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国楼市火热存量减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6日 18:52  《理财周刊》

  文/本刊记者 黄罗维

  文前提要:从近期全国各地楼市的表现来看,市场的成交继续保持在高位徘徊。而与此同时,房价进一步上涨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一些城市出现的可售量的明显不足,也给市场未来的发展带来了隐患。

  近一段时间以来,房地产市场的火热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而编辑部也接到了许多读者的来信来电,他们都表达了对当前市场的关心。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目前随着周刊在全国发行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我们的读者所居住城市的分布也越来越广泛。读者来信来电咨询的内容多种多样,但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希望能够更多地了解全国各地房价变动的情况。一位青岛读者这样说:“以前大家对房地产市场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但其实像我们青岛这样的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同样也是很活跃的,所以非常希望周刊能够加强对全国各地房地产市场变动的报道,以便我们能更好地把握楼市走势的脉络。”

  根据读者的要求,这次我们选择了全国12个城市,运用指数的形式对它们房价变动的状况进行分析和点评,以便大家能够对全国楼市的波动有更为直观的了解。与此同时,在未来我们还将对这些城市进行连续追踪,让读者对它们能够进行更好的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而通过对各地楼市的分析我们对当前市场也可以总结出这样的特征:市场成交继续保持高位,房价上涨越发普遍,楼市存量正在减少。

  表1  5月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表现情况

 

 

住宅指数

环比

同比

写字楼指数

同比

商铺指数

同比

北京

2212

0.82%

-3.57%

2692

-0.33%

3617

-1.23%

上海

2133

0.19%

1.23%

3238

-0.34%

2470

1.15%

广州

1637

2.12%

-1.98%

1886

0.69%

4451

-0.04%

深圳

2382

2.67%

4.52%

4176

4.64%

4859

-1.12%

天津

1424

0.14%

0.99%

1766

-2.16%

2835

2.13%

武汉

832

0.24%

-4.91%

714

0.71%

2353

2.26%

重庆

742

0.82%

-9.29%

951

-2.96%

3095

-1.02%

南京

1023

0.89%

-3.31%

2037

0.34%

1680

3.90%

杭州

1585

1.21%

-0.63%

1986

1.69%

2196

-2.57%

成都

758

1.20%

-6.07%

1053

-9.38%

3298

2.20%

苏州

1422

-0.07%

 

1560

 

1779

 

青岛

1098

-2.14%

 

1699

 

1401

 

  北京:住宅指数小幅上涨

  根据中房指数系统统计,5月北京住宅市场新增供应量环比增幅略有放缓,成交量环比小幅下跌,但同比增长较为显著。部分住宅楼盘项目对外报价上调,该月住宅指数小幅上涨0.82%,但办公楼和商铺指数环比双双下滑。5月,北京商品住宅新增上市118.23万平方米,环比增长12.25%,同比下降31.35%。其中保障性住宅上市2.44万平方米(304套),环比下降29.68%,占新增住宅供应总量的比重为2.06%。5月北京新上市项目面积达115.79万平方米,同期成交面积为134.94万平方米。自2009年以来北京商品住宅供求比均低于1,本月供需比为0.86,比上个月增加0.18。

  上海:成交量再创新高 

  5月上海楼市在市场持续热销惯性下依旧保持上行走势,但涨幅有所回落。根据中房指数系统统计,该月上海城市综合指数小幅上涨,住宅指数环比增长0.19%,成交保持小幅增量,达到近20个月来最高,高端楼盘销售上涨以及新推楼盘的热卖成为本月楼市持续增量的重要支撑;而供应方面明显吃紧,推盘量仅在下半月有所释放,总体与上月基本持平;出清周期下降到3个月,后期存量已捉襟见肘,加快后市供应成为当前市场的迫切需求。5月上海住宅新增上市面积为193.17万平方米(17724套),面积较上月增长0.05%,同比下降5.85%。5月供销比下降到0.72,比上月减少0.03,延续去年8月以来的下滑态势。

  广州:住宅成交继续放量

  5月,广州楼市在黄金周带动下,月初住宅签约量持续攀升。中旬后随着推货力度的减弱,成交也逐步回落,端午前后市况维持平淡,但单月签约量仍超过万套。随着市场情况持续转好及大户型和高端产品成交的增加,超过5成项目均价有所回升。从中房指数走势来看,该月住宅指数保持上扬,环比涨幅达2.12%,写字楼和商铺指数分别微幅回升,综合指数小幅上升。

  深圳:成交量价齐升

  5月,深圳城市综合指数继续上升,各分物业指数均有所上升,其中住宅和写字楼指数上升较为明显。该月深圳商品住宅供应量环比同比均大幅减少,别墅上市量环比大幅增加。成交量环比小幅增长,同比大幅上涨,成交均价环比有所增长,同比增长明显。5月,深圳市商品住宅成交量为8479套/77.59万平方米,环比增长10.20%/4.04%,同比则大幅增长79.18%/91.13%。该月商品住宅成交量是2008年来第二高值,仅次于2009年3月成交量。5月深圳月度供求比进一步下降,供求比只有0.28,商品住宅的单月供求比持续6个月低于1,可售量回落到39974套/433.66万平方米水平。

  天津:各项指数全面上升

  5月,天津春季房交会如期举行,在这一有利条件带动下,市场供销双方均有所增长:一方面供应旺盛,共有19个项目开盘,比上月增加了7个;另一方面销售状况良好,全市成交量价齐升。5月,天津市商品住宅共成交128.48万平方米,环比上涨18.43%,同比增幅高达169.79%。该月成交面积与历史最高水平128.63万平方米(2007年9月)只相差0.15万平方米。

  武汉:楼市保持旺销

  5月,武汉楼市继续保持旺销,虽然住宅成交量有所下滑,但仍保持高位运行,住宅成交均价也略有上扬,但新增住宅供应量下滑明显。从中房指数走势来看,武汉住宅指数止跌回调,写字楼指数也有所上涨,带动城市综合指数上扬,商铺指数则保持不变。5月市场新增供应量明显减少,一方面是前几个月开发商紧抓市场旺销时机,众多楼盘加速上市,另一方面说明08年市场调整导致商品住宅新开工面积等供应指标持续下滑的影响开始显现。5月武汉商品住宅新增上市套数3199套,不及上月的一半;新增供应面积37.02万平方米,同比下跌56.69%,环比下跌53.59%。

  重庆:成交量高位回调

  3月以来,重庆商品房市场不断升温,市场需求不断增大,4月在房交会的推动下,成交量更是创下重庆楼市单月成交新纪录。5月市场开始调整,市场需求和新增供给均大幅减少。从价格走势来看,5月绝大部分企业取消了房交会期间的优惠政策,有的甚至提高了对外报价,使得重庆城市综合指数和住宅指数双双上扬。5月重庆主城区新批准预售项目共33个,较上月减少33个;新批准预售面积为125.88万平方米,较上月减少132.64万平方米,环比下降51.31%,同比下滑20.41%。预计在接下来的两三个月里,市场供给将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

  南京:新增供应继续下行

  5月南京市住宅市场共推出10个新盘项目,商品住宅新增供应量为3367套,同比大幅下降51.17%,环比大幅下降39.17%。这主要是由于各大开发商对楼市的后期仍然持谨慎态度,加上6~8月是房地产市场的传统淡季,造成5月商品住宅新增供应同环比均有所下降。

  杭州:市场存量房源锐减

  2009年5月,杭州新增供应商品住宅59.94万平方米,环比小幅回落。市场需求方面,5月共成交商品住宅8960套,环比涨幅达59.83%,成交量刷新杭城楼市成交的历史纪录,城市综合指数微幅上涨。但是5月杭州商品住宅新增上市面积没有在4月大涨的基础上持续上扬,而是出现一定幅度下跌,新增上市面积为59.94万平方米,环比下跌35.11%。

  成都:商品房交易活跃

  根据中房指数系统统计,5月成都商品房新增供应出现回落,但销量继续保持增长。从中房指数走势来看,5月住宅指数和商铺指数继续上涨,带动城市综合指数小幅上涨,写字楼指数小幅下跌。在春季房交会的拉动下,5月成都商品房成交量继续增长,共成交14572套、128.92万平方米,环比增幅分别为3.49%、7.35%;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04.75%、125.31%。

  苏州:楼市成交创历史新高

  5月苏州楼市成交呈现井喷状态,继续一路走高。从五一住博会开始,到新区购房节、吴中房交会,连续三场大型展会,政府的大力推动加上开发商的价格优惠,使得苏州5月楼市成交量创下历史单月新高。价格的优惠使得本月住宅指数在上月的基础上小幅回落0.07%。与此同时,5月苏州批准预售住宅面积67.23万平方米,环比上月大幅减少83.03%。

  青岛:住宅成交同比大幅上涨

  5月青岛商品住宅成交态势良好,成交套数创历史新高。从中房指数走势看,商铺指数环比微幅上涨,住宅指数和写字楼指数均环比下跌,其中住宅指数降幅超过2%,直接导致城市综合指数下跌。5月青岛住宅成交套数和成交面积分别为7555套、74.5万平方米,环比分别上涨17.99%和18.14%。与去年同期相比,成交套数和成交面积分别大幅上涨159.35%和151.15%。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