40%,但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收入增势非常明显,我们公司今年第二季度的收入就相当于之前三个季度收入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