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揭开金融毒品KODA对赌真相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0日 12:44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近日,陆续有媒体报道多名内地富豪因通过香港私人银行购买一款带有杠杆性质的股票累积期权(Accumulator)而深陷“KODA门”,银行追讨欠款、富豪负债喊冤、香港金管局无从插手。这个让众多千万富豪折戟沉沙的“金融毒品”,到底是如何炮制出来的?为什么具有如此大的杀伤力?

  “金融毒品”为谁而造?

  游戏规则:盈利有限风险无限

  Accumulator,即累积购买股票挂钩票据,被谐音称之为Ikillyoulater(以后再杀你)。其全名为KnockOutDiscountAccumulator(简写为KODA)。KODA是一个期权结构产品,发行商锁定股价的上、下限,在一个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以低于现时股价的水平为投资者提供股票。

  瑞信亚洲区首席分析师陶冬在一篇文章中解释过KODA的四个特性:

  1。买入的股票的行使价往往比现价低10%至20%;

  2。当股价升过现价3%至5%时,合约自行终止,但保证投资者至少一个月的积累股份;

  3。当股价跌破行使价时,投资者必须双倍吸纳股份;

  4。合约一年有效,但投资者通常只需拥有合约金额40%的现金或股票抵押即可成交,因此这一产品往往带有杠杆性。

  比如某股票现价为100元,KODA合约规定20%的折让行使价,3%的合约终止价,两倍杠杆,一年有效。投资者有权在一年中,以80元行使价逐月购买这只股票。

  如果股价涨到103元,合约自动终止;如果合约不满一个月便终止,投资者能获得一个月的股份,并可以立即售出获利。但若股价跌破80元,投资者必须以80元的价格双倍购买这只股票,直至合约到期。

  仔细看一下“游戏规则”就会发现,3%的合约终止价,给投资者设定了盈利空间。而一旦股价跌破行使价,投资者就要以行使价双倍买入,直到合约到期。“一年时间”和“两倍杠杆”,将投资者的风险无限放大。

  上轮牛市为“金融毒品”生存温床

  KODA 最火的时候是2007年香港股市传出“港股直通车”的时候。港股的凌厉走势,让不少购买KODA的人获利丰厚。当时很多股票一天就能上升3%至5%甚至更多。刚刚签下的KODA合约,数日内,有时甚至是当天,因股价升过合约价而自动终止。投资者不仅得到股价上升3%的好处,还享受到20%的折让价,一次赚到23%。

  随着股价一路走高,一些人的KODA合同也越做越大,然而当股价突然回落时,投资者无法止损,最后损失惨重。此次全球金融危机致使香港股价急跌。据估算,香港有近4000亿港元的KODA合约,绝大多数股价跌破行使价,三成以上被迫平仓。

  在Accumulator产品上,赚钱最多的是发行商,衍生品的利润率极高。其次是私

  人银行。投资者在一般情况下也赚钱,不过股价涨得太快,合约很快终止的话,只能购买一个月的股份,而一旦遇上股灾,便要购买两倍的股份,而且要买一年。投资者经常是赚十次,但可能一次亏损就赔光前面所赚的钱。最惨的是,一旦市况急剧恶化,抵押不足被迫斩仓。

  ■财经观察

  有媒体说,KODA瞄准的是内地富豪,其实不然。2007年下半年,香港的私人银行中有七成以上的客户购买股票是以KODA形式,在衍生品合约下通过发行商购入。大量的香港本地人和内地富豪都成了“金融毒品”的受害者。

  摩根大通衍生品部人士表示,相对欧美投资者,香港和内地投资者更为激进,这样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产品更受他们的青睐。尽管这类产品始于华尔街,但次贷危机爆发到现在,却没有美国的个人投资者因投资此类衍生品巨亏。因为美国法律禁止向公民销售这种带有对赌性质的金融衍生品。

  那么金融毒品为谁而造?《骗术扑克》作者迈克尔·刘易斯曾说,衍生品交易是一场血腥的游戏,猎物就是毫无防备的投资者。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